用心面对生命中的每一次“转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1

用心面对生命中的每一次“转向”

李先香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孙祖镇中心小学

教育首先要坚持德育为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上,更应当贯穿到学生在进入师者眼中的全过程。如果从视觉的狭隘层面上来说,从早上你看到家长把孩子放到接送区的那一刻起,教育者的神圣职责随即开始了。虽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我始终相信教育蕴含着改变的力量。为了改变能够改变的现状,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求学阶段避免不必要的侵扰,应当及时发现最微小的德育契机,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最迟看到最细小的旁枝侧叶,也要及时修剪。      

               危险的视线空挡       

早上在校门口值班时,我看护学生排队有序进入学校。但看到一名胖乎乎的女学生在等待家长开车离开后,径直朝学校东边的文具店走去。我立马跟上去,挡住她的去路,询问她要去哪里,做什么。她说要去买文具。从闪烁的眼神中,我判断她说谎了。考虑到此时家长已经离开接送区,学生独自在校外存在安全隐患,更想探究她的真实目的,给同类学生上一节“德育课”,我说我也正想买奖品。于是我跟随她来到一家文具店。果不其然,她在摆放钢笔的货架旁徘徊,但丝毫没有想买的举动,哪怕是假装挑选的动作。店主问我买什么,我买了一盒铅笔,已想好这盒铅笔的用处和价值。我随机在店外等候。当她走出店外,我进店问她买了什么,店主看出我是一名老师,告诉我学生买了一包糖。不仅如此,她说前两天有个学生早上进店买玩具,结果没回学校,急得家长找了一下午才找到,她心里都感到不安。这样说来,早上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接送区,没有等到亲眼看到学生进入学校就转身离开,假如值班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对于此类“非正常转向”的学生加以制止,那么就出现了家长和学校间的空档期,这期间如果发生安全事故,是家校和社会都不曾想到,更不愿看到的。其实,这个空档期从根本上完全可以消除。

执著的德育课堂

我赶紧走出店外跟随这名学生直到教室。路上,我脑海中抛出了一连串的问题:1.学生买糖果的钱来自哪里,家长是否知晓?2.班内其他学生是不是也有买零食的习惯,如何消除这种坏习惯?3.进入教室后,如何让学生更加自觉上交零食和其他与学习无关的物品,如玩具和危险刀具等?4.怎样形成长效机制,让班级管理更有序?

一会儿工夫,我跟随这名女学生进入到她所在的教室。我用目光扫视了学生,她看到我到她班教室,眼神里透露出几分的震惊和无措。我迅速规整了班级秩序后,向同学们说明了来意,我通过问答方式,让学生列举了买零食到班里和学校吃在资金花费、室内气味、身体健康、习惯养成、班风学风、校园环境、校规校级等方面的不良影响,口头表扬了回答问题的同学。见气氛到位,我鼓励学生自觉上交零食、玩具和与学习无关的物品,当场承诺只要主动上交,不追究所犯校规校纪的问题。五年级的学生还是有一定思想觉悟的,随着一个学生带头,共有20余名学生上交了零食、玩具、小说等,看到这些物品,我没有感到一丝的获得感,反思有的班主任在日常的德育和班级管理工作中过于松懈和疏忽。由于攀比心理,有的学生举报说有的同学没有上交,我随即拿出买的那盒铅笔,用来奖励举报有效的学生。没一会儿,又上交了几件物品。令人失望的是,在几名同学的指证下,这名女生最终也没有上交糖果。本着对学生的尊重,我没有直接向她索要糖果,也没有去评判说这名女生今早上去买了糖果,而是对全班学生说,今天主动上交的物品暂时放到班主任那里保管,如果需要,可以再放学后去找班主任领取。

长效的管理机制

一节简短的德育课结束了,虽然从物品上有一定的收获,但思想上的教育引导和后期的管理机制没有终点。我和安全办反映了学生近段时间出现的不良现象,制定了学生物品管理定期检查制度,采取班级自查和校级抽查的方式,每周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物品管理情况进行抽查,抽查情况纳入德育量化考核。对于那名女学生,我后来和她的班主任沟通,班主任已经和这名女学生单独谈话,暂时保管了所买糖果。当时买糖果的钱是学生从家里私自拿的,家长对孩子疏于管理,这名女生已经形成了带家里财物玩具到学校的习惯,且自己难以控制。班主任还反映,有次暂时保管了这名女学生带到学校的零钱,把零钱放到了办公室里,结果没过过久零钱就不翼而飞,经调查发现是被学生私自拿回去了,可以说这名学生从行为到心理已经存在一些异常。鉴于学校内行为习惯、特异体质、心理健康方面需要关心关爱的学生,于是,德育处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结对“包保工程”,每周和学生见面谈心一次,每月和家长联系一次,每季度入户家访一次,结亲连心,共同守护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

德育是直接面向学生行为和心理的工作,在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起到领航作用,可以说做好学生、班级的德育工作至关重要。如何将光荣且重要的德育活动落实到位,就在于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现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上,内化于在多样化入脑入心的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呈现在家校联系的机制上,外显于用眼用心用情对待学生的每个瞬间,隐藏在每一个“非正常转向处”。善待每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就是对学生生命和健康成长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