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县中心医院 吉林 通化 135300
【摘 要】目的:探讨发生脑卒中时在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融入神经内科护理模式所呈现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所接收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主要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最终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50例)、观察组(神经内科护理,50例),对比两组神经功能变化情况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低,康复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通过神经内科护理干预,能够在较大限度上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脑卒中;神经功能;CNDS评分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一大因素。该病的发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动脉硬化、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病变等,发病时可出现肢体麻木无力、共济失调、口角歪斜等症状。在此类患者中,临床多使用药物治疗,并配合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有相关资料显示,神经内科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能够让患者尽早进入康复期,减少致残的情况[1-2]。故本文就神经内科护理干预情况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纳入100例患有脑卒中的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展开分组。对照组(n=50)男33例、女17例;年龄45-65岁,平均(55.28±4.63)岁;病程1-25h,平均(13.35±2.58)h。观察组(n=50)男31例、女19例;年龄46-64岁,平均(55.42±4.79)岁;病程1-27h,平均(13.49±2.70)h。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就患者的病情进行说明、记录患者的康复情况、保持室内通风、监测患者的体征、协助患者翻身等。
观察组:神经内科护理,在健康教育方面,利用图片、多媒体等向患者解释相关疾病知识,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鼓励患者提出自己的疑问,耐心解答,开设咨询通道。在心理疏导方面,向患者介绍院内相关治疗手段的先进性,分享典型成功案例,让患者充满信心,定期告知患者疾病康复进程,让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在康复锻炼方面,由家属日常为患者按摩四肢,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指导其进行关节活动训练,包括抬腿、握拳、划船等练习,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独立完成穿衣、如厕等,期间配合一定的理疗康复措施。在生活指导方面,合理规划患者的作息时间,营造温馨、安静的环境,让患者形成科学的饮食,少油少盐,少吃多餐,适当添加富含纤维素与蛋白质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定期更换输液针的位置,随后为患者整理一份详细的报告,标注需要注意的细节,使其沉着应对生活中的不良事件,定期检查。
1.3观察指标
通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NDS)分析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主要包括8个内容,满分为45分,负向计分;总分降低90%及以上为显效;降低60%-89%为有效;降低不足60%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工具为SPSS 25.0统计软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通过护理后,两组的各项CN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s,分)
组别 | n | 时间 | 意识 | 凝视 | 面瘫 | 言语 | 上肢肌力 | 手肌力 | 下肢肌力 | 步行能力 |
对照组 | 50 | 护理前 | 5.68±0.57 | 2.52±0.48 | 1.24±0.26 | 5.05±0.51 | 4.26±0.65 | 4.16±0.32 | 4.34±0.55 | 3.79±0.35 |
护理后 | 3.24±0.36 | 1.43±.37 | 0.78±0.21 | 3.50±0.43 | 2.53±0.51 | 2.59±0.27 | 2.21±0.36 | 2.24±0.26 | ||
t值 | 8.302 | 11.265 | 15.239 | 10.625 | 10.428 | 7.238 | 8.967 | 11.264 | ||
P值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
观察组 | 50 | 护理前 | 5.62±0.63 | 2.56±0.45 | 1.28±0.25 | 5.09±0.53 | 4.29±0.68 | 4.14±0.38 | 4.39±0.57 | 3.83±0.37 |
护理后 | 2.18±0.24 | 0.88±0.21 | 0.43±0.12 | 2.18±0.34 | 1.27±0.38 | 1.31±0.23 | 1.47±0.25 | 1.39±0.21 | ||
t值 | 13.625 | 15.027 | 16.238 | 17.165 | 12.235 | 15.964 | 11.268 | 13.124 | ||
P值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
t护理前组间值 | 0.325 | 0.126 | 0.319 | 0.625 | 0.535 | 0.218 | 0.485 | 0.613 | ||
P护理前组间值 | 0.469 | 0.532 | 0.421 | 0.326 | 0.628 | 0.345 | 0.201 | 0.239 | ||
t护理后组间值 | 5.035 | 4.129 | 9.635 | 4.628 | 8.532 | 6.155 | 5.027 | 8.324 | ||
P护理后组间值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观察组(94.00%)在康复总有效率上高于对照组(78.00%),见表2。
表2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n(%)]
组别 | 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 |
对照组 | 50 | 26(52.00) | 13(26.00) | 11(22.00) | 39(78.00) |
观察组 | 50 | 40(80.00) | 7(14.00) | 3(6.00) | 47(94.00) |
χ2值 | - | - | - | - | 5.316 |
P值 | - | - | - | - | 0.021 |
3.讨论
脑卒中属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中的一种,通常起病比较突然,疾病进展速度较快,危害性较高。发生脑卒中时,常出现突然麻木、无力的情况,同时还可能会伴随视力下降、头晕头痛等,患者不仅生理上出现不适,还会伴随一系列心理问题,加上康复方面的问题,有必要在护理过程中加以指导[3-4]。神经内科护理是针对神经系统疾病提出的一种护理方式,经过全方位护理干预后可以使患者更好地恢复神经功能。有学者认为,在神经内科护理的干预下,不仅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还强化健康教育与康复锻炼指导等,利于改善预后[5-6]。如以上结果所示,观察组护理后的神经功能与康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在实际护理中,增加了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更好地解决患者的负面情绪问题,同时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加上科学的康复锻炼指导,能够让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较好地改善,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其尽早康复。
综上所述,面对脑卒中患者,以神经内科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对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崔亚静.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3(8):0081-0083.
[2]张敬伟.关于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12):0130-0132.
[3]滕杰.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J].科技与健康,2023,2(9):97-100.
[4]李萌.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3(5):0123-0125.
[5]赵雁欣,詹馥芳.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9):0148-0151.
[6]郑文丹.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3(1):0039-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