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生量感培养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核心素养下小学生量感培养的策略

钱小芳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350800

摘要:在新时期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量感是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所以培养学生的量感也是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件事。作为一个在小学数学岗位上从业多年的教师,本文将说一说个人对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措施的一些浅薄意见,仅供同行们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小学生量感;培养措施与方法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量感的职责,如何高效培养学生量感,这成为了许多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经调查显示,在过去的课堂上,许多教师过度关注学生的成绩,并未重视学生量感的培养,如并未挖掘教材中与量感培养相关的内容,或者教师采取的培养量感手段过度单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产生产生排斥心理。为此在后续教师要持续探索、做出创新,锁定更适合培养学生量感的方法,并将它们全方位践行到位,如此才能促进学生快速形成量感,为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提供支撑。

一、贴近日常生活经验,构建长度表象

在众多能促进学生培养量感的方式中,融入生活化的元素是相当有效的一种,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感性为主,从他们熟悉的生活话题引入能实现顺畅的过渡。举个例子,在围绕着《比长短》展开展开教学时,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量感,教师就应该将重点放在“量”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得到教师的引导、初步感知量感。具体来说,在课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他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各类物体图片,如写到一半的铅笔,一支崭新的钢笔,一只很长的尺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一起,要求学生比一比看谁最长谁最短,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围绕着一厘米、一毫米、一米有多长等进行探究,对此形成初步认知。最后大家比一比指甲盖、一元硬币的厚度、张开双手的长度。按照以上方式去展开教学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并理解量感,知道量感是什么、量感有哪些价值,同时此举还能助力学生实现对章节内容的深度学习。

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进一步培养“量感”

想要培养学生的量感离不开实践活动作为支撑,比如应该让学生进行自主动手操作,如结合各类工具测量问题长度,在此期间学生能手脑并用,深化他们对量感的理解。举个例子,在围绕着《比长短》这一章节展开教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不同长度的绳子,然后在课堂上量出一分米(由教师指导测量),将它裁剪为一分米的长度,然后再用一分米的绳子去测量桌子、讲台等各类不同物体,如此在实践期间学生就可以对长度单位形成更清晰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三、实地体验和感受,提高直觉判断的精准度

在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长度单位中,千米是最大的单位,千米的主要特色在于它难以用一般的尺子进行简便测量,甚至很多学生根本无法用肉眼进行直观的感知,所以想要在脑海中建立起关于千米的认知,的确有难度。为此建议教师可以将量感的培养放在实地的体验中,首先带领学生离开教室来到操场上,然后让大家沿着100米的跑道走,数一数自己走完100米的跑道一共走了多少步,花费了几分钟时间,然后让他们再按照差不多同样的速度围绕着跑道走一千米,看需要走多少步、花费多少分钟的时间,然后告诉学生一千米是一百米的10倍。课后教师要向学生布置额外作业任务,同学们,请你们走同样的分钟数、走同样的步数看一下,看看从学校出发走一千米左右的距离能走到哪里。按照以上自己走、自己算、自己测量的方式去亲身参与和完成体验,大多数学生都能实现对千米的长度和时间量化,让学生对一千米所代表的含义产生更深度的认知和理解。

四、夯实基础,加强“量感”沉淀

学生量感的培养难以一蹴而就,只有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不断的积累才能够实现对量感的充分感知。在众多的方法中,可以突破空间和时间进行的沉淀方式就是在沙池中对长度单位进行绘画,比如教师可以引导着学生在公园玩的时候这样做,让父母随意说出一个长度和一个单位值,然后在沙池中将这一数值画出来,然后再用工具测量,比较自己绘画长度跟实际长度之间存在多大的偏差,在不断的训练后,学生所画出的线条与具体数值间会越来越接近,学生的长度感知能力会变得越发清晰。甚至不少学生还会形成身体的肌肉记忆,说一分米就能快速地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出大概的距离,说两米就能够快速地在沙池里绘制出两米左右的长度。如此一来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知会更显清晰,比画的准确度也会越来越高,最终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五、容纳错误,优化“量感”

在分享新知识的时候,虽然教师会采用一定手段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量感,让他们对长度单位的学习变得更显顺畅,但在教师的指导下,仍然有部分学生难以感知量感,在做题目时反复出现同样的错误,甚至是较大的漏洞。碰见这样的现象,教师不应该一味地批评和指责,而应该尝试将学生的常见错误题目列为教学的错题资源,用延时评价的方式带领学生认真进行错题的辨析,并且做好错题的纠正工作。比如说在过去有这样一道练习题,要求学生写一张书桌的长度单位,它的数值是1.2(),有的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分米,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一下1.2分米的长度,并且将它画出来再与跟桌子的长度比较一下,如此学生就会发现1.2分米只有自己大拇指一般的长度,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做好改正,最终就可以促进学生量感的快速形成。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虽然教师高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口号,但是却未必可以将培养学生量感一事渗透其中,最终导致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难以得到有效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该做出及时调整,比如说要贴近日常生活经验,向学生构建长度表象,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地体验,提高他们的直觉判断,还应该辅助学生夯实基础,让他们在碎片时间里积极沉淀量感,更应该允许学生犯错,带领学生认真分析错误,总结错误的原因,不断优化量感。如果教师能将以上多项措施统统都落实到位,应该就能快速培养学生的量感,为他们发展个人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雅清.基于量感培养的小学“厘米的认识”教学探索[J].新课程,2021(43):71.

[2]黄庆松,梁杰瑜.基于小学数学实验的学生“量感”培养实践策略——以“长度单位”教学为例[J].西藏教育,2021(9):31-33.

[3]王柳华.关键能力导向下的小学数学“量与计量”教学实践分析[J].求学,2021(20):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