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化,课堂更精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数学生活化,课堂更精彩

朱吉慧

浙江省诸暨市大唐街道草塔初级中学

【内容摘要】“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本文将结合数学课堂具体的教学实践,从课堂引入、教学内容、课堂管理及课后练习方面出发,来阐述生活化的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是具有价值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1].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兴趣

【背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初中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尽可能的现实化,生活化,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知数学,认识数学,走进数学.但在数学课堂上,一般定义的解释、定理的证明和命题的解法,却忽视了从生活的经验去理解数学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其实既可用数学方法去理解周围的事物,更可利用生活的素材去加强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使数学知识注入生活的气息.

一、生活化的课堂引入,注重数学教学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把无限的数学知识置于无穷的生活情景中,变抽象与具体,变无趣为生动,变恐惧为亲切,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

【案例1】教学浙教版八下第5章《平行四边形》5.2节时,给同学们观察一种衣架,它是用同样长的木条构成的几个相连的菱形,每个顶点处都有一个挂钩,让学生们在摆动过程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见解.这种亲身体验和感受物体的形状,更有利于学生弄清楚这些图形的特征.

【案例2】浙教版七上第2章2.5《有理数的乘方》让学生把厚0.1毫米的纸依次折叠并计算纸的厚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纸张的厚度变化是在成倍地增加.同时继续提问:"折20次、30次会有多厚?如果一层楼高3米计算,折叠20次有30层楼高吗?珠穆朗玛峰有8844米,折叠30次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这一惊人的疑问让学生精神集中,思维活跃,进入最佳状态,不用多说,在问题情景之下,学生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究,课堂上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学习。这种生活化形式的课堂引入,缩短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留给学生更广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现了数学的价值,满足了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现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就会学得主动、积极,善于发现、探索和创新.

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注重数学教材与生活体验紧密联系

1、活用生活实例

心理学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尤其要使一些学生认为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活问题巧妙体现于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原来是自然的、亲切、易懂的一种学习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案例【3】浙教版七下第2章《图形和变换》2.5"相似图形"时,用我们生活中"照片",问同学们照片中的你和你自己本人像不像?为什么照片比你本人小的多,而看起来一模一样呢?学生认为照的是自己,当然像自己.利用这个契机,自然而然的引出这节课的内容。这样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现实的,有意义的.

2、巧用生活实物

案例【4】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章第一节"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三根长度分别为13cm、9cm、6cm,然后在上课开始时作以下提问:1、这三根吸管能首尾顺次连成一个三角形吗?2、三根吸管都减去2cm后,还能首尾顺次连成一个三角形吗?3、最短边再减去2cm后,还能首尾顺次连成一个三角形吗?4、怎样的三边才能首尾顺次连接成一个三角形?通过实物的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借助于最直观的现实体验得出三角形三边应满足的条件,寓数学于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明白:只要你去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数学知识也时时体现在现实生活中,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更深更广.

三、生活化的课堂管理,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是满堂灌、填鸭式,高高在上的教师让学生有问不敢提,有苦无处诉,严重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正常发展.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可以以母爱式的关爱,姐妹式的支持去引导学生进讨论是学习.通过谈话法、调查法等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从而进行自主式、探究式、研究性的学习,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

【案例5】浙教版七下阅读材料《机会均等》有22颗小石子,游戏双方轮流拿石子,每人每次只准拿1颗或2颗,规定其中一方先拿,拿到最后一颗石子者输.这个游戏机会均等吗?请你与同学一起玩这个游戏,并想一想:有没有必胜的策略,使后者拿一定获胜.

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由于两人一定能够拿到3颗石子,所以,后拿者只要与先拿者之和为3,先拿者就一定要拿最后一颗石子,所以先拿者必输.

上课时老师有意识的将"设计问题"这一工作交给学生自己去做。对游戏规则进行修改,使游戏变得公平.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出游戏规则:

生1:通过掷骰子决定拿石子顺序,朝上一面的数字是奇数时,第一人先取,朝上一面的数字是偶数时,第二人先取,这样,游戏就公平了.

生2:可以通过抛掷硬币的方法来决定谁先谁后,这样,游戏也公平了.

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实现自我探索的学习活动,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创新需要,不仅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又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

四、生活化的数学练习,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课后练习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来设计练习,为学生精心创设应用数学的情景,使学生体验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应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越高.浙教版九上第4章4.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这节课结束后,让学生动手去测量自己班级所在的教学楼的高度.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广泛性,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强化了数学应用意识,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2、学生自编题目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是最鲜活的,脱离生活实际的教与学时苍白无力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数学融入生活.例如在讲授完浙教版七下第4章4.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后,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实例,每人编写两题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使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组在生活中的应用。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才于课外."教学中如果不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就没有现实感觉,也就缺乏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21.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将变化、多彩的生活及时融入到课程和课堂中,使书本与学生的现实世界更加贴近,与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生活背景相符,强调对"生活的回归",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参考文献:

1】韦丽萍.浅谈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艺术【 M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

2】周忠平.学"生活数学",过"数学生活"M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