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建筑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教育建筑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顾帼舒达

530103198805291824

摘要:教育建筑空间作为物质载体,承载着不同形式的教育行为,其充分性决定着教育行为的成败,教育行为的改变也会影响教育空间的形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改变,教育建筑空间也需要相应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模式,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鉴于中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及其相对开放自由的教育环境,中学校教育空间的探索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并取得了值得推广的应用成果。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基于新观念的教育行为不可避免地会与传统教育空间发生冲突,导致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生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有必要以新教学模式为基础,设计一种全新的教育建筑空间。

关键词:教育建筑;设计;传承与创新

引言

现代中学校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促使新时代校园建筑及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的也在不断变化和提升,如何通过空间设计,让教与学的关系重构,适应未来学校的多元教育发展,是现代教育建筑设计的重要研究领域。过去的研究和实践,主要停留在对设计规范的遵循上,未能适应教育空间需求的变化,也缺乏对学校特色文化的关注,当前一些建筑同仁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研究了现行学校校园空间与未来学校发展趋势的矛盾;论证了新型教学空间对提升学生学习满意度的积极作用;对功能多样和灵活适用的学习场所进行了后评估总结;总结了我国学校教学空间现存的问题和教学空间的复合化发展趋势。鉴于树立正确的教育建筑设计理念,并转化为具体的设计任务指引,落实到校园的空间设计方案这项工作,将对未来的中学校校园设计产生积极的现实应用意义,作者以浙江桐乡市君匋实验学校设计的实践方案为例,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在宏观上将新理念转换为建设具体目标,通过共享空间带入非正式学习场景,以及尊重个性化办学,融入地域文化和学校特色文化,做出“一校一品”的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校园规划设计方案。

一、基于新教学模式的教育建筑空间设计原则

第一多功能空间原则。高质量的学校教育要求学生将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多功能空间原则即在同一个空间满足一定的条件,发挥不同的功能,并且可以改变空间的用途,适应空间的需要,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第二包容性空间原则。与大型建筑空间相比,室内配置设计必须同时满足大空间和小空间应用的要求。其中,大空间的分层性为空间的灵活性提供可能,大空间与小空间的融合能够增加教育建筑的实用性。第三空间剩余原则。教育设施的容量取决于学校可容纳的学生人数,教育建筑的设计应留出大量空间。以每个教室30名学生为例,教室空间应按45名学生的标准设计,这样不仅可以让所有学生自由活动,还能提高教室的利用率。

二、功能分区

基地南北长东西窄,北侧有铁路及高速路,交通繁忙,为降低噪音对教学区的影响将运动区设置在北侧;基地西侧为住宅区,环境安静适合做教学与生活区;东侧未来有规划道路及公园,适合对外开放,作为校园主入口能更好的展现校园风貌;南侧临民生路,到周边各小区较方便,适宜设置人行次入口、行政办公及其他教学活动区。校前区作为文化传承与校园形象位于主入口旁,包括改造后的艺术楼及校史馆。教学区靠近生活区,分为高中三座教学楼,以连廊串联,增加联系并阻挡日光风尘。综合楼属行政功能设置于主入口旁方便对外事务,西临教学区便于内务管理。科技楼独立设置于南侧作为特色教育场所。生活区临近运动区方便学生课余活动,分为学生宿舍楼与食堂。运动区分为运动场、篮球场与体育馆,体育馆位于东侧次入口北侧,可对外开放。

三、功能布局

校园南区为学校部,北区为初中部,在中部创造性设立共享学习中心,并建构PAMIL即“道礼、智益、体弈、美艺、劳创”五大素养空间。教学建筑的主要功能均位于第二至第五层,包含普通教室、专业教室、教研室和个性化辅导空间等,依据3.0时代教育需求,成组布置,加强师生交流。学校部与初中部的各自专用教学空间成院落组团布置,形成一定的间隔,中间共享学习中心设置开放性、跨年级学习功能,包含各类社团、图书馆、报告厅、美育劳育德育教室,各建筑间以便利的宽敞连廊相接。校园辅助建筑与主要教学楼一体化布置,其中体育馆位于校园南侧,食堂位于北侧,与中央看台形成一个整体的连续界面,如图2所示。校园内所有建筑连接成一个整体,有利于校园各功能间密切联系,保障师生风雨天的交通便利,也强学校为九年制规模,校室外体育场地主操场为400m跑道结合足球场、100m直线跑道和多个室外篮排球场。多功能体育馆位于校园南侧,包含两个室内篮球场,以及一个室外25m泳池。主操场南侧设置看台空间,西面看台以绿色覆土建筑形态,形成一道噪声防护绿带;东面看台结合多样化台地设计,中央设置主席台。所有教室均具备便利到达体育场地的路径。

四、班群教学空间设计

将2~4个教室组合成一个教室,新的班级组合是根据新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研究形成的。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教室及一个公共的开放空间,可以共享更大的空间或资源,将教师集合起来进行专业教学,共同学习。班群教学空间包括教室、辅助空间及组合教室,教室和辅助空间的附加空间包括大厅、走廊和储藏室。素质教育重心的三大转变之一是从课堂教学转向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学习相结合。因此,辅助空间不仅用于疏散人流和储物,还用于学生思考、学习和情感交流。对这部分空间的探索,主要是将开放空间打通,与学习空间相连接,提供灵活的学习空间。

五、交互场所及景观节点

综合楼的屋顶露台连通4-5层,以屋面种植及微地形塑造的方式,构建立体开放空间。可作为室外观演及举办文艺展览活动的场地。场地通过架空连廊与教学楼连接,将课程教学与室外活动相融合,为多样化教育提供可能。本设计整合周边环境,通过立体交通组织的设计方式,以架空连廊连接教学建筑、体育场馆及室外场地,创造了以“游、乐、学”为主题的复合型校园建筑。使学生来往便捷的同时增加了趣味性与视线语言的交互。主入口北侧的体育区对外开放,形成校园建筑与社会、城市居民的资源共享,体现开放、和谐的美好愿景。

结束语

设计的初衷是希望建立与历史建筑切合,承旧迎新,开放的校园空间。在设计过程中对教学空间,公共空间,自然景观空间的类型和组合方式做了深入的交流。建筑理念基本得以实施,得到了业主和师生的广泛认可。同时,在方案深化和施工图阶段,由于学校建筑面向人群的特殊性,规范较为严格,在做选材、细部构造、防火分区和人防工程时具备一定的技术挑战性。虽然在施工实施的过程中有无法落地的概念和其他一些遗憾,比如原有的屋顶种植花园,但也仍保持其原有功能,并通过设置可移动景观植物的方式忠于原设计原则,为学生和教学提供多样性的场域。某某学校设计实践是对课上、课外空间、连廊空间和景观空间有机融合的新尝试,是对当下教育建筑空间模式考虑和全过程安全保证的一个用心回应。教室被设计成一个多功能空间,不同的学习活动对空间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专业课程必须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满足不同的学习活动需求。

参考文献

[1]于云飞.建筑室内设计教育教学改革探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4):142.

[2]郭晨.高职建筑设计教育中的绿色教育实施策略分析[J].居舍,2019(30):166.

[3]李平诗.建筑设计原理[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08.231.

[4]刘静熙.建筑室内设计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9):86-88.

[5]石涛铭.研究教育类公共建筑绿色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9(19):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