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创新性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创新性教学策略研究

李,婧

通辽市科尔沁区交通小学  内蒙古 通辽028000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育系统确立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线的教育工作目标,国家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素质的提高,使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环境获得了很大改善。对小学体育教师而言,他们需要及时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规划好相关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对体育基础知识以及深层次的核心素养知识展开自主探索,以此建立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观念,并使其逐渐具备符合学科特色的思想特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策略

核心素养是新时代发展下学生所必备的一种素养,但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来看,核心素养理念的渗透还不够深入,这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师对于如何做好体育教学活动进行了分析,希望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模式的持续拓展。教师根据日常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了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问题,希望进一步结合具体问题来制定对策,继而确保体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调整。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教学内容经常偏离锻炼主旨。如,队列队形是基本的体育教学内容,为了提高整齐划一的效果,以及受到学校规范管理和纪律培养的影响,部分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队列队形的练习方面。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也影响学生综合性、素质性体育能力的培养。另外,组织纪律性的体育项目很多,单一的队列队形练习反映出因循守旧、不思创新的痼疾。又如,安全体育是基本的教育原则。然而,出于对体育课堂安全的过度忧虑,部分教师采用说教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体育精神和体育技巧,或者采用闲聊的方式消磨教学时间,亦或者采用偷工减料的方式来降低动作难度和减少运动负荷。这就使得学生难以真正掌握一项体育技能,更难以实现运动能力和运动品质的有效培养。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有效。比如,在立定跳远的活动中,教师在技巧内容传授时以语言解说为主,在练习训练时以严肃氛围对待,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导致学生缺乏体育兴趣,使其难以在生活中主动展开运动锻炼。这种脱离生活的体育训练,也直接导致学生的体质健康不理想,容易出现身体和心理的多重问题。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创新性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核心素养

首先,学校作为教师队伍的直接管理者,具有培养专业化教师的责任。学校可以通过主题式的培训活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内容和育人价值。如邀请相关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或参与兄弟学校的教学经验分享活动;组建校本核心素养学习团队等。学校可以通过考核式的监督活动,引导教师主动分享对体育核心素养的学习感受,逐步转变教学观念。分享参与专业培训活动的成长收获;分享课程标准的阅读感受;分享新时代背景下体育发展方向的理解等。在耳濡目染的环境熏陶下,教师才能从因循守旧的固化思想中解放出来,认识新课改,理解新课改,落实新课改。其次,教师需要具备终身成长发展的职业理念,基于主观能动性的成长发展探索,才能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谛,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教师需要具有常备不懈的教育理念,主动从为学生负责的角度去观察思考新的教育形势、教育需求、教育政策。教师要主动学习教育部提出的新课改项目,主动研究相关的学习著作,认真反思教学实践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而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个性化的认知。总之,学校要充分利用主观和客观的综合环境,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俱进,树立以核心素养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追求。

2.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在体育教学工作开展期间,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体育教师们应尝试结合体育知识点和相关教学内容来设计师生交互问题,以便帮助学生学习以问题作为出发点对于体育知识进行自主思考与合理探寻,继而促进学生群体教学价值的合理发挥。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制约,许多小学体育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忽略了对小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征来进行科学的设计,因而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而,枯燥的理论和老师单调的授课方法,不但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而且对小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理论教学。如,在“小篮球”的教学活动中,为使小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老师们可以把篮球引入课堂,用物体来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老师给学生演示单手运球、一个指头旋转球等,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老师要让学生们讲讲他们对篮球的理解,以及打球时要遵守的一些规则。通过有关篮球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促使学生积极地开展对篮球的研究,使学生对教学活动更感兴趣,与老师共同探讨有关的篮球的理论,从而使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小学体育理论知识,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3.培养小学生进行自主活动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只有让学生有自主能力,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过去,大部分小学体育老师在实施教学时都处于主导位置,一切都是老师说了算,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就跟着学到哪里,学生们也只是遵从老师的指示,这种做法不但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如,小学体育老师在进行“跳高”的教学时,每个小学生之间的体能和运动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老师可以在教授学生跳高的基本动作后,让学生实施自主活动,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加深对动作技能的理解。在开展自主活动的过程中,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有效地提升其体育成绩,增强自主性,为学生今后的体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懂得放开学生,让学生有自主活动的时间,这样才能加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4.及时评价强化体育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应在第一时间对学生体育训练成果、体育活动表现、体育云端成绩等做出及时评价,进而激励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体育意识的养成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阶段。有些学生刚刚开始对某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但由于方法不当、技巧不熟练,很容易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选择放弃。若教师能够及时给出正面鼓励的评价指导,则能够激发小学生对此项运动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强化体育意识的积极效果。如,简单的跳绳运动项目,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身体平衡感和协调性。但也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够快速理解手脚并用的要领。尤其在学习单脚屈膝跳、双臂交叉跳、绕旋跳、侧身斜跳、双人跳绳等复杂动作时,更容易出现动作理解不到位和难以快速掌握运动技巧的问题。此时,体育教师应对学生的跳绳动作给出及时评价,指出学生跳绳动作不规范和不到位的问题,给出正确示范并加强学生的理解。当学生对简单跳绳动作技巧已经完全掌握时,应及时给出正面评价,认可并鼓励学生提高跳绳速度,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挑战高难度动作,进而通过及时评价来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参与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

三、结语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实现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有效培养,是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众所周知,这项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涉及众多影响因素,需要各界的协同配合和共同努力。教师要努力提升专业化水平,努力做好学生学习和核心素养之间的桥梁,使小学体育课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国健.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体育高质量课堂构建[J].中华志愿者,2022(5).

[2]缪仙风.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路与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