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积极暗示,注重方法引领,润泽阳光心灵——“立德树人”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善于积极暗示,注重方法引领,润泽阳光心灵——“立德树人”之我见

卢春尔

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学校     浙江省余姚市 315400

摘要: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运用积极语言暗示,注重过程教育导向,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教育每一个学生,彰显教育智慧,润泽阳光心灵。

关键词:校园霸凌   积极语言暗示  方法引领

一、案例叙述:

2021年12月5日早上,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正做着家务,“叮咚”

一声一条信息发到了我的微信上,这是班里小S的爸爸发给我的信息。打开一看,不由一惊。摘录内容如下:

卢老师:

小S跟我说,他根本不喜欢现在的学校,那些同学根本不能叫同学,应该叫“仇人”,因为他们经常踢他,经常是很多人一起欺负他,不久前背上被踢得很疼。

我想这种校园霸凌老师肯定会管,问他有没有跟老师说过?他说那些同学知道他告诉过老师之后就更频繁地欺负他。既然告诉老师只会带来更多的霸凌,他也就不敢再说了。他之前从没提过这种事,我问他为什么讨厌学校,他才说出来的。

我们不可能在学校看着,请卢老师协助保障小S同学在学校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谢谢!

二、解决过程:

一读到这条信息,我就及时回复家长,请他先做好两件事情,①安抚好孩子,②帮我问问孩子口中的那些同学到底是谁?我下午调查后,再答复他。

下午3:00左右,我早早地到教室边等候孩子们的到来,边思考调查方式。这孩子的父母分别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可谓是高学历家长,但聪明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直来是学习上、解决问题上的困难生,问他问题,他只会呆呆地看着你,不说话,不动笔,和同学更是不会友好相处。前一个月刚跟他妈妈做了交流,希望妈妈能弱化对孩子学习上的要求,先让孩子开口说话,打开心扉。那一次,他妈妈反馈给我,孩子终于开口说话了,母子俩还聊了很多。一回到学校,我也及时夸奖孩子有话愿意和妈妈分享。我想这次的谈话,就由此开始吧。当小S同学进教室整理好东西后,我悄悄地请他跟我到办公室。考虑到家长提及“校园霸凌”这个敏感的字眼,我决定把我和孩子的谈话进行全程录音,以消除家长心中的疑虑。

一开始,我热情地肯定他:“你做得真对,有事情愿意和爸爸妈妈分享,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及时向爸爸妈妈求助。这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呢!今天你也愿意和老师分享你和同伴们的矛盾的,是不是?”孩子很认真地说:“是。”接下来,我便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和孩子进行了交流:

角度一: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在这件事中,你有做错的地方吗?如果以后再碰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处理?

经过孩子的描述,我了解到其实是孩子忽视了自己抢脱同学的鞋子,并举着不肯还给同学,被同学抢回的事实。这孩子只看到同学的行为不对,忽视了自己才是始作俑者。于是对于第二个问题,孩子只是摇头,仍旧看不到自己的小错误。于是我耐心地告诉他,他的错误之处。当我问到如果以后再碰到这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时?孩子直言,不知道。我适时地告诉他,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解决方法给他,如果他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可以按老师说的来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

角度二:班级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喜欢他们?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同学关系为什么都好?(这是针对孩子说同学是“仇人”而设的问题)

孩子告诉我,他最喜欢班里的两个同学。喜欢原因是他们学习成绩好,和同学关系好。接着我又让他想想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同学关系为什么都好?这孩子其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他如数家珍般把同学为什么具有这样的优点的理由,从具体行为上做了一大堆的罗列。我很高兴地告诉他,其实他和他们一样优秀,如果他能学着这两位同学的行为方式进行学习、交往,我们班将多一位优秀的好学生。最后他表示愿意向他们学习,并乐颠颠地回去了。

之后我还询问了事件中涉及的同学,事实与小S同学描述基本相符,对他们也做了教育引导后,便把录音内容发给了家长,并打电话跟家长对话。我向家长明确表示了我的三个观点:1.从我了解的情况看,这不是校园欺凌;2.我觉得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作为师长,应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在谈话中,我也特别注重方法的引导;请他听听我提供的方式方法是否合适?3.我认为在与孩子对话时,我们师长应进行积极的语言暗示,引导孩子去发现同伴的优点,并积极引导过程化学习,杜绝负能量的同理心。

三、案例分析及反思:

(一)原因分析

我认为小S的行为表现具有普遍性,他们因为年龄小,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具有片面性,只看到别人加诸在他们身上的不良行为,却看不到自己给他人造成的伤害,还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受到侵害。这与家庭教育的理念和家长的语言暗示有直接的关系。因家长言语过多地暗示孩子在学校里是否受到伤害,所以孩子的眼里、心里便留下了烙印,只醉心于发现他人加在自己身上的“伤害”型行为,所以才有了孩子间稍微有点触碰,一言不合就被认定为“仇人”、受欺负。

(二)效果分析

斯宾塞说:“教育的伟大目的并非传授知识,而是教人行动。”通过这次的谈话,家长认可了我的谈话内容,更重要的是,在之后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更注重了与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也变得开朗,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还常把和爸爸讨论后与同学的相处之法告诉我;学习习惯也大有改进,作业基本能提笔做了,即使完不成也不会再静坐了。本学期初的阅读理解题,完成情况,他全班最优。我悄悄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时,他对着我笑,那是一种清明、纯洁的笑。这该是德育工作起到教化作用了吧。

(三)教育反思

1.方法引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受年龄特点和家庭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影响,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解决问题

的能力,他们遇到问题时,只会用哭闹或者告状,由家长出面来解决,他们坐享结果,一而再,再而三,孩子的能力越来越弱,与同龄人的隔阂越来越深,导致老师与家长间的矛盾也一并产生,因此,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重中之重。我常常以“以后你再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来引导孩子树立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的理念,同时帮助孩子想更多的合理的办法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不止孩子需要方法引导,家长也需要。在案例中,高学历家长的教育方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可喜的是,这样的家长辨别和接受能力强,很快就把感悟到的方法运用于孩子的教育引导中。让我觉得我真正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2.积极暗示,获得向阳生长潜力

当孩子离开父母一段时间后,尤其是孩子上学后,家长常常会询问孩子:

“你在学校过得好不好?有什么同学欺负你?”殊不知家长这样的负能量语言暗示后,孩子会想方设法寻找同学“欺负”自己的痕迹,然后家长护子心切,找老师理论,找老师要说法,明明是同伴间的无意行为,被家长负能量暗示后,不断发酵、扩大,造成负面的后果。因此,当案例中小S把同学认定是“仇人”时,我积极引导他去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同学是谁?为什么喜欢他们?把负面的“欺负”词换成“喜欢”,这样孩子就去寻找自己喜欢的对象,并建立了学习的榜样,化解了负能量的放大。

3.真情润之,激发合力教育活力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是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的引路人,更应是家长的合作者、朋友。平时在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能在家长产生困惑时,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给予建议。尊重学生和家长,用仁爱之心,宽厚待人,用细雨之爱,真情润化。

总之,“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该家校合作探讨,达成教育共识,并积极引导,如春风般持续的温暖孩子的心房,持久地产生正面影响,达成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