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情境理论的融合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情境理论的融合实践探究

曹莹

叶县教体局第二幼儿园    (河南  平顶山)    467200

摘要: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对陌生人的适应能力和对同伴交往的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中包括很多要素,如情感、性格、心理等,对于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技能等的培养都会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此,以下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情境理论的融合实践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情境理论;融合实践探究

引言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需要关注社会教育活动的导入,基于社会生活、社会环境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活动意识。在这一要求下,幼儿园教育活动不仅要起到“教书育人”的基本作用,还要对幼儿的未来发展负责,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思维意识和社会观念,使其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

一、积累交往经验,掌握交往方法

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以及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意识,通过区域活动及游戏,使幼儿积累交往经验、掌握交往方法,进而强化幼儿的社会能力。如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指南》中社会领域教学的建议,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鼓励幼儿结交新朋友,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高兴或有趣的事情。此外,教师还要主动亲近并关心幼儿,利用趣味性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交往的快乐,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如教师可以适时开展混龄游戏,引导大班幼儿与小、中班幼儿做朋友,鼓励其与他人接触、交谈,进而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而在经验的传授上,教师可以利用区域课程展开教学。如在语言区域中可以开展绘本阅读活动,通过以下绘本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友情建立——《咪咪卡,别怕》《利勒比找到一个好朋友》;分享意识——《我有友情要出租》《受人冷落》;谦让意识——《富兰克林还相机》;包容——《鸭子说“不可以”》;接纳他人——《弗洛格和陌生人》。这些绘本能深化幼儿对友情的认知,感受到与好友和同伴共同学习的快乐,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分享、谦让、包容、接纳他人,积累社交经验,从而提升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性。

二、开展幼儿社会情绪教育的途径

首先,注重环境创造,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支持的学习气氛。环境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资源。在物质环境上,幼儿园教师首先要优化教学设备的设置和设计,使各种教学设备都能传递出积极、友好的信息;其次,要营造一个充满信任和支持的互动空间,使幼儿乐于与同伴进行正面的交流;接着,为幼儿创造合适的私人空间,帮助幼儿在面对消极情感时进行恰当的宣泄与调整;最后,要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墙壁装饰、图书分享等,使幼儿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并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心理环境上,幼儿园教师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使幼儿与教师、同伴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色彩、音乐、友好的行为等情感因素来传达欢乐;其次,要充分利用好榜样的示范作用,以关爱他人和与他人的正面互动方式,引导幼儿主动的交流行为;最后,要引导幼儿对情绪进行管理,使其能够正确地处理各种情绪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认识。其次,通过绘本的学习,使幼儿能够全面地感受和感受情感的发展。绘本是幼儿认识事物的主要工具,是幼儿园情绪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绘本可以通过设计周密的环境设计、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完整的故事情节来表现情感的整个过程,这对幼儿的社会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幼儿园教师在运用绘本进行社会情绪教育时,首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绘本,使幼儿可以通过绘本的形式、发生的背景、作用过程、情感后果等直观、完整地感受到。最后,在整合共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家庭与社区的资源,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社会情绪学习的外在条件。社会情绪是在社会交往中产生、最终影响到社会交往的,因此幼儿的社会情绪学习也应当以家庭、社会为基础,以促进幼儿情绪和行为的持续发展。

三、创设体验情境,深度落实教学

社会教育活动重视幼儿的体验、感知,单纯以理论灌输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很难达到相关教育要求。在设计教学模块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不断体验、认知,通过情境将幼儿引入社会教育活动中。在传统的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教师将主导权掌握在手中,要求幼儿学习、感知,但并不会为幼儿提供实践的机会。对于幼儿来说,社会教育就是一种取材于社会环境的教育指导理念。重视体验、重视情感,才能发挥出社会教育活动的最大价值。幼儿主要借助感性意识认识周围的世界,对相关事物所产生的“第一印象”影响到幼儿的后续学习。为此,重视幼儿的体验,才能创新社会教育活动。例如,在“绿水青山”社会教育活动中,由于幼儿缺乏环境保护经验,加之相关社会教育活动的缺席,他们很难认识到社会教育的基本价值。在指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创设体验情境,为幼儿准备纯净水、水盆、电池液、墨水等材料,将水盆中的纯净水比作“水环境”,讨论水的价值。水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元素,教师为幼儿讲解有关科学知识,引导幼儿逐步接纳社会教育活动。

四、加强礼仪教育,创设宽松人文环境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德行是立身之本,每个人想要在集体和社会中生存都要具备良好的礼仪习惯。在发展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时,教师要提高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师要严格规范自身言语和行为,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引导幼儿感知一些美好、高尚的行为,学会谦让、合作、分享等优秀品质,让幼儿时刻成长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之中。例如在一些区域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自主遵守游戏规则,要求幼儿自主排队、遵守纪律,同时要通过反复强调加深幼儿印象。比如在角色扮演区域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去各个场景体验不同交流方式,如在“肯德基”场景下,幼儿分别扮演顾客和店员,“店员”要仔细询问“顾客”需要什么,当“顾客”之间发生碰撞时要懂得礼让他人,以此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锻炼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为发展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保障。还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入园、离园等一日生活中,如在幼儿入园时,教师要跟幼儿打招呼,引导幼儿互相说一句“早上好!”跟家长说一句“爸爸(妈妈)再见!”跟教师说一句“早上好,老师!”以此培养幼儿礼仪语言和礼仪习惯。在幼儿离开幼儿园时,教师要主动与幼儿说“再见!”将这一礼仪习惯渗透给幼儿,让幼儿在离园时能够学习教师的方式与其他人说一句“再见!”“明天见!”通过一些细节渗透礼仪教育,帮助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发展社会适应能力。

结束语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重要价值不容忽视,但相较于文化教育、生活教育等板块,幼儿并不了解社会教育活动的内涵。为此,结合情境理论,教师可以在育人活动中设计不同的教育模块,鼓励幼儿参与、体验、实践,用情境赋予幼儿感知的机会。针对社会教育活动的不同定位,灵活掌握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助于幼儿主动体验社会教育。

参考文献

[1]侯明娜.基于情境理论下幼儿园环境设计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22.

[2]黄伟.幼儿园大班社会教育活动中体验式教学应用探讨[J].教师博览,2022(09):85-86.

[3]于开莲,郭昕远,李春光,罗丽.幼儿园社会教育实施现状与改进策略——基于金字塔模型的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21(12):45-54.

[4]刘媛.幼儿园社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家教世界,2021(29):62-63.

[5]李剑.从“教育空间”到“空间教育”[D].重庆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