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溪柄中心小学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型理念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塑造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模式,能够进一步加强课堂时效性,逐步构建开放式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
前言:思维导图就是将关键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进行联系和链接的多分支图形结构,其主要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展示。因此,思维导图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小学数学知识要点构建的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由点及面,从中心持续地进行发散和延伸,提高学生发散性的思维能力;其次,思维导图条分缕析、层层递进,更好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建立和完善小学数学知识框架,增强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思维导图充分运用了逻辑空间想象图形等多种元素,帮助学生利用形象思维来对于重难点进行理解性记忆,充分挖掘小学学生左右脑的潜能,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力。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潜能,优化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2 研读课本教材,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数学学科是一门独立和关联性并存的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部分板块的知识点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逻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教学前,就需要结合课本教材进行深入研读。要读透教材,认识教学重难点,理清数学知识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把握核心教学内容。在进行单元整体性感知和不同单元的阅读时,更应注重相关的内在联系。初步掌握数学课本教材后,教师要站在教师、学生、编者等角度进行解读,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教材中所蕴含的深层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课本教材的内在价值。
在此基础上创设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预设,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结合教学内容、利用身边资源制作思维导图教具,借助思维导图教具用更为直观有效的方式开展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比、圆等知识在数学中的呈现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更清晰,逻辑更严密。如在教学“百分率”有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本教材的具体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资源,展示与重点内容相关的图片,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出来,确立以百分率为中心,分设出不同的枝干,引导学生将互化、合格率等相关内容填入其中,帮助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整体知识,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丰富方法,开展自主实践活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部分教师习惯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加入思维导图的过程也只是直接进行展示,思维导图的完整性并不能代表学生思维的完整性,这与利用思维导图的意义产生了分歧。数学教师要合理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将其融入到传统数学课堂上,创新数学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营造开放型数学课堂氛围。
教师还应该传授给学生关于思维导图绘制的技巧和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绘制的核心要点,尤其是在知识梳理方面,帮助学生分析和总结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的知识和联系,确立层次核心,传授分支或者框架罗列的技巧,可以结合具体的问题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掌握绘制方法。如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引导学生根据具体学习内容绘制相对应的思维导图,首先是明确关键知识点,即长方体和正方体,接着根据两种图形的认识、展开与折叠 、表面积、体积与容积等从属知识进行分支的构建,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互动,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确定内容,获取结果。
由于小学数学教材章节的教学内容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特点,所以在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时,不应从一个课时出发,要兼具整体性的意识。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将现有内容同过往所学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联结性记忆。例如在关于“分数除法”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段式教学来制作思维导图。第一课时初步构建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设想,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动性;第二课时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上一课时的思维导图加以改进,通过实践来掌握除法运算的方式和技巧,进一步领会分数除法的意义所在;第三节课时,从整体把握分数除法的基本构架,从整体性和美观性意识角度出发完善分数除法的思维导图,在其中加以典型数学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
4 结合生活实例,解决数学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概念是思维形式的构成单位,也是数学课题中的基础。教师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较为枯燥的学习概念及重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框架,引导学生填写关键词或相应概念的方式,将文字性理论知识向动态化思维意识进行转变,引导学生将具象化和抽象性辩证统一的数学概念以形象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进行图形的绘制,展示不同图形的特征,采用直观性教学,帮助学生通过图形记忆来进行区分。
在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分析,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像水果的买卖、家禽的饲养等,通过思维导图列出倍比问题与和差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思维方式和解题技巧。在思维导图引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概念教学内涵和外延的基本逻辑特征,在引导学生探究时要重视概念教学的有序性,从根本上端正学生的认知,减少对数学概念的认知偏差。
5 梳理复习知识,构建数学思维框架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新课之外,数学教师还应注重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应用。小学数学课堂体系具有整体性和逻辑性,关联十分密切,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知识点较为繁琐和复杂。因此,教师要加强思维导图在复习课堂中的合理运用,可以通过发散图的方式将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引导学生查漏补缺,理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减少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混淆记忆,明确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知识归纳的技巧,构建清晰明了的小学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和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六年级上学期对知识点进行总复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像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就可以通过构建“智慧树”或“金字塔”等思维导图将以往所学的图形知识进行整体梳理,从而帮助学生化散为整,进一步提高学生整体性思维的素养。
结束语: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的同时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使得思维导图更适用于自身数学课堂之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小学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侯晓蕾,陈杨.看见知识的模样——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的初步尝试[J].教育界,2022(18):29-31.
[2]杜文燕.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21(01):118-119.
[3]何胜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探[J].学周刊,2022(06):135-136.
[4] 许旭霞.“节点”与“结点”——探索“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点[J].名师在线,2022(0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