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论下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实践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生活教育理论下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实践策略

许凤

海宁市梅园幼儿园  314400

摘要:游戏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也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渠道,更是幼儿园实施教育过程中的主要课程形式。如何在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提升幼儿游戏水平,使幼儿得到身、心、情感的发展,是教师要好好思考的问题。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是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基础。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情感,让幼儿在快乐、轻松的游戏氛围中获得发展。区域游戏的开展反映了教育活动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是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幼儿园区域游戏;实践策略;

一、当前幼儿园区域游戏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的角色把握方向不明确

在开展游戏初期,教师会把重点放在规则的制定与游戏的玩法介绍上,过程中会进行游戏观察和解决相关矛盾。幼儿在游戏中的流动性比较大,对材料的操作和互动也不连续,教师一个人没有办法将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因此对幼儿的表现无法进行客观评价,不能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游戏环境、材料的投放过于单一化

虽然前期教师对班级环境的布局、区域的选择与调整、材料的投放等,进行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想,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变化很多,导致实际的游戏效果不够理想。学前儿童都是介于3~6岁的儿童,他们对一件事物的注意力保持时间有限,由于幼儿“跟风”,会导致玩具的使用率不均。

(三)“生活教育”理论没有真正渗透到区域游戏的组织开展中

如今,各幼儿园都在实施课程游戏化,如果教师理解不到位,很容易将游戏化等同于放任;或者是片面地将“生活教育”与课程游戏化分割,甚至将两者对立,致使区域游戏的开展比较盲目,幼儿没有办法在其中得到发展。

二、“生活教育”理论下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实践探究

(一)更新观念,转变教育主体

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第一主导,“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安排,幼儿操作”,这样的教师和幼儿关系显然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也会阻碍他们的自主学习。这些年,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教师逐渐明白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但在真正实施的时候还是会用到固有的成人思维模式去引导幼儿探索。要想改变现状,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主体,真正地调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生活是最贴近幼儿的内容,而且生活中的一切每天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教师应当及时发现并引导幼儿去挖掘其中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要将“生活教育”理论渗透到区域游戏的开展中,教师就要先明白: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借助生活来促进教育,教育必须来源于生活。而幼儿园的课程是通过游戏来实现的,只有灵活地将课程或游戏与生活相结合,才能发挥出课程或游戏的真实价值。

(二)游戏内容以生活为素材

《指南》指出:“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来设计与组织区域游戏。每个幼儿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教师可以结合主题活动、季节更替、重大节日、本土文化等元素,在区域游戏中的内容上做调整,让幼儿提取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到游戏活动中。例如,在开展主题活动“我长大了”时,可以请家长提供幼儿从小到大的生活照,让幼儿利用区域游戏时间,向同伴介绍自己成长过程中难忘的事情。在开展主题活动“金色的秋天”时,可收集路边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落叶,这样既可以让幼儿在区域中观察比较,利用秋叶进行装饰,同时也了解了为何我们称之为“金色的秋天”。这与“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教育的目标不只是教人学,而是教会孩子去学,学做人、学做事,学会学习,这同样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要求——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在亲身体验中得到发展。

(三)材料种类丰富,整合生活化经验

室内区域活动中,游戏材料是最重要的。材料满足幼儿的年龄需求与学习特点,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作用。当材料与幼儿的需求相对应时,对提高幼儿动手乐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这个材料是幼儿结合实际经验而选择的时候,更能激发出幼儿探索的欲望。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幼儿动手的个体差异性,在各个区域中投放难度不等的游戏材料。特别是在美工区中,可以提供多种主题的撕贴,例如,皱纹纸粘贴头发做造型、涂鸦类、绘画类、折纸类等,供每一个幼儿进行选择、创造。在阅读区中,教师还可以投放一些手偶、故事盒等材料,让幼儿根据不同的故事盒进行合作讲故事,这也充分地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在科学区中,教师提供了一些半成品的科学小制作,幼儿能在科学区中学会合作拼搭,并且掌握其中的原理。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又加强了幼儿的自主操作能力。在建构区中,根据主题的变化,教师提供了幼儿自己制作的动物公交车、菊花等材料,拼搭出符合主题的建筑。通过丰富的材料,幼儿可以进行多样的操作活动,进而在不同的操作活动中逐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能力。除了教师投放,幼儿园也可以积极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来丰富班级的游戏材料,比如,超市中的薯片盒、月饼盒、牛奶罐等。幼儿对各自带来的又十分熟悉的材料都很感兴趣,在投放以后,都纷纷想尝试着玩。同时,细心的家长还可以帮助教师将各种盒子、瓶子封好口子,减少教师工作量的同时,也使家园联系更紧密了。

三、结语

“把自己当成孩子,用他们的视角去观察,用他们的心境去感受”,教师要带着这样的理念去看待幼儿的游戏。教育来源于生活,游戏是教育的表现形式,区域游戏中的生活教育价值十分广泛,需要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培养幼儿自主能力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区域游戏的探究仍需不断推进,教师仍需继续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朱纯甜.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自主性游戏中的运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6).59-60.

[2]张贺,张莹.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道德教育的启示 --以唐山市区为例[J].职业.2019,(7).

[3]潘怡苏.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3).85-86.

[4]施思.生活教育理论在小班游戏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2019,(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