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7
/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杨彩虹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中心学校      530208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文化交流越发密切。多元文化背景对小学生的学习是有一定益处的,但由于小学生的辨识能力较差,极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冲击,继而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因而,学校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有很多小学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导致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敷衍应对,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情境;创设策略

引言

在现如今的义务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念、建立法治意识中体现出了十分重要的教育影响作用。而生活情境教学法是近些年来基础教育中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情境的丰富多样,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从而让学生有效掌握教学重点内容。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模式,因课堂教学的单一和单调,导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何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即教师以生活为元素创设教学情境,将真实性、直观性的生活场景,借助一定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展现,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找到熟悉的感觉,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内容时,就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首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环境污染事件,然后思考我们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行为。紧接着教师可以带领着学生参加相关的环保行动,比如校园里捡垃圾、倡导使用布袋子、低碳环保出行等。这些都是典型的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二、组织生活观察与体验活动,还原生活情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以“生活即教育”理论,强调了生活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情境教学中,教师也应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历,使小学生能自主迁移认知经验,以便切实优化小学生的情感体会。值得一提的是,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所收录的教材内容都与小学生的成长需求有关,教师应围绕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能自主迁移成长经历,切实优化学生的认知状态。具体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创设生活情境:第一,在课前设计生活体验活动,丰富学生的直接认识。在新课改下,乡土资源被广泛应用到各学科教学实践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可提前设计主题体验活动,使小学生能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由此丰富学生的直接体验,以便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引导学生谈论相关问题,使学生在谈论成长经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二,通过角色扮演唤起学生的生活回忆,创设生活情境。为了促使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及时回忆起成长经历,教师则可组织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能客观地展现特定的社会关系、再现成长经历等,由此唤起学生的成长记忆,优化学生的认知状态。

比如,在“说说我们的学校”一课教学中,为了增加学生对学校的了解,教师提前一天让学生利用课间活动、放学之后的课余时间去观察本校的结构、所开设的各类活动以及学校的生态环境特点等,使学生能及时参与生活观察、体验活动。学校是属于每一个学生的大家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观察学校环境的特点,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学校的干净、美观需要靠大家的努力这一道理。但在生活观察与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够认真观察校园环境,这有利于促使小学生发现被自己遗忘的细节。比如,有的学生能够发现学校有一块尚未开采的土地上长出了一些小野花;有的学生发现一到课间活动,学校的操场上便有很多同学、教师在锻炼;有的学生发现有一些教师、同学会将路上的垃圾捡起来……在生活观察与体验中,本班学生能够产生热爱校园的美好情感。在此基础上,便可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主动参与“说说我们的学校”这一主题讨论活动中,主动表达自己对学校的爱与珍惜之情。在此基础上,教师便根据本班学生所观察的校园生活点明主题:每一个人都要爱惜、保护我们的校园。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直接围绕教育主题设计了校园生活体验活动,但并不是限制学生所参与的校园活动,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校园生活,保证开放性与自主性,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环境。在课堂上,教师也让学生自主分享了校园生活经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在生活实际中创设生活化情境

生活情境创设属于一种常见的情境教学方法,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生活,学习和生活之间往往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在现如今的许多小学教学中,将学习和生活分开的现象十分常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传输的观念不乏“学习是学习,生活是生活”等观点,导致学生很难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积极性方面很有可能会因为这些错误观念而受到影响。而在生活情境中开展教学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生活和学习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重视学习对生活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应用教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存在的道德与法治问题,感受到所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深刻的学习印象。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当中,实际教学内容体现出了明显的生活性特点,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开始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创设生活化情境,鼓励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会进行换位思考,帮助学生提高对道德行为的认知与理解,加强学生对道德行为的认同感。这样一来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场景中,可以时时刻刻遵循教学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这对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与行为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作用。而在生活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要确保所创设的生活情境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否则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很难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生活情境的具体对话当中,学生也很难产生应有的思考兴趣与积极性,教师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所以在所创设的生活情境当中,教师要确保学生熟悉相应的生活场景,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能够将教学知识得以内化于心,这会给学生产生十分深刻的教学印象,使学生对所教学内容的认同感得到进一步提高,这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将会产生明显的约束作用,而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往往可以发挥应有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使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积极引入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效率。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可使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升,对于活跃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极为有利。该方式有利于学生丰富情感体验,学会主动思考与创新,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思想的升华。同时,教师应具有掌控课堂的能力,并需要不断探索实践,以更好地应用生活化情境教学。

参考文献

[1]谢海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路径探索[J].天津教育,2020(35):32-33.

[2]陈白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9(35):137-138.

[3]叶彩青.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19(33):152-153.

[4]叶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路径[J].天津教育,2018(18):31+33.

[5]蒋秀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8(1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