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健康教育与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浅谈健康教育与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

李根

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中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与改革,特别是体育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中小学生的体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尤其是中小学新课程体系实施以来,以培养体质、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为主体的体育学科教学深受师生欢迎。

关键词:健康教育;初中体育;教学;有机结合

引言

随着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体育课程又与健康拉起了手,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学生身心发展。

1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的相关概述

1.1健康教育

对于健康教育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关于健康教育的普遍认识是相关部门有计划、有组织地宣传健康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使人们能自觉形成健康生活、健康行为的习惯。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诱导、鼓励等方式,促使人们可以形成有利于健康生活的思想,并且在实践中能做到主动重视健康、了解健康知识,还可以合理利用各种资源、设施改善自己的健康水平。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门与健康行为、健康思想相关的课程,更是一门科学,涉及健康理论、健康干预、心理学、教育学、行为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在培养人们积极心态、自我健康维持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

1.2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性教育活动,主要以学生身体锻炼为主,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通过参加相应的体育运动,获取相应的运动技能并且形成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德。学校体育主要围绕学生相关的体育活动进行,可以说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体魄、锤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品德。对于学校体育来说,需要改变过去简单身体教育的思想,要树立身体活动、心理健康的教育理念,一方面要传授学生基础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让学生把体育看作保持健康生活、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借助体育运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

1.3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关联

健康教育属于学校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健康教育情况直接关系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健康教育是在学校特定的时空范围内,通过科学的教育活动方式为学生传授关于卫生保健、健康的知识及技能,促使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健康心态,减少、消除影响学生健康的因素,让学生能掌握预防疾病的知识,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学习习惯,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2.1基础性

所谓初中生心理素质,主要是指初中生在心理方面具有的稳定性,其属于一种内在品质,是初中生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需要的优良的心理品质包含正确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浓厚的兴趣以及强烈的动机等。体育学习过程可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心理素质,并不断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及强大的学习动力,为学生日后终身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2.2广泛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心理素质主要是针对初中生心理环境来讲的,在内容方面具有广泛性,包含学生的心理意志、心理品质、心理动机、心理情感及心理兴趣等。结合情景体验锻炼身体,在互助合作的氛围下进行讨论与分析,针对每一名初中生做出激励与引导,推动学生自我调节,可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使学生养成健康乐观的性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整体性

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属于初中生的整体性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将个人认知及技能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生成新的情感、意志与兴趣。在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之际,会促使学生心理发生改变,由消极的心理状态向积极的心理状态发展。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而且在教育之际要规范个人行为,以高尚的师德风范及乐观向上的态度影响学生,令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2.4渗透性

体育课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同时也渗透着各种各样的心理信息。比如,在体操项目学习过程中,能够令学生形成勇敢、果断的意识,不畏各种困难与困苦,坚持战胜各种险阻,形成优秀品质。而各种球类项目,则能提高学生的对抗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勇敢且顽强的心理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渗透到学生体育训练的每一过程中,通过强化学生体验方式,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状态。这就要求每一名体育教师善于挖掘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并且消除各种不利因素,为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保持优良的心理状态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途径

3.1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师生氛围

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相对环境宽广,其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与学、学与练,既有人人参与的集体统一的活动,又有分散的小群体的个人练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和行为交往;以往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这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应改善师生关系。首先是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是正常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其次,师生的思想(意见)、情感(体验)、意志(欲望)和行为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第三,学生应该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的机会,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机会。改善师生关系后,师生交流多了,情绪情感互相感染,形成了心理上的共鸣,才能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增强心理素质。

3.2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吃透教材精神,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涵着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体育教学中,田径课所占的比重最大,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在优化教法过程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新陈代谢,提高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坚韧不拨、奋发进取、开拓竞争、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球类课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培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心理素质;体育理论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培养学生顽强的拼搏精神、精湛的运动技术和优秀的体育道德,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3.3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动态平衡。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干扰性,教材的难易性和组织教法的多变性,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无不影响着体育教学,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做到“抓大放小”:握住基本的环节,一些小的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练习。在准备活动中,让学生根据要求去准备、去领做,在游戏或比赛时让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在新授课时让学生讲述动作要领、尝试练习等。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比较,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在主动学习中巩固正确动作定型,做学习的主人。

结语

体育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在实践中应加强研究和探索,开发和创新教育教学艺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把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整合课堂教学中各个要素,才能使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理智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的行成。

参考文献

[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7.

[2]刘建国.体育与健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6.

[3]傅智文.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渗透探赜[J].成才之路,2021(30):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