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中学 610000
一、研究背景
(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中要求:1.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2.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保证课程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强化课外练习和科学锻炼指导,调动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3.坚持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遵循教育和体育规律,以兴趣为引导,注重因材施教和快乐参与,重视运动技能培养,逐步提高运动水平,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4.坚持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相协调。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有序开展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积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大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5.坚持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强化政府责任,统一基本标准,因地因校制宜,积极稳妥推进,鼓励依据民族特色和地方传统,大胆探索创新,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
(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
(三)2020年突入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巨大影响。所有人都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新冠疫情下作为高中生,在繁忙学习中如何提升自身健康就是体育教学首要问题。
1.教育形势需求。因新冠肺炎延迟开学,教育部要求学校停课不停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教学,学生在线学习文化学科后的体育锻炼也刻不容缓。首先要做的就是:在线体育课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的悬着;2.高中学生体质锻炼需求。高中学生处在青春期,有比较强的自我意识,教师和家长无法直接干预其学习,体育网课的教学效果差异很大。高中学生体育网课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是否自觉、是否有锻炼习惯,例如:我们一些喜欢运动的民族学生,即使学校没有安排网课,也会在家里挪开家具,留出一小块地方原地运球,或者在长条桌上对打乒乓球,居家自我锻炼。而没有锻炼习惯的学生,对于网课只能是摆个运动造型,拍张照片发给老师而已;3.居家锻炼局限性的需求。能开展的运动项目有限,像足球、羽毛球、篮球等项目又受限于场地或器材等条件,开展很难,最简便易行的就是基本体操、身体素质锻炼,比如:健身操、韧带拉伸、俯卧撑、平板支撑、腰腹核心力量等等。
二、研究成果
(一)形成提升线上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
1.教学前(备课):根据本校艺术生、民族生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锻炼计划。疫情期间,结合成都三中的“五育“课程,边思考、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在学校教学整体思路前提下,体育组精心设计线上体锻课程,制定班级公约和学生个体体锻评价方案。“线上学习”课程表上,每天雷打不动的眼操时间和居家体锻时间。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我们坚信:学生只有坚持锻炼,保持身心健康,才能抵抗病毒,保持充沛的学习精力;2.教学中(授课):疫情在线教学时期,我校高中采用下午线上文化学习后,统一体育锻炼课的形式(16:00-17:00), 内容结合课间操(规定操+自编操)和线上教学课程,例如:前20分钟以学校特色大课间2操为主(作为准备部分),后40分钟为线上体育教学内容。坚持锻炼,健身强体!“线上学习”课程表上,每天雷打不动的眼操时间和居家体锻时间。学校的自编操、室内广播体操,体育组老师录制的锻炼小视频成为线上锻炼最好的示范。一到眼保健操时间,老师一声令下:来,全班一起做眼操;3.教学后(评价):体育教师通过微信群,QQ会议等平台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指导,了解学生对线上体育锻炼的完成情况。通过学生自评、调查问卷形式,让学生评价自己的训练效果。
(二)确定线上教学内容
1.校本特色,创新体锻形式。我校的体锻课程除自编操充分体现本校民族特色、艺术特色外,体育组教师还为学生量身订制,录制视频,有效指导学生科学锻炼。部分学生自主锻炼:藏族学生跳锅庄,舞蹈生结合自己专业有每日一舞,并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交流。 此外,体育老师担任云监工:每到体锻时间,打开摄像头,全班一起嗨起来;2.高中模块教学内容,线上实施呈现(表略)。
(三)开学后线下部分
1.激发运动激情:居家3个月后开学后,在室外进行运动量适中的体育锻炼。在提高运动的趣味性同时,也激发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运动时间,并逐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参与。学生既乐于参加,又有利于体能的恢复;2.形成运动习惯:开学后,体育组在每周二进行专题教研,强化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性和示范性。通过教师标准示范、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影响和带动孩子们一起养成运动习惯。让运动像呼吸一样自然,让运动成为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3.运用场地资源:教会学生分析所处的环境,试着整合身边资源,不断优化自己的锻炼方案。
(四)抓住五育融合契机,劳逸结合、促进身心健康
1.体劳融合:新冠疫情背景下,抓住五育融合的契机,让学生实现劳动亦是锻炼,居家学习锻炼两不误的教育目的。疫情期间,小专题课题组给学生布置作业,促进学生身体健康;2.身心融合:劳动课程与家庭生活相统一,劳育养性,关爱家人,以劳动促亲情。这些活动,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生活技能,改善家庭亲子关系,也让学生身心得到调整休息。案例:高一3班熊菁华--今天妈妈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发现家里还剩了许多上次装修剩下的墙纸和胶水,再看看我们家已经“不听话”旧墙纸已经吐出了“白肚皮”。我负责调制胶水,哥哥负责裁墙纸和涂胶水,妈妈和外婆负责按着“不听话”的墙纸,而爸爸负责贴;3.体劳、身心融合实施途径:加强家校合作,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多为学生提供机会接触与健康知识有关的视频、讲座及其它的宣传形式, 以增强学生对体质健康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锻炼意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成绩的提高。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研究成效
1.学生方面:通过这次疫情,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更加积极参与各项体育运动;2.教师方面:在疫情期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提升,增强了教研组老师之间团队意识,每位教师在合作中进步;3.家长方面:通过疫情,家长明白孩子身体的健康程度低,是因为体育锻炼少,营养不均衡造成的。预防传染病,增强免疫力,必须加强体育锻炼!
(五)研究反思
我们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总结反思需要加强的地方,如:1.科学体育锻炼习惯应该从低年级开始;2.加强家长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3.体育锻炼的多样性、趣味性、可行性还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