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第三十九中学 广西柳州市第二十八中学 545002
【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承担着提升初中生思想观念、道德水平、法治意识和人格修养等多重使命。本文着重探讨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双减”政策;信息技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国家推出“双减”政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24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即“双减”政策)。教育部同日发文阐述《意见》出台的背景。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太重,教育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家庭教育费用支出居高不下,家长负担过重。这严重冲击了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果。
根据“双减”政策要求,学校要全面压减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其中,初中生作业总时长不得超过90分钟。笔者认为,“双减”政策要落地见效,首要和根本的举措在于提高校内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达到减轻学生课余负担,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目的。“双减”政策减的是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但教育的责任不能减,教学的质量不能降,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承担着提升初中生思想观念、道德水平、法治意识和人格修养等多重使命。《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理念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基于课程理念编制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显著特点。思想性体现在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五爱”教育,为青少年成长奠定基础。人文性体现在课程以人文启迪、人文渗透和人文精神拓展学生的人文视界,用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厚植学生的人文情怀。实践性体现在课程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并将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生活,让道德与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综合性体现在课程有机整合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主义道德、法律基础知识和基本国情等方面的内容,并与学生的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相联系,是一门涉及多领域知识的综合性课程。
三、信息技术辅助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的优势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管理和处理各类信息所采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一种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优势主要有:(1)有效激发学生学科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信息技术通过动画、视频演示等方式,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强特点,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性。(2)拓展教学容量,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的知识、概念比较多,利用视频、图片、微课等信息技术手段,可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更多的课程知识,达到增扩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的目的。(3)开展在线教学,实现教学延伸。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课前借助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在课后借助PPT进行复习,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特别是在新冠疫情仍在蔓延的当下,各地教师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空中课堂”,是确保学生“停课不停学”的重要途径。
四、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充分赋能。
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的优势,我们将两者深度融合,期待可以创造1+1>2的效果。具体实践如下:
1.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翻转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课堂教师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学习。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则打破了“师讲生听”的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前借助信息技术制作微课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有问题可在线提问。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从而优化调整教学策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
初中生对事物的认知处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规律的认识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辅助。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需要使用视频、例子导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在这方面,信息技术具有独特优势。
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全面提升课堂效率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晦涩难懂的专有名词,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述显得单调、枯燥。如果能把这些专有名词制作成微课或视频,综合运用图形、动画、音乐等元素进行讲解,就会使得课堂生动活泼许多,学生也易于理解、接受。课堂讨论是活跃课堂氛围、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重要手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经常设有课堂讨论环节,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时可以利用PPT展示课堂讨论的主题、注意事项、时间等,进而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为了增加课堂学习的容量和趣味性,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利用教室的一体机设备设计答题盲盒、答题红包雨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4..利用信息技术总结知识、升华主题,实现课堂教学首要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一节高质量的道法课,一定要主题鲜明、立意高远。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知识归纳,可以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在课堂结尾阶段,师生随着音乐一起诵读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经典词句,可以升华主题,达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
5.利用信息技术将部分课后作业前移,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的课后作业量大幅压减。但减量不能减效,将部分作业前移到课堂上,是教师实现课堂增效的重要手段。道德与法治学科文字性材料较多,使用课件展示作业题目,可扩大知识容量。教师还可以使用直播、拍照等方式,实时展示学生的讨论和解题过程,大大提升学生做题积极性。在展示参考答案环节,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和答题规范训练,可谓一举多得。
五、结语
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伴随着全社会对高质量课堂教学的期盼,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各学科教师都要面临的急迫课题。希望今天的探讨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健.教育学专家谈“双减”: “减”后还要“增”[N].《新民周刊》(网络版)2021.09.15
[2]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1
[3]齐鹏飞.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及应用策略[J].《教师通讯》2021(07):123-124
[4]鲁万荣,孟庆玲等.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M].《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二卷)》:667-670
[5]刘忠海.论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03 下旬):226-227
[6]樊宇娥.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融合探究[J].《广西教育》2017(0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