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行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行为

董琼芬

单位名称:徐闻县机关幼儿园邮编:524100

摘  要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是个体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技能,良好的交往能力能够对幼儿的发展带来诸多帮助,而区域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儿参与兴趣最高的活动形式,因此如何借助区域活动提升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是所有幼儿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区域活动 ;  同伴交往 ;  幼儿同伴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同伴交往的平台,能够帮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与他人开展互动,在了解他人的同时,也对自己逐渐有了初步的认识。而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活动,通过活动主题的变换和活动材料的选择,能够逐渐帮助幼儿明白“朋友”的含义,使得幼儿与集体之间的联系愈发密切。

一.区域活动中影响幼儿与同伴交往行为的因素分析

1.1区域活动材料

区域活动为幼儿和同伴之间的相处提供了契机,通过在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能够有效提升幼儿之间的同伴交往质量,但是也要注意区域活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无论是在查阅相关文献还是实践教学中,我都发现区域活动材料的选择和投放能够影响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行为。比如在区域活动材料的选择上,如果选择图书这类静态的活动材料,会导致幼儿的同伴交往内容更多是闲聊,并且由于幼儿在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局限性,每个幼儿的发展程度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差异,这就导致有些幼儿在此类区域活动中的注意力难以维持长时间集中,影响活动效率。而如果选择角色扮演类的主题活动,同时在材料选择上注重应用性,则能够大大提升幼儿之间的交流质量,从闲聊转变到对生活事件的讨论和应对,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锻炼。

1.2教师管理方法

幼儿在发展程度方面的局限性导致他们在区域活动中仅仅依靠自己往往难以实现高质量的活动参与,并且在发展心理学中也提到父母或教师对幼儿的适当干预能够加速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这一点在幼儿的同伴交往中也同样重要,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适当干预十分关键。但是这种干预和指导要注意尺度,如果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高控指导,甚至不分时机的对幼儿行为进行干预,其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并且成年人对幼儿活动的过度干预还会促使幼儿活动的结构化,使得幼儿的行为不自主的按照既定的结构进行,从而限制了幼儿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对幼儿之间的交流、合作也会带来一定干扰,尤其会减少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结伴探索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得幼儿之间的同伴交往难以实现深度交流。

1.3幼儿行为表现

幼儿时期的行为变化关乎着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如果幼儿的性格较为内敛、害羞,或者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则会增进其他幼儿对他的疏远,这一点在区域活动中尤为明显,并且在幼儿同伴关系网络的研究中也已证实,具有相同特征的幼儿往往会随着幼儿间的同伴交往选择逐渐形成一个群体,也就是说,“抱团现象”在幼儿时期就开始出现,这一现象的出现会导致幼儿的同伴群体出现固化,不同特征的同伴群体往往并无交集,久而久之会对幼儿的后续发展带来一定潜在影响,而这也不利于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因此教师借助区域活动打散幼儿的同伴群体十分重要,这样也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与同伴交往行为的策略

2.1结合实践活动营造生活化的活动氛围

前文提到,区域活动在材料的选择和活动主题的设置上要充分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但是由于幼儿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局限性,对于很多主题幼儿并无直观认识,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幼儿走出课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观医院、餐厅、超市等区域场所,或者以视频的形式为幼儿播放相关场所的视频,以此增进幼儿对这些场所的立体认识。随后再与幼儿一同设立超市、医院、餐厅等区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增加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也为幼儿之间的互动合作提供了契机,同时,生活化的区域活动也大大提高了幼儿对区域活动的熟悉度,使得幼儿对社会规范的掌握更加深入,也通过学习不同角色的交往方式和交流用语帮助幼儿摆脱了自我化的观察视角。比如,以医院为主题的区域活动能够帮助幼儿了解医生怎样帮助病人看病,病人怎样描述自己的病情;以超市为主题的区域活动能够帮助幼儿理解营业员怎样为顾客介绍商品,顾客怎样描述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以此能够大幅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

2.2结合幼儿兴趣爱好选择区域活动材料

教育心理学中提到,幼儿的兴趣是维持他们参与各类活动以及确保注意力集中的重要因素,在区域活动中也同样如此。教师不仅要确保区域活动主题和材料的选择能够有助于幼儿的同伴交往,还要注重幼儿对区域活动的主观兴趣和意见。教师要认识到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由于父母教养方式以及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同一年龄、同一班级的幼儿也会在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避免以主观视角帮助幼儿对区域活动的主题和材料进行选择,而是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发展层次的幼儿对活动环境需求上的差异,设置符合他们身心发展和兴趣爱好的活动,以此为幼儿的同伴交往奠定环境基础。

2.3适当引导推进幼儿的同伴交往深度

教师对幼儿主观兴趣的尊重固然重要,但是也要考虑到幼儿在身心发展程度上的局限,根据前人的研究结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发现,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网络是客观存在的,同一班级中会有各式各样的小群体,比如女生会更喜欢和女生一起玩耍,男生会更喜欢男生一起玩耍,有些幼儿也在不经意间被忽视或疏远,久而久之成为班级中不被人关注的“小透明”,这种同伴交往情况如果不加以引导势必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而已有研究表明,班级内的物质环境和氛围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的行为产生暗示或引导的作用,比如以关心、友好为主题的班级活动能够引导幼儿产生亲社会行为,从而减少幼儿在情绪上的不稳定或较强的攻击性等等。因此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做好对幼儿的引导,不仅要引导处于边缘位置的幼儿勇敢加入区域活动中来,增加幼儿的群体容纳度,也要通过创设积极的活动氛围促使班级内的各个小群体“破冰”,在区域活动中提高异性同伴的交往机会,从而增加班级的凝聚力,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深度和质量。

2.4开展家园共育巩固区域活动的成果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也并不意味着全部,对于幼儿而言,教师只是他们最为信赖的长辈之一,父母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幼儿教育应当是家庭和幼儿园双管齐下,仅靠教师孤木难支,因此教师要和家长增加沟通,首先要对区域活动教育达成共识,借助家长会、家长培训等方式提高家长对区域活动的认识,帮助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从微信、微博等渠道向家长讲解区域活动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线上指导帮助家长在家中巩固幼儿的同伴交往技能。另外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来,创设亲子共同参与的区域活动,以此在增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同时,也为亲子关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区域活动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提升并非是自然发生的,而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对区域活动做好设计,对幼儿的活动做好干预。教师要加强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做好和家长的沟通,精心设计活动主题,巧妙选取活动材料,使得区域活动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提升作用能够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杨英.同伴交往 点滴智慧——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J].山西教育(幼教),2020,(11):18-19,2.

[2] 陈芝蓉.区域联动游戏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影响研究[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5):161-167,7.

[3] 张宏.浅析幼儿园区域活动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综合版),2019,(01):135,1.

[4] 顾琳.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中异龄同伴交往的观察分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8,(07):8,1.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