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幸福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在青年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基于幸福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在青年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牛琼

山西白求恩医院 山西太原030000

【摘要】目的:青年乳腺癌患者护理工作中,采用基于幸福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探讨。方法:针对在我院治疗的青年乳腺癌患者予以选取,样本共计60例,收录的时间范围在2021.3——2022.3时间段内,随即行规范性分组,采用分组对照理论探讨不同的干预措施效果,30例纳入对照组患者在其护理工作中采用常规干预;30例纳入观察组患者在其护理工作中采用基于幸福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分析不同组别的干预措施对患者情绪的影响。结果:干预措施实施之前组间恐惧心理评分和积极心理评分差异性较小,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观察组评分指标更优,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患者护理工作中,采用基于幸福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青年乳腺癌;幸福PERMA模式;积极心理干预;恐惧心理;积极心理

由于乳腺癌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所以大多患有乳腺癌患者,均会存在对癌症复发的恐惧心理[1]。尤其是对于中青年患者群体而言,其大多数拥有较强的保乳意愿,且激素水平均较高,因此,此类人群恰恰是癌症复发的高风险群体[2]。癌症复发恐惧心理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正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困扰,临床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让患者拥有更正向的情绪来面对后续治疗[3]。基于此,本文特选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分组对照理论探讨基于幸福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的实际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在我院治疗的青年乳腺癌患者予以选取,样本共计60例,收录的时间范围在2021.3——2022.3时间段内,随即行规范性分组,采用分组对照理论探讨不同的干预措施效果,30例纳入对照组患者在其护理工作中采用常规干预,其平均年龄均在(32.75±5.78)岁;30例纳入观察组患者在其护理工作中采用基于幸福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其平均年龄均在(33.14±6.30)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呈均衡分布,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病发机制的讲解、化疗期间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措施、饮食及运动指导、居家自护方法和乳房自查方法等。

观察组:与上述基础上给予患者基于幸福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成立相关干预小组,小组内成员有1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6名专科护士及2名外科主治医生、1名康复治疗师组成;在正式实施护理干预之前,小组成员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查阅关于积极心理学和PERMA模式的相关资料,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为患者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并对入组患者进行预测,收集相应的反馈意见后,针对所制定的干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当患者首次接受化疗治疗开始时,小组成员需要针对患者进行1对1的干预,每次40~60min,每周1次。

1.3观察指标

采用FoP-Q-SF评分[4],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恐惧心理,该量表所包含的维度共有2个,条目共计12条,总分范围在12-60分之间,分值与患者恐惧心理程度成正比。

采用PPQ问卷[5],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积极心理情绪,该量表所包含的维度共有4个,条目共计26条,分值与患者积极心理成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以SPSS 23.0软件完成,计量资料以(±s)统一,T值校验;计数资料以(n,%)统一,X2值校验;数据差异存在意义表示为P<0.05。

2、结果

2.1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恐惧心理

干预措施实施之前组间恐惧心理评分差异性较小,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以观察组评分指标更优,P<0.05。详见表1

表 1两组干预前后恐惧心理对比(±s)

组别

例数

生理健康(前)

生理健康(后)

社会家庭(前)

社会家庭(后)

总分(前)

总分(后)

对照组

30

21.95±1.74

20.65±1.13

18.84±1.53

18.30±1.56

40.17±2.75

35.94±3.40

观察组

30

22.03±2.10

17.42±1.55

18.90±2.17

16.22±1.75

40.55±2.33

32.20±3.44

t

--

0.1607

9.2231

0.1238

4.8596

0.5775

4.2353

p

--

0.8729

0.0000

0.9019

0.0000

0.5659

0.0001

2.2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积极心理评分

干预措施实施之前组间积极心理评分差异性较小,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以观察组评分指标更优,P<0.05。详见表2

表 2两组干预前后积极心理评分(±s)

维度

对照组(n=30)

观察组(n=30)

t

p

自我效能

干预前

29.04±5.17

28.73±4.20

0.2549

0.7997

干预后

32.46±4.58

35.73±4.40

2.8201

0.0066

韧性

干预前

27.13±4.56

27.60±4.77

0.3901

0.6979

干预后

28.54±4.92

32.75±5.26

3.2016

0.0022

希望

干预前

27.82±4.32

27.63±4.34

0.1699

0.8656

干预后

29.14±5.17

32.10±4.85

2.2871

0.0259

乐观

干预前

27.02±4.51

28.89±4.38

1.6292

0.1087

干预后

28.43±4.75

32.56±5.13

3.2355

0.0020

总分

干预前

112.13±18.17

111.46±18.58

0.1412

0.8882

干预后

119.84±17.65

135.02±18.91

3.2143

0.0021

3、讨论

目前,临床针对青年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常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因此,缺乏对患者进行正面的引导,难以将患者的积极情绪进行有效挖掘,不利于患者自我协调和主观幸福感的提升[6]。PERMA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个体幸福模式,其中包括5大要素,分别为积极情绪要素、人际关系要素、投入、意义以及成就要素。该模式认为,在患者的临床干预过程中,说让患者拥有这5种情绪,那么对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和促进患者幸福感提升均具有显著意义。

本次研究各项数据比较结果显示,干预措施实施之前组间恐惧心理评分和积极心理评分差异性较小,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观察组评分指标更优,P<0.05。

综上所述,在罹患乳腺癌的青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基于幸福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具有积极的影响,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恐惧情绪,且能激励患者正向心理。

参考文献:

[1]董翠丽,张丽.基于幸福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在中青年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05):104-109.

[2]张侠,谢勇前,王超等.“三件好事”对乳腺癌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2,36(01):58-60.

[3]王佳佳,方艳春,王蓉等.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04):279-285.

[4]唐欢欢,徐海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积极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境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8):169-172.

[5]徐丽,杨丹,骆东妹.积极心理干预配合健康宣教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希望水平、心理一致感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3):87-90.

[6]李金艳,钱艳红,盖超等.心理干预对提高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2):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