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教学的真实情境设计实施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3

古典名著教学的真实情境设计实施路径探析

李绎臻

无锡市南湖中学

【摘要】学习古典名著选篇时,情境的创设往往离不开“小剧场”这一途径。为避免情境单一,教师还需要创设其他符合学生经验的情境。古典名著选篇《范进中举》一课中,课堂活动由三个情境串连而成,情境分别对应相应的学习目标。情境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指向:情境要给学生提供抓手,通过提纲扩写这一情境,为学生提供思路,感受经典的不朽魅力;情境要预设学习结果,结合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课堂反应,通过修改批注这一情境,设置引导路径,凸显语文课程的言语实践特性;情境要具有现实意义,在恰当的时机下,引导学生在他们所熟悉的真实经验情境中,借古鉴今,审视自我,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关键词】情境 抓手 预设 现实意义


“基于真实情境的素养目标导学真学课堂”实践之下,在语文课堂中系统地组织真实情境实践活动,是锦上添花的做法。语文来源于生活,因此,大部分课文的情境创设可以紧密贴合生活。而对于《三顾茅庐》《红楼梦》《范进中举》等古典名著选篇,情境创设往往离不开“小剧场”这一途径。笔者所见的大部分情境设计,是将其置于小剧场中,即假设班级将要排演课本剧,请学生充当导演,让课本中的人物充当演员,或让班级同学演绎课本中的某个人物。“小剧场”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然而,当几篇古典小说一齐出现(例如,九年级课本上册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为《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若反复使用“小剧场”情境法,不免显得雷同。此外,小说依靠曲折的故事情节,本身就已经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那么,在阅读古典小说时,除了设置小剧场这一情境,还有哪些情境可以圆融地在课堂中使用?笔者试以九年级课文《范进中举》为例作一探讨,使用其他情境,使学生仍可以“沉浸式”地探究文本。

本次课堂活动由三个情境串连而成,每个活动指向一个学习目标:

通过活动一“扩写提纲”,分析人物形象,从夸张的动作、语言、外形看范进的疯态,体会《儒林外史》讽刺手法之一的夸张手法。

通过活动二“修改批注”,比较众人前后态度的变化,从中看出作者不动声色讽刺时弊的妙处,体会《儒林外史》讽刺手法之一的夸张手法,并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通过活动三“漫画漫谈”,解读漫画的含义,理解僵化的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乃至社会风气的荼毒,启发当代中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情境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指向,下面笔者尝试结合课堂实例,探究古典名著教学中,真实情境设计的实施路径。


一、情境要提供抓手

作为讽刺小说佳作,《儒林外史》的名篇《范进中举》讽刺手法令人赞服,因此笔者主要围绕讽刺手法来组织课堂教学。为此,笔者先创设两个相关的情境,每个情境各指向一种讽刺手法的学习。情境一如下:

张三同学从校图书馆借来一本《儒林外史》,注意到书中范进发疯一段内容旁夹着一张批注,内容是“看疯态,因乐极而生悲;悟手法,由夸张见讽刺”。他灵感迸发,根据批注内容,写了一篇小论文的提纲,请你来帮他扩充。张三的思路概括如下:

动作夸张,有悖气质。

语言夸张,声调渐响。

外形夸张,一言以蔽。

张三同学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可能是任何一位同学的投射——进行文章阅读时,常常心有所感,却苦于无从下手。笔者所在班级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分析文本时也面临同样的困扰。因此,笔者设置这一情境,期待唤起班级同学的亲切感与参与感,并以批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点拨,给学生提供抓手。有了抓手,学生的思考就有章可循:可从动作夸张、语言夸张、外形夸张几方面,体会作者如何不动声色地写出范进的可笑、可悲、可叹。“动作夸张,有悖气质”这一提纲意在引导学生关注“跌”“爬”“飞跑”“踹”“挣”等一连串动词,分析这些动作是否符合范进这位五十多岁的读书人的身份气质。“语言夸张,声调渐响”这一提纲意在请学生模仿“噫!好!中了”这句话,从越来越高的声调里读出范进的欣喜若狂,并设想范进在情绪稳定的状态下会怎么表现。“外形夸张,精准概括” 这一提纲意在引导学生用一个词精准地概括范进的疯态。

真实情境下,文本探究须有章法可循,尤其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更须有的放矢。情境可能是虚拟的,但是学生习得的知识、能力或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在人类世界中真实使用。[1]笔者创设提纲扩写这一情境,让学生以批注为底本,以论文提纲为抓手,从范进的疯态中,感受作者对夸张这一讽刺手法的娴熟应用。


二、情境要预设结果

范进屡试不第,陡然中举,在大悲大喜的刺激下做出癫狂之举。这一场闹剧下的众生相又如何呢?作者是否表露态度?对此,笔者设置情境二如下:

张三同学发现,边读书、边批注对理解文本很有效,于是他开始培养做批注的习惯。你认同张三写的这两个批注吗,如果不认同,请你帮他修改。

原文一: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课文第六段)

张三批注一:这几句写众邻居忙前忙后地帮范进打点,可见邻里间平素相处和睦、互相帮扶的和睦气氛。

原文二: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课文第十一段)

张三批注二:范进主动给胡屠户几两银子,还唤胡屠户为“老爹”,这个称呼谦恭而亲热,体现了范进不忘本的美好品质。

针对班级学生的基础情况,笔者预设了以下课堂反应:对批注一,同学们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迅速地做出判断,众邻居对不幸者冷漠无情,对有权势者极尽谄媚,作者正是通过众人态度的前后对比,写出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而对批注二,同学们可能有的表示赞同,有的凭直觉认为有误,但说不出原因。随后,在实际的课堂中,学生的反应与笔者的预设大致相同。对具有迷惑性的批注二,笔者提醒学生结合前文来分析,跳读文章,找出文中各处的“老爹”称呼,看看是谁称谁为“老爹”。学生根据提示,找出众邻居称胡屠为“老爹”,众邻居还称报喜讯的差人为“老爹”,可知这是一个寻常的、稍显客气的称呼。由此可见,范进对胡屠的称呼从中举前的“岳父”,变为中举后的“老爹”,体现出的恰恰不是亲热,而是疏离,包括范进在内的众人“一阔就变脸”,都是虚伪而势利的。

为了凸显语文课程的言语实践特性,情境创设应有意识地关注并预设学习的结果。[2]因此,笔者创设修改批注这一情境,结合学生的基础情况,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课堂反应,提前设置引导路径,让学生以正确答案为参考,在原文找依据,从众人态度的前后对比中,体会人与人的关系因金钱、地位而转移,了解作者用对比这一讽刺手法不动声色地揭露众人丑态,并顺势引出下一环节“喜极而疯究根源,借古鉴今谈感悟”。


三、情境要启发思考

情境一、情境二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对“夸张手法描疯相,对比手法揭丑态”的理解,情境三则指向“喜极而疯究根源,借古鉴今谈感悟”的现实启发意义。情境三如下:

合上《儒林外史》,张三同学又看到两幅当代的《拜考神》漫画,他不禁哑然失笑。请你根据漫画内容来猜一猜,张三同学在笑什么?

PPT展示两幅当代《拜考神》漫画:台下是毕恭毕敬的考生及家长,口中念叨着“请范考神保佑”,台上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范进,面对台下人群,范进既惊且喜,讶异自己竟成了考神。

漫画是夸张的,也是写实的。不少学生看到漫画后会心一笑,因为在生活中,他们可能也曾戏谑地拜过考神,这只是无伤大雅的一种心理暗示,我们不妨看作是用于解压的黑色幽默。当然,自己不思进取、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求神拜佛的行为,则是不可取的。此时,教师追问:拜考神,考神理当是衣着光鲜的,可这幅漫画里的主角范进,看起来却很落魄。那么,这样潦倒的范进,是如何在当时受人尊敬,还被后世考生尊为考神呢?

这一个问题,活动二已做好铺垫,同学们稍加思索,再经教师点拨《儒林外史》背景,便可揣摩出,范进受人冷眼、范进发疯、范进受人尊敬的根本原因,都是当时的社会制度。明清以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僵化,败坏社会风气,世人都以科举考试的成果来衡量个人,导致读书人狂热地追求功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场闹剧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从个人、社会多角度看问题、析原因,认识僵化的科举制度对当时的读书人乃至社会风气的毒害。并由文学作品引申到现实生活,借古鉴今,树立正确的当代读书观。

真实情境下,文本探究要具有现实意义,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应是自然生成的,不能生拉硬拽。范进在考场中大悲大喜的经历,虽然夸张,却是作者从封建科举时代的现实生活取材而来。现代社会虽在不断发展进步,初中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不免被社会大众的看法裹挟着前进,失去独立判断的能力,或抛弃生活趣味,仅以考高分为能,或抛弃学业,仅以玩耍为乐,这些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在真实生活情境中体悟生活,表达观点,远胜于在单纯的文字游戏中说理。[3]时代赋予了考试新的意义,通过设置这个活动,让学生感受文学经典不朽魅力的同时,在他们所熟悉的真实经验情境中,以范进为鉴,反观、审视自我,并独立思考,阐述观点。


总之,基于真实情境的素养目标导学课堂中,情境是一种手段,最终指向学生学习能力以及价值观念的生成,即以工具理性承载价值理性,以价值理性升华工具理性,[4]情境的创设要凸显语文课程的言语实践特性,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撬动内心丰盈的情感,体会名著的精彩与不朽,拥抱宽广的生活,最终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笔者希望通过《范进中举》几个情境的设置,让学生了解《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同时对现实生活中的考试观念及学习观念有所思考。


参考文献

[1] 陈晓波.语文学习情境的建构:从教材设计到教学实施[J].中学语文教学,2020.

[2] 赵晓霞、王光宗.学习情境:撬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支点[J].中学语文教学,2021.

[3] 张春华.走向真实情境的写作教学[J].基础教育课程,2020.

[4] 刘宏业.语篇分析: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J].中学语文教学,20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