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德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下已经越来越渗透到各个学科之间,逐渐成为一种教学趋势。这也是素质教育教学发展的一个关键核心问题,没有德育渗透,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无从谈起。这也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重要标准。只有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越来越成熟的意识基础。中学是一个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有没有获得更好的德育引导,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理想和梦想的布局形成。因此,在素质教育下,德育教学如何能够帮助到学生的学业达成,完成高中教学的现实实践,真正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需要在素质教育下真正的做到创新思考,创新发展,以及创新模式形成。本文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下高中政治德育教学的创新思考路径,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达到更好的疏通引导的目的,从而实现政治教学的认同感,多元化发展,最终服务到学生学习的目的,在学习和人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得到整体的改变和提升。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政治;德育教学;创新思考
政治教学在高中阶段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生们经过多年的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模式,学习惯性。在高正政治教学中,施以德育的教学,就是需要学生能够真正领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教学给学生们带来的影响,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能够明白思想、政治、道德在人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德育理解为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德育所包含的思想性,必须要能够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这是素质教育下,高中政治必须要担负起来的职责和要求。没有好的思想政治觉悟,学生是无法真正领会到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习最终的目的就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大众,在生活中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因此,德育的教育必须能够更加深刻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自身的德育素质也必须到位,这样才能真正的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感染到每一位学生关于德育教学的深刻内涵,也才能真正体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 德育的思想性建设
思想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一生影响学生的活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正处于思想的塑造时期,很多想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叛逆性。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必须在这样的基础上,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很多老师在自己的思想性建设上,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扎实的思想功底,很容易带偏学生的思想规划。比如说,“读书无用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读书不如技能强”等等。很多社会上的个别经验,常常会走到学生们的心中。对于这样的思想建设,就会在新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偏离一定的轨道,甚至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金钱至上,人情至上等等这些,都会对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们,带来很大的影响力。对于这些教育的问题,每个学校,每个老师都必须应该认真重视,只有重视起学生的思想建设,才能真正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也才能在自己的未来人生的征途上,对社会有用,对时代有用,对自己的生活有用。思想决定行动,三分行动,只有思想足够强大,必然也会是一个有用的的人才。
因此,作为教师,你必须要有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心,坚强信念,这样才能真正的教导自己的学生,学生有了强大的环境感染,或者基于对老师的信任和热爱,也才能真正在自己的专业上做出成绩,拿到自己人生该拿到的成果。2021年,贵州省教育厅印发《贵州省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必须建设一支师德师风强健的师资队伍。这些文件的进一步确立,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的思想建设,能够让教师的技能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教育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才智。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然而,如果一个学生的思想建设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发展的问题,就不会有坚强的信念基础,必然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德育的思想性建设,必须纳入到法制化建设的轨道上,只有强大的师资队伍,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思想性的高中学生,也才能真正不愧于教育教学这样一个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事业,从而推动国家建设真正迈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
第二德育的政治性建设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德育的政治性建设就会更加重要。政治是经济的基础,经济是政治的决定性力量。随着国际化的交流合作与进一步的融合,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必然有自己的一些固定思维模式。只有通过政治建设,才能更好的让学生们明白,国家才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只有建设好自己的国家,才能让自己的生产生活进入规范性的轨道。加上现在国际风云变幻,有时候一不留神,自己的有一些站位,就会成为被别人利用的目标。如果自己没有坚定的政治纪律,没有很好的政治高度和政治认识,就会给自己的国家带来麻烦,就会影响到自己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利益,就会损害国家发展的整体形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德育的政治性建设,就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克己奉公,真心诚意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最终服务社会,让强大的祖国,真正能够看到未来的希望,祖国的花朵真正能够盛开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强大祖国必然就会屹立于民族之林,实现每个人的人生和理想,为即将起航的生活,带来更美好的体验。
只有真正实现个人的理想,也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也只有忠于自己的祖国个人民,也才能在理想的现实中,有更好的作为和前途。所以对于高中学生的政治性建设,必须立足于素质教育这个基础,也才能真正推动自己的人生向前发展。学生很多思维还不成熟,还是处于一种经验的学习期和积累期,对整个全球形式的把握更谈不上经验。但可以不断的积累,不断的进步,也才能真正培养起属于党,属于人民的政治觉悟。觉悟能够得到提高,必然就会为未来的时代发展,真正注入强大的力量。
第三德育的道德建设
道德是一个人认知社会,积累起来的一种思想意识。这种意思包含着广义和狭义的范畴。对待公平、正以的现实,能够用一种很平衡的思想去度量的一种品行。道德是一个学生立足的基础,更是一个学生发展过程中必须建立起来的认知水平。然而,在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而不是成为一种道德绑架的灌输性教育模式。这是很多时间以来,很多教育工作者容易犯的错误,自己站在讲台上高高在上,私下还没有自己学生的道德具有稳固性。因此,政治的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自律性,以及很深厚的知识底蕴。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才能有更好的道德底子,也才能真正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很好的作用。
一般来说,德育的基础,是需要知识作为很好的支撑。六七十年代,阶级斗争与路线斗争成为了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影响,让很多人对于道德的约束和建设保持着怀疑的态度。现在是改革开放时期,道德的问题一直是教育中讨论更加激烈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更加重视,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思考关于道德的建设,他们只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这就需要老师真正的身体力行,让学生们感受到这样一份力量,也才能真正推动教育向前发展。不然就会空口无凭,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更多人想到的就是吃穿住用行,没有吃穿,谈道德就会很空泛,没有精神的力量,物质必然就会体现出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很多人把精神作为一种掩盖事实的行为,使得学生们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就会有着更加片面性,信念似乎不值钱,唯有享受,才是这个社会更好的价值体验等等。关于这些概念基础,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价值就是价值,道德就是道德,能够真实的社会中带来影响的力量,在学生的一生中,就需要更好的塑造起这样的基础。从而让每个人的生活,都具有很好的底蕴,这也是关于德育建设必须重视的问题。作为一名高中政治老师,肩负着更多的责任,这些责任必须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只有这样,高中政治的德育建设,才能真正不愧于心,不愧于时代。
第四认知、体验与践行的三者关系
前三点专门对高中政治德育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阐释,这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重要基础。高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从高一开始起,很多学生身上就带着一股浓浓的探索氛围。如果老师的教育没有得到学生想要的效果,那么他们的认知就会要出问题,认知一旦出问题,德育的教学就是一个空中楼阁。所以培养学生关于德育的认知,是一个十分基础的工作,只有把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起来,他们才能够在体验的过程中,真正获得更好的知识体系,从而在践行的人生道路上,真正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德育现实的完美人生。三者的关系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不能忽视。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德育的教育就是要处理好认知、体验与践行的三者关系,不能有任何一个环节疏忽或者大意。否则,学生的思维就会出现问题,教育的过程就会事倍功半。这是德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认识的问题。教师是引导者,同时也是知识的培养者。每个学生都会很喜欢老师灌输的知识点,以及人生理念,都会为学生带来很强的影响力。作为教师,即时“桥梁”,也是“纽带”,一言一行,都会为自己的学生塑造很好的形象,也必然会为学生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也就是说,认知、体验与践行是德育教育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去理清各种关系,让这些关系都成为学生发展的一个很好参照,学生们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的养分,更能够在德育的建设过程中,真正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的好学生,更能够在思想上、政治上、道德上成为过硬本领的人。二十一世纪,学生们的思想、政治、道德意识都需要实时更新,随时得到拨正,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生,也真正把底子打好,在未来的人生发展过程中才能破浪前行,实现真正的自己人生价值,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对每个人都会有用的人。这也是高中政治德育的价值和意义,最终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推前行的一份子。
参考文献
[1]詹万生;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教育研究;2003
[2]周国文,李霜霜;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3
[3]程守梅,夏莹;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4]骆郁廷;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
[5]鲁洁.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探寻[J];课程.教材.教法;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