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发展的学前教育课程质量提升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基于儿童发展的学前教育课程质量提升的探索

张静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省 730070

[摘要]:针对幼教的课程,如何更好的发挥孩子的天性还能灵活因材施教,我们结合时代发展,从科技的角度融入学习之中,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和感受,本着“动力即教育”,“创新即动力”,“动力即源泉”。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和体验,结合线上教育,多元化促进教育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课程模式;主题

一、幼儿教育的发展与原则:线上线下的教学更加多元化,因材施教的发展更注重全面领域的培养。

儿童发展:是指个人从出生到青春期阶段的身心发展。儿童发展的内容很广泛,我们侧重探索的是有关于在孩子生长发育阶段结合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从而进行相关课程的建设与思考,在“互联网+”视角下学前教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达到线上与线下的教育的统一性。学前教育从广义而言是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从狭义上讲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中进行的教育活动。出自《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开端及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充分说明了国家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儿童为本;坚持双向衔接;坚持系统推进;坚持规范管理,从中体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基本形成。

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

在漫长的教育史上,很多教育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近现代的夸美纽斯、卢梭、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杜威等,都提出过这种观点,即“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20世纪80年代全美幼教协会提出了“发展适宜性教育”(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简称DAP),为回应新的知识和新的情境变化以及来自专业领域内外的各种批评,1996年全美幼教协会修订和扩展了“发展适宜性教育”概念的内涵,增加了“文化适宜性”的内容。

欧洲现代学前教育起步早,教育模式多元,目前来说在世界上是走在前列的。比较有名的有德国的森林幼儿园,瑞吉欧教育等等,奉行“儿童本位”,不同教育模式有不同具体的理念,但都是强调要尊重儿童主体,相信儿童能力,注重培养儿童的良好品格。这个品格不仅仅包括学习品质,也包括许多道德品质和良好习惯。教学理念核心是因材施教,主要个性化和兴趣导向,非常重视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最值得学习的是他们的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对幼儿园师资力量要求非常高。

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是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最后,不分年级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二、目前幼教课程的基本特点:

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有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方向,课程设置的是否科学也会直接关乎学校的生员与发展,所以我们在课程的设置上首先要考虑到社会、学科以及学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要参照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在课程的传统教育模式下,我们还融入了思政教育以及线上教学的课程化改进,以提升学前教育相关课程的质量。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上,响应国家号召,把思政课以人文关怀形式揉进课程之中,使得课程中的内容与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同时,我们也发现,近年来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促使在线教育也迅猛发展,成为了教育新势力,正在和线下教学一起构成双模式教育生态,在线教育是大势所趋,它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催动了在线教育的发展。而且,在线教育的巨头们越来越重视在线教育的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已经运用到在线教育的多元化场景中。

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规定的幼儿园教育目标为:“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学前教育课程中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线上课程。线上教学是一种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的过程,从而完成“互联网+”视角下学前教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我认为:学前教育线上课程目标的基本形式有两种:

  1. 从教师角度展开课程

从教师角度展开课程目标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将视频、音频、图像、动画及文字制作出实效性很强的课件,如带有人文内涵的小视频或玩创意游戏代入感很强的画面寓教于乐,线上教学侧重的是图文并茂的视觉艺术,文字作为抽象的符号和图形(及图片)的补充出现在画面中。主要侧重于“引导”、“启发”、“创意”、“培养”、“促进”。

从教师角度来说是从教授的过程以全新的视角出发,线上表现的能力也是以计算机关联的新思路、新教法,主要用途是知识的拓展,创意教学的构思与展现。

  1. 从幼儿角度展开课程

从幼儿角度出发课程目标能明确幼儿通过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发展程度。线上课程可以通过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互动模式与效果反馈,促使教师更多地“以学定教”,避免单纯地“以教定学”。

在预期效果上,通过以上内容提升学前教育课程质量可以实现课堂课余时间的自由衔接,教师可以更大化丰富课程内容,通过网络资源把更好的内容融合进课程,使教学更加趣味生动,在教学中的线上课程能够按照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进行项目化实训任务,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深入浅出,教师结合一线教育实际重点讲解每种活动的独特价值时会注意进行横向的比较说明,让学生能够对每种活动类型的作用及适用对象有清晰的理解,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基于工作岗位需求的课程学习观念。

在教学中目标更加清晰,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从方法和手段上拓宽思路,打破固化的讲授提问,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综合利用虚拟现实游戏、学习通、慕课、网络直播,在线讨论等形式开展教学。

三、幼教课程实施的切实性建议。

目标分类学和实训项目化的教育方式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将幼儿教育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心理年龄)、心理结构(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育范畴(体育、智育、德育、美育)作为课程的三个维度来进行教育的横向水平发展构建;将实践和理论知识(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与心理结构(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作为课程的两个维度模式进行构建。

将具体课程项目化我们可以从案例导入通过与此项目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循序渐进地融入故事或歌曲音乐等表现手段,从而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加深对于幼教课程的理解和认知。在其中,还要把重点和需要把握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以项目实操的方式自学掌握。主动思考是孩子学习的最有效最主动的学习方式,通过项目游戏等方式的融入,可以举一反三地进行后续内容的熟练掌握,强化对于预备知识的理解与拓展。

在设计项目式教学的内容中,我们要已以尽可能简单而明确地进行任务划分来进行学前教育。每一个任务都包含了目标、知识链接、基本技能要点演练、思维拓展、主动自学等环节。学习内容的完成就以任务为目标,主要侧重的是互动性,由掌握知识技能和技能项目训练的相关思维拓展的锻炼与发展水平的提高,侧重的是为什么学?学到了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或功用?提高孩子的学习动力,不再成为被动式教育,填鸭式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拟创新点:“动力即教育”,“创新即动力”,“动力即源泉”。动力泛指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推动力量,同时也指对自己有信心的事物。动力教育往往是驱动一个人去努力奋斗成为预期目标的实现。动力教育即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也能个性化教育。要“学创新,会创新,自创新”,要让幼儿成为一个“活人”。动力教育主要包括:首先,要重视人文学科的知识,培养幼儿的品德,作为动力教育的内容,要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要教幼儿发明生活工具,制造生活工具,运用生活工具解放幼儿的头脑,为此必须有科学知识作为基础。其次,重视微课艺术课程。利用多媒体技术全方位陶冶幼儿对于艺术的热爱,培养具有“艺术兴趣”的爱好者。最后,培养幼儿的体能热爱,通过游戏化健身项目让幼儿循序渐进地了解体能训练的好处,从被动变为主动。

在此的研究思路是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为总目标概括性强,较为宏观,但可操作性差,不能根据此直接开展具体的教育活动。教师自己制定的可操作性的微观目标。根据幼儿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从而达到对于教育者培养人才(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纵观幼教课程实施中,传统技法相对较为普遍,对于现今新的教育,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微课媒体类的掌握与创新,电子化技术发展还相应不够完善,在注重知识的普及与发展中,实践与创新还没有形成具体化的模式,细节化的应用教程,随着网络化的普及,以及科技的发展,在关注幼儿发展的同时也关注幼儿教育者的专业创新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幼教专业的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郑健成 学前教育教育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

[2]吉兆麟,夏如波 幼儿园课程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