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简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吴美华

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芦芝中心学校: 364400

摘要:小学时期是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小学生自身文化知识以及社会经验的不丰富,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从而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组织实践,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的心理。基于此,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接下来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小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途径

引言:

在小学时期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而且小学生的心智不是很成熟,《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则主要以小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小学生真实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引导小学生热爱生活,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快速发展的时期,而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可以为学生后续的成长提供思想上的保障[1]。在教育机制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越来越突出,教师对道德与法治和心理健康的融合教学也有新的认知。课程从小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前提,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以此促使小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在义务教育进行下的现今社会,教材中会蕴含着大量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要学会不断的深挖以及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材内容,让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这样才能在传递教材中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知识的积累和人生的体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坚定的方向。因此,教师不但要重视教材的价值,还要让它物超所值,让学生能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一年级下册在编写《我爱我家》这一单元的时候,在通过设计了《家人的爱》、《让我自己来整理》和《干点家务活》这三节课程,先教会学生学会发现和感受来自家人的爱,再引导学生学会进行感恩和回报,理解父母的不易,树立优秀的品质,最后一章节是关于教导学生分担家务,培养自己的生活经历。教材是整个课程的核心,教材的使用有助于学生更系统的获得知识。

二、灵活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这一职业要会灵活变通,面对不同时期、不同学生时,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现在的教育制度更倾向于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潜力,这也符合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关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不同阶段的学生对相同事物的认知是不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根据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2]。对于不同的个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策略。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我不拖拉》这一课内容时,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认同自我,接纳自我的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学活动一开始,教师就为学生们准备一张小卡片,卡片内容是学生对自己的描述。通过这种课堂小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与教师互动。而教师则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认真观察,了解学生心态,及时给予帮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依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三、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体验感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开放性的学科,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同样的道理,心理健康也只是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来判断的。因此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各种实践中展露真实的性情,从而体验、感悟自身,修正自我。这样也可以使教师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正确的引导。体验式教学一般是为小学高年级这个阶段设计的,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大家一起来》这一课时,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在活动中成长,让学生学会帮助他人[3]。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以合适的场景或氛围,在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教学内容。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生活体验,教师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另一方面学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也更容易暴露自身缺点,教师可以及时的查漏补缺。

四、注重实践,让理论联系现实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现在的教育机制不再提倡闭门造车,使用小学生的实践活动也是很重要的。在实践教学中确立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要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同时使学生在实际中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明确的法治意识[4]。实践教学是学生将理论结合实际的一种途径,也为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更多的生活体验也可以促使学生多面化的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践教学贯彻整本教材,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为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提供渠道。就像是在学习一年级下册中《我和大自然》这一单元时,教师通过学生对大自然各种生命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一方面是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更加广泛的去熟悉世界,熟悉大自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学生对自然产生敬畏的心态,知道自然规律,尊重生命。在教学环节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在学生相互探讨的时候,教师要能够让学生发散思维,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分享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养成良好的品格。

五、结束语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不是转瞬就可以建立的,现在社会已经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小学时期,教师通过采取各种教学方式,科学合理的进行有效的教育,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不良心理状态出现的概率。同时,教师要注意自身知识的传播,毕竟言传身教的能力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教师应该灵活的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孙爱华.浅议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求知导刊,2021(2020-19):85-86.

[2]杨小春.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2021(2015-14):111-111.

[3]李建英.思想品德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微[J].2021(2013-19):57-57.

[4]周红梅.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2021(2019-4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