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县牛城学区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500
摘要:新形势下,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最基本的实施途径。只有积极探寻儿童的发展需求,创设美的情景,唤醒审美期待,合理的建立使用美的方式,加大沉浸式体验式教育,才可以在全新的文化内涵基础上,构建美术课本设计特色教学内容。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孩子主动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陶冶审美情操,地促进儿童美术素养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教育;创造能力
一、引言
从当前的视角看,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其终身艺术修养的养成,还可以满足素质教育美术教育的建设目的。也就是说,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辨析能力,另外一方面可以在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增强综合艺术素养[1]。学生的个性不同,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就不同,只有端正价值观,才可以获得良好互动和体验,增加学习美术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营造来能更好地学校氛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向着终身美术的方向进行延伸。
二、小学美术审美教育和创造能力培养路径
(一)欣赏:感受“美”,探究“术”
小学阶段是儿童接触美的起始阶段,在发展的历程中,需要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建立更为开阔的发展空间。唤醒学生审美的激情,最大限度激活对应的审美期待。善于使用多元化的情景建设方式,引导孩子进入美术,缩小学生和美术之间的距离,真实的感受到美术的美感。在美术课堂教学的历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欣赏”课程,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的方式,将图片或者是视频更加直观的呈现出来[2]。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激发美术课堂的氛围,真实的感受到其中的“美”,找到合适的艺术表现方式,建立属于自己的重点环节。例如:在学习《线条的魅力》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先将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精彩的片段呈现出来,并且将欣赏体育和艺术有机的整合起来,之后趁热打铁将《线条的魅力》引申出来。学生使用知识的方式,即可感受到线条的世界,激发学习的兴趣。之后,教师结合实际,引导孩子欣赏荷兰画家伦勃朗的铅笔速写《大象》,毕加索的立体画《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等,这些内容,都可以让大家在直观的基础上,感受到不同线条的表现效果,展现不一样的视觉美感[3]。教师在示范的时候,也可以整合基础,平衡“美”和“术”之间的关系,根据《秀石树林图》,使用不一样的方式,建立轻重、粗细、浓淡、枯润的虚实关系,最大限度将中国画的艺术美感体现出来,赋予不一样的意境美,将儿童引入一个美的世界,从而引发儿童审美共鸣。
(二)实践:表现“美”,训练“术”
美术来源于实际生活,美术与实际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美术是一门具有明显实践性和技术性的学科,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展示训练基础,掌握学习方法。可使用夸张的方式,也可以使用装饰的方法,不管是哪一种类型,都可以将学生心目中的美体现出来,并且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儿童对学习内容“来电”,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到气质,学会发现其中的美,提高对应的审美品质和审美能力,从而对美术这门学科产生持久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大树的故事》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即可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绘制出自己心目中的“大树”。在绘画的时候,可以看到有的孩子将画画的顶天立地,有的孩子将使用参照物进行对比显示树木的大……教师需要合理的引导,减少畏惧心理,提高学生参与的力度,增强实践性。学习《我们一起来运动》的时候,学生也可以根据现实的需要,使用线描、泥工、纸版画、色彩画等方式,增强学生表现“美”的情怀,体现良好的建设效果[4]。
(三)展评:分享“美”,评议“术”
在素质教育的历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需求,找到合适的表现力度,凸显对应的表现力,结合实际,加大技术指导能力。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评议,并且分享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大家结合背景,说出自身的真实感受。“默默无闻”的学生,也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找到对应的闪光点,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提高技术和技能。在面对学生存在不足的时候,教师也需要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给予点评,保证学生的学习和鉴赏兴趣,加大激励建设,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端正自己的情感态度,提高美术的内驱动力。通过这个环节,儿童可以欣赏不同儿童的作品,并且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潜移默化的历程中,提高审美品质和审美能力,充分的感知到其中的艺术美。
(四)延伸:发现“美”,运用“术”
美术是小学学科体系的重要部分,在实践的历程中,美术并非单独存在的,与其他的学科产生了较大的联系。此时,教师就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限制性,扩大自己的学科视野,达到美术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交融或者是融会贯通,提高儿童的审美品质,增加学生的厚重感,提高审美素养。美术活动的建设,并不是在课堂当中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保持一定的延伸性。学生需要将学习到的“美”的知识,建立美的眼光,并且感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在走进大自然以后,即可找到很多美的元素,并且合理的使用这些知识,创造出更多的美好。例如:在学习成《便笺盒的设计》《台历、挂历的设计》等内容以后,教师就可以合理的引导学生,建立环保实践活动,善于发现身边的美,使用一些废弃物,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生活用品的实用性,达到美化生活的主要境界,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建立文明的行为。
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需要改变美术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认识美,更新美术教育手段,鼓励学生发现美。重视经典赏析课程,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增加实践课程环节,培养学生创造美。凸显儿童主体地位,善于运用美的形式,促进儿童之间审美互动,提高审美品质和审美能力,促进儿童社会适应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枝琴.教小娃娃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小学美术教学之学生审美能力培养[C]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南昌会场)论文集(一).2020.
[2]侯秀娟. 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以水彩画教学为例[J]. 2021(2014-1):78-79.
[3]杨晋. 陶冶情操,创新共赢——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0, 000(003):78.
[4]王静静. 浅谈小学美术课程教育中审美观念培养的意义与策略[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19):0298-0298.
作者简介:姓名 董润璞 199304,性别 女,民族、汉 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历 本科,职称 初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