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韶山市杨林乡学校
摘要:本文立足于农村教育实际,首先对乡村振兴以及一校多校区这两者的概念进行了简单阐释,接着又从五个方面入手着重分析与探讨了农村地区一校多校区学校管理模式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又给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一校多校区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旨在于应对农村当前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式方法,以有效改善农村所面临的尴尬处境,在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同时,推动农村学生们的更好进步与成长。
关键词:乡村振兴;一校多校区;管理模式;概念阐述;管理现状;构建策略
随着城市进程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人员原则外出务工,随之产生的影响是其孩子也会进入城市地区求学,而留在农村接受教育的孩子越来越少。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学校实施“一校多校区”的行政管理模式。以我们学校集团为例,第一校区是一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教师24人,开设教学班级9个,学生349人;第二校区是一所六年制学校。教师12人,在校学生95人;第三校区为一所九年一贯制非寄宿制学校,教师23人,学生308人;第四校区为三年制教学点,教师5人,学生51人。“一校四校区”的农村学校管理模式在实施与推行的过程中,存在着其时代的印迹,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突出的问题,急需我们基层农村教育工作者加以探讨与解决。为此,我立足乡村振兴这一大的时代背景,积极探讨符合时代趋势的一校多校区管理模式。以望带给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以更多的管理启示,在积极顺应乡村振兴教育潮流的同时,让我们农村学校教育焕发生机,富有鲜明的活力,让农村的孩子们也能接受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并能由此健康成长、茁壮发展。
一、相关概念阐述
首先,我将对乡村振兴以及一校多校区这两者进行最基础的概念介绍,这将奠定本文研究与探讨的理论依据。
乡村振兴教育: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目标,其中包括两个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一是强调优先发展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序、生活富裕。这为新时代农村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校多校区:随着我国“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各县的村级学校撤并后以乡或镇为单位,下面的村校撤或并成为一个校区,就形成了以乡镇为单位的一个学校,其所辖撤并的学校为校区的一校多校区的管理格局就此形成。
二、当前一校多校区的管理现状
一校多校区背景下,其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突出问题,以下,我仅结合自身的观察与思考,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突出矛盾发表个人认识与看法。
(一) 校区之间管理机制混乱,不清晰
一校多校区的教育背景下,学校总部往往只是给予多个校区以大致的指导与帮扶,管理细节方面则任由各校区自行决定。这就导致一校多校区之间相互的管理理念、标准、依据等层次不齐,差距较大,存在“各自为政”的实际情况,这样一来,一校多校区的管理质量自然大受影响,总校难以影响与辐射其他校区,各校区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导引,这便导致其均难以获得均衡性的发展。这是当前一校多校区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
(二)“一班人马,两套班子”,管理任务繁重
在一校多校区的管理背景下,各校区的管理职能相互之间交叉、彼此重叠。例如,分校区的校长既要负责学校支部工作,还要负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要担负起行政和服务等附加职能,像编制教育经费和管理学校财务收支、负责教育统计工作、管理教育资产和教育教学资料等,以乡镇教育“法人代表”身份发挥作用,等等。这种不健康的管理状态无疑将给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管理压力及其负担,使得他们在面对管理工作时常常分身乏术。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各校区实际管理质量自然也难以获得有效的提升及其发展。
(三)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多为兼职管理
当前农村教育实际中,年轻教师的外流趋势明显,这也使得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的问题日益严重。此外,农村教师人员严重匮乏,教育理念及其教育行为也难以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诸如一些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专业毕业并参加教育工作的教师少之又少,相当一部分都是兼职,跨学科执教的现象明显。当较少的教师队伍,老龄化明显的教师队伍成为了农村学校教育的“支柱”时,其不仅在学科教育中表现得有心无力,在兼职从事校区学校管理工作时也是积极性不高,且实际管理效果不甚理想。这也是当前农村一校多校区教育管理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个主要问题。
(四)学校财务拮据,管理经费严重匮乏
当前农村学校教育中面临着一个极为尴尬的状况,即生源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外出求学,剩下的学生人数少之又少。这也使得上级政府拨给各校区的各项经费也面临着不足的情形。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各校区的各项管理工作也便无从展开,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制约与不良影响,加大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负担。可以说,资金不充足,这也是当前摆在学校管理工作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
(五)家长观念落后,制约了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开展
农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相较城市地区有着极大的差距,家长们的受教育水平及其经历也明显不足。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们持有“学习无用论”的教育观点,在他们看来,与其让孩子上学还不如让他们早早辍学外出务工上班补贴家用来得实在。此外,不少农村家长们对孩子也比较溺爱,不能接受教师的批评,更对其非常抵触。当众多家长们都持有或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育理念之后,其势必会严重影响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开展。家长无法配合学校管理工作不说,在很大程度上还起着消极影响的作用,这也是当前农村地区学校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一大不利处境。
综合来看,“校区之间管理机制混乱,不清晰”“‘一班人马,两套班子’,管理任务繁重”“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多为兼职管理”“学校财务拮据,管理经费严重匮乏”以及“家长观念落后,制约了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开展”这些突出问题导致农村地区“一校多校区”的管理模式难以有效组织与开展下去。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一校多校区管理模式构建的策略研究
在明确了乡村振兴以及一校多校区管理的相关概念,梳理清楚了其所面临的尴尬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之后,接下来,我将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一校多校区管理模式构建的策略进行详细探讨。需要指出的是,我在自身的学校管理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提出了可行的应对策略,具体为“三优七环模式管理”,其中,“三优”指的是“优化管理理念”“优化管理班子”“优化管理过程”,“七环”具体为“目标、计划、执行、检查、结果、责任、奖罚”。
(一)优化管理理念
1.用先进的思想引领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因此,作为管理人员首先要进一步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遵循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续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其次是深入学校、教师、家长等调查了解情况,在前任校长的基础上,带领大家确立学校新的发展定位,制定新的发展计划。
2.用共同的要求凝聚管理团队
毛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只有一流的班子,才能带出一流的教师队伍,班子成员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学校发展,自我才能发展;事业成功自我才能成功。因此班子成员必须统一要求:一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二是分工明确、高效务实;三是团结协作,优势互补。
3.用崇高的目标激励教师
首先要与教师加强心理沟通,和谐人际关系;再者给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三是强师德,让每位教师热爱本职工作,树立“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在成就事业的同时,使自我成功”的理念;第四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第五是大力推进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变。
(二)优化管理班子
1.优化领导班子素质结构
领导班子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整体发展的状况。大量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了,领导班子具备高素质,其便能以较高的政治水平、思想水平等领导教职工,其也能有着从容应对、灵活处理复杂问题的良好能力,更能具备无私奉献、坚持奋斗的精神,这些都将使得他们领导下的教职工能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这样,再面对各项管理工作时自然也便能有条不紊的开展与进行,让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得心应手起来。
2.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结构
老龄化是当前农村地区教育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老龄化教师队伍将导致的后果显而易见的便是教育及其管理理念不能跟随时代潮流,也不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变通。因此,农村一校多校区管理模式践行的过程中,有必要且必须想方设法优化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即吸收新鲜的、年轻的血液,让他们的先进思想及其理念不断推动一校多校区管理模式的更好开展与实施。例如,想法设法进一步调整优化乡村学校布局,持续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健全完善有利于乡村教师安心从教的激励机制,留住乡村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这样一来,可以最大限度解决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和教育质量不高问题,二来也能让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得到不断的调整与优化。相信年轻、富有朝气,且创新力十足的领导班子将带动着一校多校区教育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与进行。
(三)优化管理过程
1.创设学校品牌,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依据学校实际,找准学校发展定位,坚持做到三个统一:办学思想上,突出办学特色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统一;培养人才上,突出特色育人与全面育人的统一;学校建设上,突出个性化与规范化的统一。全力打造学校文化和特色品牌,用特色创建促进学校全面发展,锻造以“立德”为核心的学校精神。
2.优化基础管理,夯实学校发展基础
一校多校区管理模式中,必须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及其依据,即无论是学校总部还是各校区都严格地执行统一的学校管理标准、管理准则,这样才能将“由点到线”“由线成面”的辐射作用发挥到最实处,推动各校区学校管理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
3.注重教育管理,推动学校长远进步
教育是学校立命之根本。因此,只有想方设法提升学校的实际教育质量,其才有可能获得长远性的进步与提升。为此,各校区管理者在日常教育管理实践活动中一定要具备优化学校教育质量的意识,想方设法促进与优化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还要形成明确、清晰的教育质量责任到人制……种种有关重视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做法都将显著提升学校教育实际的水平与效率,从而让一校多校区各个学校的教育均能获得显著的提升、进步与发展。
四、注重效果,明确责任,设置奖励
1.注重管理效果提升学校综合能力
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设置了目标,以及实际的实践过程,重点是这个实践过程,因为我们一切的目标都是要以实践为主的。我们先由几个领导教师指定了合适的目标,在例会中分析目标的可行性,总结这些目标主要是那个部门的工作,让各部门的负责人去跟进布置具体任务,布置完了任务,各部门负责人要第一时间去跟进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怎么的帮助,怎么操作才能更好的实现目标,虽然我们制定了总体的目标,在通过个部门制定小的目标,预设困难,提出解决方案,然后具体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校长应该更加注重实践出来的效果对学校产生的效果,有没有带动的作用,能够总结优缺点,在实践 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各位教师的责任,明确到个人的身上,从而更好的实践我们设置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校长和各部门的负责人需要观察督促,看看有哪些优点,或者不足,也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奖励,有一些简单呢的奖励教师们会更有动力,教师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有个目标,达到目标会有相应的奖励。从而激发教师的向心力,以及完成目标的自信心,从而好的落实我们设置的目标。明确的把我们的“七环”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五、结束语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27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办好两类学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两类学校指的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其显然已成为了当前农村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也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与实现。为此,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时代背景下,农村地区教育工作者应当正视两类学校的存在实际,更要立足这一实际,积极想方设法加以应对与优化。“一校多校区”是应对农村两类学校的一个有力举措,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也极大地解决了农村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种种问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农村地区“一校多校区”的管理模式也存在着其不可避免的不利因素,导致其实际效果未能有效得以发挥与体现。为此,在日后的教育实践中,还望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们进一步积极探索与研究,寻求适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的“一校多校区”教育管理模式新路径。以让农村学校“一校多校区”在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管理理念及其管理效果都更加鲜活且富有活力,也让学生们在优质的学校教育中得到更好的进步与成长。
参考文献:
[1]范向华.一校多区背景下的校区建设策略[J].现代教学,2018(11):36-38
[2]姚丹."一校多址"管理机制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20(11):6-12.
[3]张建高.多校区办学下的朋辈教育路径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05):124-124.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学校一校多校区管理的实践与探索》。本篇文章属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论文,课题名称: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一校多校区管理实践与探索,项目编号:XTJK019BJJ0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