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8
/ 1

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杨华军

陕西省 丹凤县峦庄初级中学 726202

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的除了言语以外,借助于姿势、表情、眼神、声音、板书等非言语符号系统,以传递某种信息来影响学生的手段。非言语行为传递“非言语信息”。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通过实验后曾得出一个有趣的公式:喜欢=0.07的说话内容+0.38的说话语调+0.55的面部表情。有人把梅拉别恩的公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并把该公式改变为:课堂上信息的总效果=7%的说话内容+38%的说话语调+55%的面部表情。从这个公式可看出,属于非言语行为的面部表情的作用比言语行为的作用大。因此,我们要格外重视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笑容

课堂教学,情境的优劣与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教师的表情是其中重要因素。美国保罗韦地博士通过调查,概括出好教师的12种素质中,有两种的意思是教师应“微笑”:一是“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另一是“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与笑容使我很舒畅”。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若能面带笑容进行讲课,用积极热情去感染学生,学生自然产生良好的心理环境,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获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二、目光

指眼睛的神采和眼神的流动。课堂教学中,目光的运用是教师最常见、最有效的利用非言语行为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即用眼睛“说话”。所以,教师运用目光时眼势要活、要尖、要深,要充分利用视觉的补偿作用。使教师积极输出的信息更好地转化为学生主动输入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同时要利用目光来调控课堂教学秩序和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在上课过程中,当个别学生不注意听讲时,如果老师大声训斥,叫其站立或指名批评,这样不仅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如果教师突然中断言语传授片刻,用眼睛警告地注视他一下,那个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指向于讲课内容,达到使学生注意听讲又不影响别人听课的目的。又如讲课时,有的教师伏案低头传授,目光不敢注视学生,有的教师目光只专注或频频对视一个或几个学生。这样做都不利于学生听课学习。而教师应把目光扫视全班同学,用亲切和蔼的目光主动去捕捉学生的视线,有计划地不漏过每一个人,就会使学生感到教师是意识到自己的存在。通过师生目光不断的短暂对视,传达出教师亲切、慈祥、友好的信息。再如,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时,教师不应把目光老是盯在该学生的脸上,避免造成学生紧张不安的心理压力。此外教师目光还能起到缩短师生距离的作用。他的目光还要经常与教室里最后一排学生对视,给学生一种“老师就在身边”的感觉,使之振作精神,全神贯注地听课。

 总之,灵活运用眼神的各种变化,便能通过师生的眼睛透视,表达出各自内心的思想情感或其他体验及获得各种信息。

三、体姿

指身体的姿势与手脚动作。毛泽东同志曾在“十大教授法”指出:“以姿势助说话”。这是指体姿这种非言语行为对讲话的辅助作用。体姿语言要与有声语言有机配合,达到以音显形,以形扬音,形成立体感的审美效应。在教学中,教师可用体姿适当地向学生表达出各式各样的信息。例如,可用手势进行教学。课堂提问时,教师在“请”字脱口的同时,配合手掌向上一抬的动作,则表示回答活动开始和带激励性地要求学生回答。这一抬的动作,能使学生感到亲切,立即起立,充满信心回答老师的问题。手势如同音乐课上教师的指挥棒,它能代替学生已明白的自然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指示。讲课时,可借助特殊的手势辅助说明,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某种教学活动及获取教学信息。又如,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点头示意是表示谦虚、热情和满意、赞赏,并有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之感。再如,当巡视辅导学生时,老师略弯腰倾向于学生,是表示诚意和耐心,可以获得学生的尊敬与信任和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板书

板书包括板画,是书面语言。板书是运用文字、色彩、线条、形状而构成图文并茂的空间语言信息。 它是紧密配合口头语言来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而形成视听兼具的教学艺术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板书艺术要求边讲边写,不要一下子全部抄出再讲解。要尽量使板书与口头语言相互作用,以增加教学语言的节奏感。

  1. 殷佳琳, 秦敏, and 任彦仰. "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4.4(2010):69-71.

  2. [1]殷佳琳, 秦敏, & 任彦仰. (2010). 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4(4), 69-71.

  3. 樊孟维, and 陈榕. "高校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交流初探."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000.001(200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