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3
/ 2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研究

万月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050000

摘要:社会的各类单位、企业中,都需要应用会计人员,在不同状况下单位、企业的会计应用需求,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在传统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中,对社会的会计人才需求状况关注不足,多采取统一模式进行会计培养,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状况,均具有较为明显的一致性,难以适应于社会差异性需求。为此,需要采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高校会计教学改革。基于此,本文展开探讨。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会计;教学改革

引言:高水平的会计人员,能够促进企业、单位整体运行模式优化,提升工作的效率。会计人员需要对总体运行状况进行观察与监督,结合具体的财务工作信息分析运行状况的合理性,并且向决策人员提供参考建议。这要求会计人员在拥有过硬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对管理知识有所了解,具有综合性职业素养。另外,会计人员也要结合所在行业的特点,进行工作经验的总结,调整财务工作的开展模式。面对这些具体的需求,高校的会计教学需要实施对应的教学改革,确保人才培养模式与当前的人才需求相适应。

  1. 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状况分析

从整体的发展历程上来看,我国高校的会计专业设立较早,受到社会总体环境的影响,培养的模式变化较为缓慢。近年来,更多的专业教育者对培养模式进行持续性的关注,培养模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1. 关注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

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出现了变化,当前的会计人才培养中更为重视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应用信息化工具的能力。然而,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上,仍旧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理论性课程占据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实践参与的机会不足。

  1. 关注市场中的人才需求

一些高校实施了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可以适应于企业的实际人才应用要求,进行会计人才的培养。然而,在许多情况下,校企结合的深度都存在显著的不足,企业在人才培养中提供的支持与帮助有限,原有的教学模式仍旧未能打破。

  1. 师资结构的调整

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对会计行业的发展状况、工作实践需求了解较为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引导会偏向于理论化,对理论进行深度的讲解与探讨。这种方式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一些学校逐渐重视调整师资结构,应用具有双师型教学资质的教师。然而,仍然存在学校师资结构的调整力度不足以及优质教师资源有限的问题,限制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1]

  1. 教学模式创新

在教学模式创新上,许多学校都从实践教学的强化入手,希望能够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仍旧发挥着影响,实践教学的具体模式有待于探索。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策略

  1. 深入研究人才的培养方向,确定培养目标

不同的工作需求中,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

社会需求量最大的会计人才,是基础性的人才,通过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学生能够掌握一般的会计知识。为了适应于职业需求,基础性人才在获得学历证明的同时,也要通过职业资格的考试。因此,高校教育的课程设置中不仅要关注相关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状况,也要针对职业资格考试进行指导。不同水平的高校中,基础型教育人才的培养比例有所差异。然而,需要认识到基础的能力是各层次会计人才都需要掌握的,因此基础课程的设计需要具有合理性,确保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基础的会计专业知识[2]

在一些财务管理岗位或者有着综合性质的财务岗位中,需要专业技能应用水平更高的会计人才。例如,现阶段各类企业中需要应用的管理型会计。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如,在学生完成了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加入具有管理学知识以及其他综合知识的教学课程。相对而言,技术型会计人员的工作仍然是围绕的基础的财务工作展开,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与融合上程度有限。

创新复合型人才,是能够适应于多环境并且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会计人才。相对其他的人才模式,创新复合型人才需要经历更长的培养时间。因此,这一类的人才往往具有更高的学历以及职业资质证明;也有一些教学能力较强的学校,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明确了这一培养的目的,学生学习强度较高,能够适应于复合化的工作需求。创新复合型人才,不仅在专业学习上需要具有研究性的眼光与能力,也要深入地对关联学科进行学习研究,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因此,跨学科的课程设施极为关键,需要重视这一需求。

  1.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进行教学理念的创新

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师与教师教学中所应用的理念,会产生关键性的影响。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正视传统会计人才培养当中存在的问题[3]

首先,需要研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提供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处于一种相对的被动状态。然而,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需要将学生作为关系链当中的主体,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状况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教师需要认识到,当前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仍旧在调整与发展的过程中,关注学生需求,有助于模式的构建与优化。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发展目标,提供阶段性发展意见,确定学生的专业学习层次与模式,调整中高年级阶段教学的课程结构。

其次,教师需要对实践与理论的关系进行分析。承担高等教育任务的教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以往的学习经历使得教师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与教学。然而,教师需要认识到,在基础人才以及应用人才的培养,占据较高的比例,应用能力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要避免从自我经历以及研究的角度考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需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调整理念的认识。可以说,教师需要更为偏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具有实践能力的情况下,结合基础的理论知识,进行高水平理论的引导。

  1. 调整课程结构模式,建立创新型课程结构

首先,在课程结构的调整上,需要增加实践课程所占据的比例。在学生学习基础课程的阶段,就要进行职业技能的实践认识引导。例如,可以应用职业技能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今后的职业行为基本状况,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认识。

其次,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模式。可以采取阶段性教学分化的方式,调整学生的教学模式。对应学生的能力与发展需求,进行课程的安排,确保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发展意愿参与课程学习,在学习中保持主动性。

另外,要重视校企结合教学模式。在校企结合的过程中,学校仍旧要保持专业教育机构的本色,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避免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限制会计人才的培养。如,在管理会计的培养当中,学校可以借助于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应用企业的案例进行分析,可以与多个企业进行合作,开拓学生的职业视野[4]

三、结束语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尊重规律,在遵循高校会计人才自身的学习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方法的创新。教育研究工作中要敢于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改变当前的教学机制,促进学科教学水平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春平.分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会计教学改革[J].中外企业家,2019(32):188.

[2]邹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会计教学改革[J].纳税,2019,13(30):98+100.

[3]王幸,杨一帆,吕晓婧,王沁雨.基于创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融合的调查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7,27(06):71-75.

[4]李济江.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施路径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12):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