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融入地域文化的探索——以素有“黔中首郡·乌江名珠”之称的贵州思南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2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融入地域文化的探索——以素有“黔中首郡 ·乌江名珠”之称的贵州思南为例

张小祥

贵州省思南县民族中学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地域文化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了适应教育改革新发展,我们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把贵州思南独特的地域文化与语文课堂紧密地联系起来。借助思南的古代文化名人的作品和事迹,及黔东北的红色文化、民俗民间文化、土家文化等思南地区独有的特色文化,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 地域文化 思南文化 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基本概念”中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祖国语文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之一便是“文化传承与理解”,关于文化传承是这样指出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的过程中,传承地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一、本地区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思南地域文化的可行性

思南县位于贵州省铜仁市西部,地处武陵山腹地、乌江流域中心地带,水通巴蜀,地望潇湘。思南历史源远流长。秦置夜郎郡,汉为牂牁郡,北宋建思南州,元设宣慰司,明清为思南府,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1800年的建制史。是贵州开发最早的县份之一,是乌江中下游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素有“黔中首郡•乌江明珠”之美誉。

思南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最美中国文化魅力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省级花烛之乡、刻纸艺术之乡、“僰”文化之乡。

思南教育发达、人才辈出。明朝有被称为“贵州科举之父”的田秋,有王阳明的再传弟子,被明神宗赐为“南国躬行君子,中朝理学名臣”的李渭,有以文章出名的副都御史巡抚云南的敖宗庆,有对湖南、云南、贵州的治理有较大贡献的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肖重望等。因为思南府属地前后出田秋、李渭、肖重望、敖宗庆四位著名学士,明神宗特敕于京城西街竖一座石坊,额曰:“西台四杰”,以示表彰。清代有雍正年间翰林学士郭石渠等人的故事广为流传。

现代有红军长征过境黔东北,建立红色革命政权,县城内有红军高级将领旷继勋的故居,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文化。本地区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间文化、民居文化、土家文化等地域文化,这些都无不展现出思南深厚的人文内涵。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弘扬思南的人文精神,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思南地域文化有很大的可行性。

二、本地区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思南地域文化的必要性

1.贯彻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思南具有这么深厚的人文精神底蕴,将思南地域文化资源和高中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不仅是贯彻新课程的需要。

2.高中语文教育的需要

高中时期是人的精神生活成长时期,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强。这一时期学生思想单纯、经历简单,生活单调的他们正需人文精神的滋养与熏陶。高中语文教学呼唤着文化的浸润, 而学生熟知的家乡地域文化,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这份文化精神将在潜移默化中根植入学生内心,终身受益。

3.历年高考语文试题的需要

高考试题中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考查,充分体现了高考对考生人文素养的关注,以及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中的文化味越来越浓厚。比如:2020年全国卷Ⅰ卷Ⅱ卷都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2019Ⅱ卷关于“爱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8年浙江卷关于“浙江精神”的考题,都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内涵,彰显了语文学科的价值和魅力。

4.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需要

钱理群先生在《贵州读本》中写道:“如果年青一代,对中国这块土地,对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在认识上无知,在情感和精神上疏离,我认为是很可怕的。”让思南的学生了解和学习思南地域文化,是让学生了解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扎下中华民族文化的根的需要,也思南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三、本地区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思南地域文化的方法

1.在阅读中有意识增加思南地城文化

朗读背诵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活动。在学生朗读背诵教科书篇目外,我们还编写了思南本地著名人物的诗、词、文章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如我们自己编撰的《思南文化读本》、《思南古诗文选读》等校本读物。通过诵读,学生于潜移默化中了解了先贤们对思南山水的热爱,对百姓生活的关注与同情,对思南人文的传承所付出的努力。增加了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达到了以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以及立德树人的任务。

2.在课文教学中贯穿思南地域文化

古人云:文以载道。教材中有许多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课文,这些文章对学生伦理修养、道德信念、人格熏陶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德文并举,因此,我们在讲每一课之前,都要找出文中与地域文化的联系点,将地域文化融入我们教学中。比如,在学习《游褒禅山记》、《赤壁赋》、《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等诗文时,补充思南古人诗文中对本地自然景观的描写,对家乡的热爱、思念,以及在诗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等,学习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时,可以与思南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思南土家族吊脚楼等民族建筑联系起来。 通过这些结合,语文课的文化内涵丰富了,课堂更有了活力。

3.在作文教学中融入思南地域文化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真实表达、强调学生学习中的主动参与,达到语文素养的养成。而现今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就是缺少思想和写作素材。而引入地域文化,有助于学生把握作文写作的思想,也能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如新高考中出现关于祖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等方面作文题,我们的学生利用平时积累的相关内容写出有思想、有内涵、有价值的文章。

4.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感悟地域文化

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扩大语文的外延,通过组织各种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学生人文素养。如举办思南古诗文词朗诵会、思南名人故事会、思南明清文化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思南府文庙、乌江博物馆、万寿宫、中和书院、土家文化陈列馆等人文景观,体验思南花烛、花甜粑的生产过程,参与思南花灯、傩文化的表演,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思南深厚的人文底蕴,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总之,语文课堂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用厚实的地域文化知识驾驭课堂,传播和发展地域文化,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大语文”“趣味语文”“快乐语文”的魅力,陶冶性情,塑造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得到健康茁壮地成长,从而真正实现我们教育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文系2018年贵州省铜仁市基础教育实验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地域文化传承与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研究”(2018SJ255)阶段性成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