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4
/ 2

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邵碧宪

婺城区乾西小学 浙江省 金华市 321000

摘要:在如今的小学科学教学当中,还存在着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课堂教学效率过于低下的问题。教师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需要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模式进行更新,并在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下,将小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以此在提高小学生学习水平。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一、小学科学教学要点

1、合理优化教学模式

科学是学生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接触的科目,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科学教学更是意义非凡。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材料的结合,使二者能够更加完美的调和在一起,有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在对课堂教学模式作出相应的调整前,教师还需要观察并掌握班级中学生的整体情况,使合理优化后的教学材料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

2、营造课堂活跃气氛

现如今的教学课堂中提倡师生或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模式。尤其在新课标课程改革后,强调教师应以学生为根本目标,发展学生个性化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课堂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们潜在的意识,更大程度的帮助学生调动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努力与学生成为朋友,让学生们更亲近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然而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环境和所教课堂内容,对此开展一个小活动,小学生们爱玩,用这种方法更能吸引学生们参与课堂中,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

二、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1、以学生为中心

在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小学科学教师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指导作用,并且在开展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时,设计出完整的教学方案。其次需要教师能够在加强小学生知识学习投入程度的情况下,将小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充分的发挥出来,继而达到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当然,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时,除了要发挥出自身的课堂指导作用和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要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以此在提高教师和学生配合度的情况下,加强学生对科学的学习热情,以此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水平和学习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解《食物中的营养》时,就可以先询问学生在来学校之前都吃了哪些食物,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自己所吃的食物为依据,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这些食物当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探讨。

2、构建教学情境

在以往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当中,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对小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上容易使得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被抑制住,使得小学生无法对科学知识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进而一也就容易出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状况。而在如今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下,小学科学教师会通过对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课本知识的有效结合,为小学生创造出符合实际生活的学习情境,以此在为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创设出良好学习氛围的前提下,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例如,小学科学教师在讲解《空气中的热胀冷缩》这一课程知识时,就可以先对学生做一个这样的实验:“利用塞子将一个盛满水的瓶子口塞住,在保证瓶子里面的水不会溢出来的情况下,将吸管塞进瓶子里,注意,吸管一半要在水中,一半要在瓶子外面。然后把水瓶放进空的容器中,将烧开的水倒进容器里。此时水瓶里的水会自动往外喷。”在实验过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吗?”由于学生被这样的实验过程震撼到,更是能够对科学的神奇进行感受。因此在实际小学科学教学中,能够加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从而能够在小学生认真学习的前提下,实现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3、组织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目的在于优化学习效果,旨在通过组建学习小组,达到彼此互助启迪,共同进步的教学效益。小学科学作为涵盖生物、物质知识领域的实践性学科,以培养学生科学概念、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实证思想为宗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深入体验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之间互助交流,引导学生在大胆想象和探究质疑的过程中,增进对知识难点的把握,对于学习新知的学生而言,难免面临一些疑难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要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并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扣住学习重点,适当、清晰、简洁地进行讲解帮助各小组学生克服困难突破学习障碍。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注重学生的自由发挥,问题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愿意接受学习,并在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掌握学习的方法。

例如,教学《污水和污水处理》时,教师抛出问题后,由学生合作探究讨论自己提出的疑问,教师:“今天学习水污染的几个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水是怎样受到污染的,有怎样的解决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以集体智慧解决问题,为了让学生正确知道什么叫污水,教师适当对学生进行必要引导“这杯是厨房用过的水,它是污水吗?”激发学生交流合作的心理需求,促使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主动探寻并获得证据,通过自来水与污水的对比解决疑问,知道含有的杂质叫作污染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更好地表现自我,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地参与进来,教师:“你能说出水是怎么受到污染的吗?”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动发散思维探索了解水中含有洗涤剂等杂质。“同学们,有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污水?”教师通过疑问的点拨启发,驱使学生去主动查阅资料,了解污水净化中沉淀、过滤的作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要点的基础上,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培养了学生互助学习,虚心听取意见的学习品质,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并对学生的问题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分析解决问题,不断深化对知识要点的理解。

4、重视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有很多实验课,这些实验课虽然都是基本的常见小型实验,但是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科学观念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尤其在小学科学实验中,能实现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如学生的分析能力、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等,都能通过科学课的有趣实验得到有效培养。

比如,在《点亮小灯泡》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看到了很多黑暗中闪闪发光的小灯泡,然后通过信息技术的功能,给学生局部展现了灯泡内部的结构,并讲解了小灯泡之所以发亮的原因,再让学生看一个《点亮小灯泡》的实验小视频,接着让学生分成小组,自己动手进行《点亮小灯泡》的实验。学生通过科学的实验操作步骤、观察实验变化,了解了电视与电线还有灯泡的关系,提前知道了初中才会学到的正极、负极,以及它们相互工作的原理等。通过有趣的实验,有的小组实验成功了,点亮了小灯泡,也有的小组实验失败了,但是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学生都亲自动手实验过了,对知识的了解会更深入。除了教师对于失败原因的分析、点拨,还有学生对于成功实验的总结、分享,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加了小学生的科学知识,使小学科学教学更有成效。

5、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科学这门课程,不仅能够对小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更是能够对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训练。因而小学科学教师不能只是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对学生展开课程教学,而是需要结合起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小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践,才能在对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下,实现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的提高。

例如,小学科学教师在讲解完《分类和回收利用》这一课程知识后,就可以让小学生针对生活中的垃圾和废品等等进行深入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将小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指导小学生去附近的废品回收站,调查废品回收站会将哪些东西进行回收,这些回收后的废品又会用在什么地方等等。甚至是可以让小学生装饰起学校或者自身社区当中的垃圾箱,并将一些相应的标签贴在垃圾箱上。通过这样的公益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还能够对小学生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进行培养,从而能够在加强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的情况下,达到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科学课程无论是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能力还是科学素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也只有将小学科学教学效率提高,才能在符合新课改背景的前提下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种情况,小学科学教师就需要将课前准备工作落实好,并在为小学生构建良好学习氛围的情况下,组织开展有效的科学实践活动,然后在树立“以小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学观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此在为小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帮助时,达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良好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启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7):191-192.

[2]王彩霞.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