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0
/ 2

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王红权

临潼区交口中心小学 710600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数学教师也需要提升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精心地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构建高效活跃的课堂,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今后学习到更好的数学知识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1 巧设情境,激起创新兴趣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的心理取向。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所以,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善于发现,是唤醒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经过综合教学实践后,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包含在生动的情境中,如此,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个动态画面:不同的小动物骑着不同形状轮子的车子参与森林自行车竞赛,车轮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还有圆形的,请想一想谁能取得第一?为什么是圆形的取得第一?如此有趣的情境、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把学生带到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的同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开拓思路,发散学生思维

徐利治教授曾经指出,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创造力。由此可见,思维的发散性对于学生的创造力来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思维训练,保证学生的思维不受相关解题模式的束缚,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考与探索,开阔自己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时,为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出示相关题型,如“六一”儿童节,教师为班级30个学生订购服装,衣服订购价为50元一件,一共2个班级,教师一共需要付多少钱?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教师让学生思考如何去求问题的答案,学生立马说道“需要用乘法计算,30×50×2”,这样的方式毫无疑问是对的,是多数学生正常思考的方式。但是教师并不能满足于此,还继续询问“有不同的想法吗?”班级有位学生回答“我是这样做的:30×(50×2),这样的方式能够快速计算出答案3000元。”班级学生一下子“炸锅”了,这样的方式“不对吧”。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的方式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又或者还有其他方式进行计算。通过这样开放性的课堂,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无限发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训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的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是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三个核心环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侧重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比如,在学习数学应用题的时候,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流畅性思维,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合理组织解题需要的知识点。在学习公式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公式变形,激发学生的变通性思维。在练习算数的时候,教师从多个角度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给出独特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特性思维。

4 激发好奇,促进创新能力

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对于数学学习而言,亦是如此。好奇是创造力产生的基础,也是进行思维活动的开始。只有不断好奇,才能不断地追问,从而产生求知欲和创新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调整方案,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问题的设置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预期,循序渐进,有启发性,环环相扣,以旧问题带新问题,让学生不断产生欲望。此外,“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要注意以小疑问组成大疑问,吸引学生穷根究底,深入数学内容的核心,挖掘学习潜能。比如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模式就是这种方式。“翻转课堂”包含两个步骤:新知识的自主探索和学习应用反馈。在传统课堂上,第一步通常在课堂上进行,而第二步则作为家庭作业分配给学生。“翻转课堂”本质上翻转的是课堂时间;学生与新知识的第一次接触是在课外与课前发生的,而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协作,使教师能够在学生吸收新信息并拓展自身思维和想法时给予及时的反馈。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布置的视频任务,完成相应的社会实践,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征”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制定项目化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设计驱动性问题:“生活中有哪些领域应用了三角形?”随后,让学生探索校园、公园、自然实践基地等地方有关三角形的应用。让学生将所遇到的三角形物体记录下来,并采访老师、家长及科技人员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形状的物体,三角形物体的应用有什么讲究等。接着,学生借助直尺、量角器等工具,测量生活中遇到的三角形边长与角度,记录测量结果,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收集到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讨论,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角度与边长关系等,通过动手实践,找到其中的规律。课后教师让学生根据三角形的特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如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给家里安装支架、制作三角形座椅等,将三角形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5 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打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来说,如果教师能够从班级的教学氛围方面,开展一些工作给学生提供民主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更能够提高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性,更能够让他们有一些新的发现在放松专注的状态下有新的思考成果。小学数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们的需要,所以,在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不会盲目的拔高,不会给学生提出过分的要求,学生们带着一种自信,带着对自己的接纳和鼓励学习数学。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数学学习的需求和规律入手,设计教学的活动设计每一个问题设计每一个环节,让小学生们充分的参与进来。另外,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反馈,学生们积极的参与进来,就对于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看学生学习的情况看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情况看他们的成绩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对学生的创新素养进行一定的了解,毕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就能实现的,但是他需要有一些前提作为基础。我们在评估的过程中,正是要看这些前提基础,只有把这些细节捕捉到才能让我们认识到在这个方面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还需要在哪个方面进行加强。因此,这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性的工作,小学数学教师要特别注意呵护学生们的一些创新想法,让小学生们感受到积极的满意的学习体验,对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有更多的自信。

6 结束语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大胆地提出相应的问题,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优良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以深入挖掘其中的问题,多多发表自身的见解。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凸显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参与到教学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 000(012):175-175.

  2. 甘佳佳. 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 考试周刊, 2018, 000(001):19-19.

  3. 圣齐柱. 启迪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意识——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数学大世界(上旬), 2018, 000(001):P.41-41.

  4. 倪树君.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思考[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