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1001
摘要:文章研究了四川清河古镇将军街的独特建筑风格、现代建筑元素的融入与本土符号的结合情况、以及对当地产生的影响。以此分析研究新元素融入与古镇风貌保留冲突的解决方案,探寻传统村落建筑更新与现代元素交融的方法,以便为川渝地区其他古镇保护和复兴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希腊建筑;川渝民居;古镇保护;现代建筑元素;中西合璧古建筑;
古镇概述
清河古镇,是西南地区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中西合璧的古建筑群体[1],位于四川东北部与重庆接壤的大竹县清河镇,古镇于明朝末年形成规模,1931年,爱国将领范绍增在原有古镇建筑基础上,学习借鉴希腊式建筑的特色,修建而成。
古镇街道风格中西合璧,长度为385.5米,共150间,居民1039人。希腊建筑风格圆柱通廊,保留了当地砖木结构,采用瓦顶悬山式六架椽屋,临街两面各立108根希腊风格圆柱,街道南北尽头各设一座栅子门,整街南曲北直呈"L"字形,如图1、图2。
图1 古镇街景 图2 古镇建筑
2. 古镇中出现的不同建筑风格介绍
2.1 川渝古镇中的传统民居形制介绍
四川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少雪,风力不大,雨水较多。于是平房瓦顶、四合头、大出檐成为民居的主要形式[2],大多都是穿斗式屋架结构。因为地处山地丘陵,川渝地区民居建筑更加看重地形的影响因素,根据地形进行房屋建造,不注重“堂屋”、“厢房”等概念,民居布局上因地制宜,多呈带状分布,如图3、图4。因为地形限制与生活功能需求,房间布置较为随意,最大程度上提高利用率。而且住宅出檐及悬山挑出很大,也可防止夹泥墙或木板墙、桩土墙遭雨水冲刷[3] 。
图3 川渝传统民居 图4 川渝传统街道
2.2 骑楼形制与特点
骑楼本身就是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交融和对碰中产生的,有着东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和自有的独特性——具有商住功能[4]。骑楼以上海为代表,大多数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有部分砖石结构的,临街的一面是雕花的石柱,如图5。沿街的建筑立面保留着三段式的风格:下段为骑楼列柱、中段为楼层、上段为檐口或山花[5]。
柱身用雕花、浮雕、纹样进行处理,且自下而上纹样逐渐丰富,建筑并列而建,骑楼柱廊连接在一起形成不间断的独特通廊。行人廊柱空间下活动,可以遮阳避雨,其空间也被商户利用,以扩宽店铺面积,如图6。
图5上海骑楼 图6骑楼柱廊
2.3 希腊建筑风格特点
古希腊建筑大多保留至今的建筑都是公共建筑,用途的公共性与清河古镇街道建筑一致,由于古希腊人崇尚宗教,因此其建筑特点集中体现在神殿这类气势恢宏的公共建筑上,如图7。
(1)造型以及结构采用环柱式黄金比例,使得建筑的周围几乎没有围墙,以廊柱围合,以此来消除传统封闭建筑墙面的沉闷感。
(2)三种柱式的定型围柱是古希腊神庙的典型特征,建筑周围用柱廊围绕。将古希腊建筑和谐、匀称、简练的美感用其基本柱式进行展示。
(3)建筑与装饰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紧密结合在一起[6]。建筑装饰雕刻化具体体现在柱头上的旋涡、花篮,以及神庙山墙檐口上的浮雕等地方,如图8。
(4)古希腊建筑的人本主义精神。古希腊的建筑体现出对尊崇和完美的向往,这意味着尊重人本主义与建筑结合起来。建筑以人体比例为尺度,雕刻装饰在石柱、山墙、大堂上都表达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图7希腊建筑 图8 希腊建筑结构
3. 古镇新旧元素的融入、结合与发展
3.1 造型结构沿用希腊建筑风格
环柱式黄金比例。古镇建筑临街部分学习希腊建筑形制采用柱廊环绕,同时保留川渝传统建筑的青砖、瓦顶、砖木建造结构与手法,如图9。
不同于川渝地区以木柱为基础,采用榫卯结构,斗拱、雕花镂纹均为木制的传统楼房。古镇建筑多采用砖木结构,悬山式瓦顶、六架椽屋与罗马柱相结合,衍生出来的形态与骑楼相似:外部以石为柱础,水泥柱做支撑,第一层后退,二层以上朝前延伸,用这种节省面积的手法,扩大了二层以上楼房的面积,同时又保留了传统的绮窗、楼栏。二楼设计回廊连通,后分化成独栋建筑,而底层户户相连,因为不淋雨,不招日,成为货铺或闲聊休息的不二场所,如图10。
图9 古镇俯视 图10 柱廊
3.2 建筑雕刻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
沿街建筑商住一体,廊柱顶端雕花,从上到下,墙面、檐口、窗楣等处浅浮雕逐渐丰富,且浮雕内容各不相同。建筑布局方向一致,形成的廊柱空间行人可在其间避风雨、防日晒,列柱内的店铺可以借用柱廊空间,便于敞开铺面、陈列商品以招徕顾客
[7],如图11、图12。
图11 木栏、木窗 图12 廊柱
在底层和二楼间隔处的圆柱中部装饰浅浮雕图案分别为川渝地区常见人物、动物、花卉等寓意吉祥、如意、团圆的图案。圆形廊柱的顶部雕刻纹样进行装饰,街边设立的108根廊柱分别对应雕刻108水浒人物,映衬当时流行的袍哥文化以及当时人们的信仰喜好,如图13、图14。二楼装有木栏和木窗,采用传统窗花形式,榫卯结构。
图13 石柱础雕花 图14 柱端水浒人物
3.3 建筑布局与传统建筑相结合
1931年改造后的老街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街道采用条石铺地全长385.50米,有街房150间,街房皆运用当地砖木结构,一楼一底,小青瓦坡屋顶的民居建筑。其内部结构为瓦顶悬山式六架椽屋,前后乳伏塔牵用三柱,形成前低后高建筑群,房屋西高东低,呈主宾之势至显宾躬之态[8],街南北各有一道栅子门,俯瞰整条街呈现"L"字形(困牛型),与风水学说有关,建筑整体格调统一,如图15、图16。
图15 栅子门 图16 L形街道
4.产生的影响
清河古镇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当地产生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建筑结构、装饰符号、对古镇的发展三个方面:
建筑结构上:当地民居受到希腊建筑样式的影响后,在后来几十年逐渐发展成,保留原有川渝民居形制基础上,将穿斗式屋架、大出檐与希腊建筑特点相结合。其中希腊式的建筑风格特色,主要体现在柱式与建筑临街的外立面上;骑楼形制体现在一层的悬挑上;传统民居表现在建筑内部结构上。粉灰织壁墙面,木构与砖混结合,搭配青瓦坡屋顶,与临街立面希腊建筑风格结合,这样的混搭形式在古镇被继承、发展并留存下来,新建建筑也会或多或少吸收这样的风格特色,在清河古镇形成独具风味的街景,如图17、图18。
图17 廊柱 图18 风格的结合
装饰符号上:建筑多采用希腊建筑特点中装饰雕刻化的手法,但用传统的抹灰工艺代替希腊的石柱雕刻,来达到相同的效果。在装饰内容上,逐渐与本土元素结合,柱端雕刻的题材由多利克、爱奥尼克、科林斯柱式内容变成了白菜等具有“发财”“百财聚来”寓意的素材,如图19。柱础柱身采用仙鹤、飞鱼、荷花等中国传统元素进行点缀,而窗户多用中国传统窗格,这些手法在古镇后来的建筑中一直被保留,如图20。
图19 柱端 图20 木窗
古镇发展上: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这种希腊建筑形制传入川东小镇,同时结合骑楼的特点发展成了现在独具特色的清河古镇,清代便初具规模的古镇建筑,对于建筑学家研究清代以来建筑技术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9]。清河古镇以哈儿文化为主线,结合特殊的建筑形式,古镇被列为省级古建筑群和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古镇也成为达州市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外来建筑元素的融入为当地带来的是居住条件与街道环境的改善,以及现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
5.结语
清河古镇将军街的发展,历经了近百年的自然检验,不断发展、融合、更新,形成现如今独具特色的古镇建筑群,这是现代建筑新元素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经验与智慧。清河古镇借用新元素的同时因地制宜,巧妙的合理的运用本地传统建筑手法,结合当地的建筑材料,取长补短,既保留了希腊建筑的神韵与外形,又利用了骑楼商住结合的功能性,获得了舒适的人居环境,达到了良好的建筑融合效果。这种交融式的、跨越式的建造模式,对于传统村落遗址的保护,美丽乡村的建设、以至于城乡一体化设计都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对于传统村落建筑而言,外来元素融入是一个必然的经历,现在的古镇、村落保护上,与其因害怕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而畏首畏尾,不如在深入调研后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大胆尝试,无论融合的好与坏,都会产生全新的效果体验,传统民居也应与时俱进。研究清河古镇建筑发展变化的案例,在探索传统村落建筑更新与现代元素交融,以及古镇风貌如何保留的问题上,将给我们提供更开阔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熊梅. 川渝传统民居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许森.浅析四川民居[J].四川建筑,2018,38(02):28-29.
[3]张超.浅析广东江门长堤民国骑楼的装饰风格[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6(03):74-77.
[4]李娟.粤东传统骑楼建筑保护方法初探——以茶阳骑楼街保护规划为例[J].智能城市,2016,2(07):249+251.
[5]原所秀.古希腊建筑风格特点[J].时代报告,2018,(20):130.
[6]丁智超.海口骑楼老街商业街的现状与建议[J].商场现代化,20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