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浅议问题导学法的有效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6
/ 2

灵浅议问题导学法的有效尝试

周爱萍

江苏省泰州市凤凰小学周爱萍邮编:225300

【摘要】:小学数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教会他们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品质。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往往是重知识轻能力。通过问题导学法的有效尝试,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素养,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技能。

【关键词】:问题导学;应用技能;拓展思维;有效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数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学数学,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如果仅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这样只能事倍功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问题化,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内心总是存在着不断探索新知的欲望。为此,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讲解《升和毫升》这一章节的时候,学生对容量单位的认识很模糊。“升和毫升”到底是一个多大的量,学生无从着手,也无法猜测。这时候我们可以模拟一个超市购物场景,走进饮料世界,各种各样的饮料呈现在大屏幕上,学生兴趣深厚,老师相机提问:这些饮料都标有相应的容量,你能挑出容量最大的饮料瓶吗?250ml、1.25L、500ml、750ml、5L等等,学生通过比较瓶子的大小,再看看上面标有的容量,甚至还可以用空瓶倒一倒,这样他们便对升和毫升便产生深厚的兴趣。这时候,我们再来讲解,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超市购物场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的同时,也把学生领时了知识的殿堂。

二、巧设问题铺垫,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课堂问题的创设并不是随意的,而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让问题先行,诱导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教师作为数学课堂的主导者,既要保证课堂问题的有效性,还要保证课堂问题具有启发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课堂问题既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还能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问要能有效调控数学课堂,活跃课堂氛围。

例如我们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刚刚接触这个单元,学生对多个正方体摆放在一起,如何看如何数无从着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从正面看到了什么?学生把正面看到的平面图画下来。右面呢?上面还能看到什么?学生在通过三维角度观察后,对多个物体的摆放产生了探究的欲望,这时候我们再去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个面和哪个面看到的是一样的平面图?从哪个面和哪个面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图?如果想从一个面看到的都是同样的平面图,小方块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通过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学生对多个物体的三维视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空间视野,激活了他们的空间思维。

课堂问题的创设要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体现出来。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以问题作为主线,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问题,切忌为了吸引学生的学注意力而创设无关的问题。

三、关注问题层次,优化学生的差异发展

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基础水平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保证问题富有层次。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巧设问题,增强问题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概念时,要相机反问或者追问,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确保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这一内容时,我们认识了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了数据或类别,在指导学生根据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分段整理后,学生对条形统计图有了足够的认识。但是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存在着差异,我们提供一组数据后,部分学生能根据要求完成相关的作业,绘出了合适的统计表。我们可以在统计应用方面提问: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在小组讨论后,一般都能说出几点。可结合具体统计图来说,那就不一样了,探究的范围和空间就更有了差异,面对学生存在的差异,我们就要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探究要求,问题1从图上你能看到什么?问题2从图上你能读懂什么?问题3从图上你能想到什么?问题4根据图上的数据,你觉得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从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分类教学、分导指导,通过问题的差异性,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达成不同的学习目标。

四、分析问题成因,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问题导学,是构建在学生原始知识的平台,针对教学目标,所架设一个桥梁,通过问题的探究,让学生达成预设的目标。创设要以激发学生的问题作为最终目标。当前很多学生都缺乏问题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自主去发现问题。对此,我们要寻找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到数学生活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知识点,要搞清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平台。如何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列表、画线段图、替换等等,每个年级段有每个年级段的特点,我们要结合具体的学情。

如教学四年级的《认识周期》,问题1:2个红球与4个黄球间隔排列,第41个球是什么颜色?52个球里有多少个红球?学生通过圈一圈,找出周期的排列数为6,通过除法的运算,很快得出了结论。问题2:2个红球间排列有4个黄球,第41个球是什么颜色?52个球里有多少个红球?这个问题的地周期排列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两个红球间排列有4个黄球,画一画,圈一圈,我们才会发现,这是一个1红4黄的排列,经过两道题的对比训练,学生的思维闸门一下子打开了,原来周期里蕴含了这么多的知识。

问题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源头,当然,问题也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搭建了桥梁。小学数学教师要科学运用“问题导学”法,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鼓励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问题导学法,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位置,又能调动课堂气氛,而且还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在数学中采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及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和讨论相关问题。包括设置问题、点拨关系和学生自主探究等环节,在这几个环节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成所设问题的分析调控正确的思考方向,这样才能避免陷入思考问题的误区。

【参考文献】

[1]柳培银,《运用问题导学构建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师范大学,2016.

[2]王莉《“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D].

【本文系江苏省泰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学”的有效性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tjkyblx201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