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故县完小273312
我们的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学生只有充分参与了教学活动,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新知,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得到发挥,才有利于学生的提高和不断的成长。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参与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可联系实际设问:汽车的车轮为什么总是圆形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
又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连除应用题,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
(课件出示图片)
师:仔细观察你能看到什么?
生:马。
师:(轻轻转动图片)看,我把图片换一个角度,你又看到什么?
生:(观察思考后)惊讶地回答:青蛙。
师:多神奇啊!同一幅图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竟然得到了不同的图像。其实我们的数学学习也是这样的,同一个问题如果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你会获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就能产生一种探索的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便会努力去获取新知,起到了以情促情、以知增情,知情交融的作用,同时为学生探索新知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二、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相互作用的联系中调节互补的过程。布鲁纳认为:“不经过真正的知识过程而单纯接受的知识是不能成为生动的知识的。”这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内因。教学过程一定要设计成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时,教学过程才能优化,教学效益的提高才能实现。为了保证学生能真正参与学习,教学过程要设计成让所有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自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能量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教学效益才会达到理想的境界。
三、注重指导学法,让学生会参与
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一定要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由“学会”转变为“会学”。例如,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方法,学法指导应该因年级而异:一、二年级主要指导学生用加、减、乘、除和“倍”的概念来分析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并初步学习用综合法分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三、四年级主要指导学生用分析法和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两步、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五、六年级主要指导学生熟练地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较复杂的一般应用题与分数、百分数、比例类应用题、部分几何图形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学会转化法、假设法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解题的思路灵活,选择的方法得当,能力大幅度提高。
四、指导思维程序,让学生循序参与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展开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思维程序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优化的思维程序,学生才会依序参与,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凑十法”,即“看大数、拆小数、凑成十、再相加”的思维操作程序。很明显,这样组织学生展开有序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循序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学生不仅理解了新知,而且掌握了学习新知的方法。
五、加强教学调控,让学生有效参与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输和反馈的过程,反馈是教学控制的前提。强化教学过程的反馈并依据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教学调控,可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强化教学过程的反馈与调控,主要抓好原认知反馈、感知反馈、表象反馈、抽象反馈与作业反馈等五个环节,教师要掌握这五个方面的反馈信息,据以调控自己的“教”,使它适应学生的“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可以依据教师输出的评价信息,调控自己的“学”,以求学得对路、学得有效。只有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实现最佳组合,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发展与提高。
六、从生活中取材,让学生借物参与
《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部分指出: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探索其应用价值”。因此,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这一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因为学习数学而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