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兰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中学731700
摘要:结合学校所在地的民俗风情、历史渊源和经济状况对学生进行热情好客、诚实守信、艰苦朴素、勤劳节约、尊老爱幼、吃苦耐劳、积极向上、济贫济困、互相帮助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学校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民俗风情历史渊源和经济状况
有句古话这样说:“有德无才,脆弱;有才无德,危险。”德常能弥补才能的缺陷,而才能永远填补不了品德的空白。德育资源在哪里?也许在校园,也许就在每一个师生的身边。而学校所在地的民俗风情、历史渊源和经济状况更是我们不应忽视的德育资源。
我们积石山县吹麻滩中学位于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县城吹麻滩镇。这里独特的民俗风情、历史渊源和经济状况可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其潜在的教育功能,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认识、理解和开发与利用。
下面我将浅谈一下这方面可开发利用的德育教育资源。
首先,我们积石山县吹麻滩中学位于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汉、回、保安、东乡、撒拉、土等十个民族,这里也是保安族聚居的地方,其中保安族是全国特有的少数民族。
当地民风淳朴,人情厚道、热情好客。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保安族人民身上,他们有一句俗话说:“客人来了要招待,哪怕明天卖锅盖。”也就是当客人到他们家时,将会受到尽其所能的热情招待。针对保安族的这一民族热情好客的特征,我校可以邀请熟悉保安族待客礼仪的家长来学校介绍其热情好客的思想和招待客人的礼仪、礼节。
积石山的宗教风味浓厚,除了我国绝大部分地方都有的佛教和道教外,其中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和回族等民族信仰的伊斯兰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宗教的实质就是劝人为善,宗教中要求的许多方面,完全符合学校德育教育的要求。比如:诚实守信、艰苦朴素、勤劳节约、尊老爱幼。而每个民族又有其独特的教育,使人心向善、积极上进的要求和做法。对于这一资源,我们可以在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宗教人士的指导下,结合社区资源和家庭的宗教活动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
第二,我们积石山县历史文化悠久,被称作是大禹治水的源头、彩陶王的故乡。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摇篮,地处黄河之滨的积石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我们的先民们留下了美丽而令人振奋的传说——大禹治水的故事,也创造和留下了极其丰富而灿烂的彩陶文化。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先民们创造彩陶的故事是我们教育学生艰苦勤劳、积极上进、力求创新的良好素材。
同时,积石山是历史上中原王朝与羌、鲜卑、吐谷浑、吐蕃、西夏、金等部组族和各部之间相互争夺的战场,使这里的老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尤其是清末到解放前,在统治者的挑唆和利用下,这里经常发生民族矛盾和战乱,使这里的老百姓深受其害。这里也是马麟、马麒、马步芳军阀的故乡,这些不是很久远的历史,尤其能使这里的人们回忆起苦不堪言的生活经历。因此,对这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方而言,民族团结、长治久安、繁荣发展是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我们应该从这个高度要求和教育学生团结同学。
对于以上历史传说、故事和事实,我们自己在平时的教育和班会中注重这方面的讲解的基础上,与家长交流中、家长会上动员和要求家长多向子女讲解,教育和激励学生艰苦勤劳、积极上进、力求创新,尊重民族习惯,团结同学。
第三,积石山县山大沟深、交通极不便利、自然条件严酷、经济文化落后,正是这些自然条件的不足,让这里的人们更加吃苦耐劳。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乐于助人、济贫济困的良好品质。比如:这里的大部分农民长期外出打工,而且干很苦很累的工作,农村的农忙季节人们相互帮助、共同劳动。让学生回家后干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习先辈们吃苦耐劳、积极向上、济贫济困、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总之,德育教育,不是冷冰冰的分数,而是对活生生的学生的人格、人品和人性感染;不是简单的“告诉”和“传递”,更不是生硬的说教和灌输,而是一种熏陶、唤醒、润泽。
“万事遵循德为先”的思想,这是我们积石山县吹麻滩中学教学环节中一项长期的举措。
在我校的六楼会议室里始终张贴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标语,我校的校训也深深地体现着德育的教育本质:“诚朴扬善,尚礼笃学”。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时刻让德育教育联系我们身边的环境、现实生活中的风俗、当地的历史渊源和经济文化状况。
我们教育者首先要开发好利用好身边的环境、生活现实中的风俗民情、当地的历史渊源和经济文化状况中有利于德育教育的良好资源。
这些资源的开发就需要教育者拥有寻找、捕捉德育资源的敏感的思路和眼睛,拥有一颗及时利用德育资源的责任之心,拥有一些善于开展德育活动的良好方式方法。
结合学校所在地的民俗风情、历史渊源和经济状况对学生进行热情好客、诚实守信、艰苦朴素、勤劳节约、尊老爱幼、吃苦耐劳、积极向上、济贫济困、互相帮助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