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古诗文教学充满激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古诗文教学充满激情

戴惠军

◆戴惠军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铁场中学517367

摘要: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积淀着浓厚的文化传统。由此说来,古诗文的教学课堂理应是内容丰富、声情并茂的课堂,应是师生情绪高涨、意犹未尽的课堂。教师如何艺术地引导学生在诗文中畅游?如何把诗词的文化魅力发挥到极致?这正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

历史银河星汉灿烂,华夏文明千古流传,而要想去欣赏那一颗颗明星的璀璨、感受五千年文化的魅力,走入浩如烟海的古籍便不失为一条捷径。故作为炎黄子孙、华夏文明的传承者,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学好语文古诗文。

一、巧用引言——入文

引言的设计,是一项创造性劳动,不同形式的引言可以取得不同的效果。灵活巧妙的引言,犹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起着“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作用。例如我在执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在全面了解作者生平背景及全诗主旨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导语,先从杜甫的生活轶事说起:少年时愤然罢考,青年时东奔西跑,中年时颠沛流离,老年时穷困潦倒……其坎坷的一生便是时代的真实写照,为学生领会此篇诗歌的中心作了很好的铺垫,这样就起到了“起讲抓得住人”的功效。

二、强化诵读,激发想象,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应该给教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运用联想和想象,运用已有的知识去体味作品的意蕴、美感,使他们自觉地对古诗文产生兴趣。如《岳阳楼记》,让学生带着感情阅读,读出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感,读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的高尚情感。除此之外,教师教古诗文应重视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

三、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钱梦龙说过:“我们可以鼓动学生提问,再交给学生讨论。”中学语文课本所选文章,多为名人名作,定评较多,教师应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江城子·密州出猎》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苏轼真的像他笔下的人物一样萧洒吗?作为一名一门心思想建功立业的爱国志士,他内心真的能拿得起放得下吗?至于学生怎样深层地了解人物,我想从这篇词的立意讨论中应该可以感受得到。

四、古诗文学习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孟子的《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环境或者是问题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如:当地震、洪水、冰雪、海啸等灾难突如其来地发生的时候,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抉择?当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到底该怎样面对?就像“汶川”地震发生时,你是做“范跑跑”还是做那些不畏生死、舍己救人的英雄?也许有一天,这个问题会摆在你的面前。生与死、利和义是自古以来人们议论的人生课题,那么,前人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然后再结合内容提出问题,如: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舍生取义——当“生”与“义”不可兼得时,你要怎么做?3.怎样理解“舍生取义”的“义”?请同学们选择,接着让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再让学生结合自己十几年的生活经历谈谈。最后进行总结: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它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未来。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来分析文意,将学生从枯燥、单调的教学讲解中解放出来,深入到文本中去,引导学生读出了作者的精神。

五、注重课文拓展,激发学生的想象,丰富课堂教学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学习《论语十则》可根据自己的切身学习经验谈谈体会,《小石潭记》和《三峡》可作对比阅读训练,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又丰富了课堂教学,让古诗文教学充满激情。

古诗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所以教学风格不能过于拘泥,应在教师的合理调控下,使学生热情高涨,使诗文入耳入心。华夏几千年来,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就是要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感染、受到熏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王长江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神州,2012,(8)。

[2]陈凤茹浅议古典诗文的教学方法[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2,(11)。

[3]唐素英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创新[J].中华少年,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