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是科学探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初中物理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践的培养,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知识点、进行科学探究、形成科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过程。下面谈谈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一些做法:
1.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直观性优化课堂教学,体验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培养探究精神
实验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它高度浓缩地展示人们认识和发现某一物理规律、知识点和原理的过程,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够深刻认识和理解物理规律,知识和原理的过程并能为掌握其它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在实验教学中有很强的直观性,可操作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推进物理素质教育的进程,培养了学生动手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反思与评价、表达交流与合作等要素。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相似的探究过程,在知识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的方法,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发展创新能力。在做物理实验时,给学生足够充分的时间单独的进行实验操作,直到熟练的掌握。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使用实验器材,深刻的理解实验所揭示规律。在学生实验中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我把一节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用于使凸透镜成各种性质的像,然后再收集相关数据。第二课时用于分析论证、交流合作、评估探究过程。这样就有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数据,进一步完成较难的从相关数据归纳出规律的过程。最后交流与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另外要求学生不动手之前把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等弄清楚。纵观整个科学探究教学,可以看出把学生的被动学习接受转化成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化成发现认识过程,使学生也能向科学家那样思考和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把科学知识和观察、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获取对科学的理解。用探究法进行能力的培养,重要的不仅最后得到一种正确的结论,而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培养了学生深入钻研,主动创造的精神。
2.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重视实验教学,不断研究实验方法,创设实验条件,将演示验证性实验改为分组探究性实验,这样做不仅增加了实验的可见度,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验证性实验是指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的了解,为验证这种认识是否正确而进行的实验。虽然验证性实验可以使学生加深巩固所学知识,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初中生所处的人生阶段,对任何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获取知识、探索真理有强烈的欲望,因此教师在实验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是主体作用,鼓励学生依据事实或生活经验大胆猜想,让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创新。哪怕与书本完全相反的结论,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结论。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既增加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深度,又可以加强对演示实验的实验方案的设计,这样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先只让学生了解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和实验的关键步骤等,对实验结论不作了解,这样变限制性实验为开放性实验,极大激发了学习和研究物理兴趣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探究实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制实验器材,但要注意准备的器材要尽量选用生活中容易找到的日常器具。如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求学生先根据日常经验猜想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并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准备气球、矿泉水瓶、海绵等、装沙子的容器,自制压力小桌。教学中多做“试一试”“动动手”之类随堂小实验,如通过搓手发热的活动来感受摩擦生热;用手将空杯子压入盛水的盆中,学生感受手掌受力的变化,从而初步体验物体排水多少与浮力的关系。还可以用盛水的玻璃杯或球形烧瓶代替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用在盛水盆中放镜子代替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的色散;透过小水滴观察电视机荧光屏上的三原色等。这样既解决大量的实验器材短缺的问题,又通过实验制作,变纯观察性实验为创造型操作实验,鼓励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使学生脑、眼、手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潜在力和创造力。
3.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兴趣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根据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可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意识,产生探索的强烈欲望。初中物理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加强了学生对物理与生活,社会和大自然的联系认识,理解物理科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物理课外小实验是学生在课外自己设计,自己寻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的简单的实验。这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的机会,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强物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重要途径。要把有效的指导与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有机结合起来,体现民主、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要重视实验和制作的结论和成果,更要重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体验,所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鼓励学生尽可能通过讨论自己解决,教师不当“诸葛亮”。初中物理中的一些知识化比较抽象、枯燥,而小实验、小制作的开展起到了联系物理内容与生产生活的作用。例如在生活中温度计,自制天平,设计制作机械模型,门卫自动控制电路,研究电冰箱内外温度差与所耗电能的关系等。这样让学生明白了物理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在课外实验中没有现成的器材,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求性能相似的代用品,无疑会让学生动手、动脑,这必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创新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探究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到实验的成功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实验都会给自己带来的新的收获、新的发现,尝到了学习物理的乐趣,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也得到了增强。
现代教育已愈来愈多的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而这些与探究能力密切相关。通过大力加强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坚决摒弃“说”实验,“讲”实验,演示实验走马观花,学生实验流于形式,小实验和小制作无人问津的错误做法,必然大大激发学生的学科情感,调节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量的事实表明,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学生将多一份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