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之洪山东省泗水县苗馆初级中学273200
摘要:近几年来,对教学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想上均与新课改的要求有着很大的差距。我国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可分为三种:讲练方式、探练方式和自练方式。这些教学模式,均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练习上,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做题来熟悉数学知识点,这种“多练”式教学是我国数学教学惯用的方式。本文就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探究及其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应注意问题作了简要探讨,希望能够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有所裨益。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数学教学的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文本,所选用的教材也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教学的目的已由学习“客观真理”转变为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依然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可以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有效教学操作规范。而“问题解决”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对解决当前初中数学的教学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重视提出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自主追求学习的动力。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时,可通过提出相关有趣味的数学问题,紧抓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就要不断地探索寻找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时,可以选择一些有趣味性的例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选择《孙子算经》中的“今有雉兔同笼,雉兔不知数,头有三十五,足有九十四,问雉、兔各几何”,这类问题改变了传统的问题模式,给学生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数学学习的过程性,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后,学生转变为学习和教学的主体,但由于每个学生的解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使得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这就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提出了挑战。为解决此类问题,就需要教师对教学能够有新的认知,对问题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由于新课改后的教学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的传授,而是要将教学看成一个过程,在这种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让学生不断地积累学习经验,一步步地提高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整个初中数学的知识点,熟知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与以后所学知识点有关的学习思维,让学生一步步地前进。
例如在讲解《特殊平行四边形》这一章节时,矩形、菱形、正方形均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均有着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只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之上多定义了一些限制因素,因此,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关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探索性问题,让学生去探索矩形、菱形、正方形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异同点,以及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转换关系。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对平行四边形的学习,也可以在学习特殊平行四边形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注重提出问题的多变性,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对数学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效率及应变能力。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多数只重视对解题方法的讲解,不会专门去分析和评价学生的一些解题方法,这样就会忽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在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教学时,可以将提出的题目变换成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探究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巧妙地设计一些数学题型,让学生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问”的形式感受和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例如在《整式的乘除》章节中,有一种题是已知a+b、a·b,可以求a2+b2,这种题型是已知a+b、a·b、a2+b2、a-b中的其中两个,就可以求出其它两个。所以这种题型还可以转化为另一种提问方法,如已知a+b、a·b,求a-b的类型。这样通过相似题的训练,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同一知识,增强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总之,为提高教学质量,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大量的练习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更不用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种教学现状根本无法适应新课改下学生素质的培养。“问题解决”教学法可以有效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可以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分析和探索“问题解决”教学法,探究和发现新的有效问题,为“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发展提供依据和途径,这样才能为培养有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