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语文教材培养德育意识

/ 2

挖掘语文教材培养德育意识

杨晓嫒重庆市梁平县云龙中学405208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只有德育工作上去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可能提高,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必须服从这个大局。利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和习惯,这既可为自己的语文教学服务,又可以为学校领导分忧,同时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

培养学生德育意识和习惯,语文教师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信手拈来,自然得体的培养学生德育意识和习惯,是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这里我把自己工作中的感受体会写下来,与大家共勉。

一、和谐意识

和谐一词,词典上是这么注解的:配合得适当和匀称:音调~;这张画的颜色很~;~的气氛。“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中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实际上就是当时理想中的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和谐意识就成了时代的要求、时代的呼唤,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赵州桥的形式优美美在“和谐”,《苏州园林》中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也美在“和谐”,其它的如《桥之美》中各种桥的诗意之美,《故宫博物院》中故宫的建筑之美……无不是一种“和谐”之美。

《生物入侵者》一文告诉我们生物界需要和谐,综合实践活动“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告诉我们人类更需要和谐。就校园而言,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人与环境、人与物不也需要和谐吗?从而启发引导学生养成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互谅互让、互帮互助、讲文明、讲礼貌、爱清洁、讲卫生、爱护公物、爱护环境、宽容忍让的良好习惯。

在人教课标版初二语文第一单元有关战争题材的课文的学习之后,教材要求学生以“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从学生作文可以看出学生对“和谐社会”、“和谐意识”的深入理解。在对未来战争武器的想像中有诸如“慈善武器”、“化核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将敌方发射的核武器在太空化掉,从而消除对地球、对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平枪”、“和平使者1号”、“请不要后悔”(这种武器能将敌人发射的各种武器反弹回去,让挑起战争的人后悔)等等,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和谐社会、对和平的永久期待与关注。

二、节约意识

现在的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用钱大手大脚,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吃苦意识、节约意识非常必要。

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并说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一定要融入社会,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辉使命。

《信客》一文中老信客告诉年轻信客:“沿途可住哪家旅馆……哪一个摊子的大饼最厚实,哪一家小店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虽然文章写的是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贫穷,不得巳只能过这种“节俭”的生活。但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想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传统美德即使到今天也不能丢掉。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GDP则排名靠后。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虽然已是全球的一个经济大国,但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中国人均GDP与美国、日本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据,大体上与刚果、乌克兰、摩洛哥相当。中国经济还存在效率不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突出问题。中国GDP约占世界5%,但消费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占世界25%至40%;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约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以上这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不能不令人深思,中国人还没到骄傲的时候。中国的人均收入跟中国的足球一样,要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还有很遥远的征程。在此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讨论并思考:你身边“节约”的故事,你身边“浪费”的故事,今天我们还需要“节约”吗?我们的国家还需要“节约”吗?从身边事、从小事、从我做起,学生应如何节约用水?如何节约用电?如何节约用纸?如何爱惜粮食(包括不乱倒饭菜)保持校园环境?如何节约用钱体谅理解父母?如何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为祖国、为人类造福?……经过深入思考、激烈争论、集思广益,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并逐步渗入到他们的生活之中,慢慢养成习惯,这比单纯的就事论事生搬硬套要有效得多。另外为扩大影响,将学生在这方面立意深刻的文章在校报上广播上陆续发表广播,水电的浪费问题、校园的清洁卫生的保持问题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的节约意识、大局意识有了明显的提升。

培养学生“节约”意识的文章在教材中随处可见。比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苏州园林》一文中“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在设计和修建过程中无不贯穿了“节约”意识。正是这种意识,才成就了苏州园林的名气,使之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

三、平等意识

人有职位的高低,有分工的不同,但就人格而言人与人是平等的。社会平等、政治平等、经济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男女平等、机会平等,教材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里有一条是“平等互利”,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平等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激情,增强自信力,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故乡》一文中中年闰土与“我”之间的隔膜,正是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观念的凸现,这种等级观念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去消除这种不良影响,使我们身边的一些事显得更公平、更公正。

初三课文《敬业与乐业》对此有详尽的阐述,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与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讨论、交流,在亲近和谐的气氛中培养学生平等意识。比如这些句子就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木匠”、“政治家”、“挑粪的”、“军人”,他们能等同吗?他们所做的事会同一价值吗?充分利用挖掘教材,引起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能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这样的句子还很多,比如:“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其它的诸如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团体意识、忧患意识、习惯意识、爱心意识、环保意识等等都十分重要,我们都能在教材中找到依据并加以培养,并和学习“八荣八耻”相结合,使语文教师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