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试析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邢凯赵天娥

邢凯赵天娥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麻店镇王牌学区小学251700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教会学生做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点滴抓起,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教育的机会,逐渐使全体学生的行为习惯统一到一个标准上。因此,养成教育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做起。比如: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教室内要轻声慢步地行走,讨论声音要小声,见到教师要主动问好,在食堂打饭要排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不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习惯是建立在认真对待平时小事的基础之上养成的。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都会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能迟到、不能旷课、不能吵闹课堂等等。首先在要求学生做好各个方面的同时,不能一次提出若干个要求,让学生一下子不适应。应该在不同的阶段重点提出一两个习惯要求,逐一突破,循序渐进,等学生适应了,再提出其他要求,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形成习惯。

其次对一种习惯的养成,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要让学生慢慢培养,坚持到底,不能让学生因感到“够不着”而产生逆反心理。比如我们班级刚开始里面有两个卫生桶,每天垃圾都是满满的两大桶,甚至有很多掉在地板上。一来很容易引发疾病,二来对于值日生来说,每天要倒很多的垃圾,怨声很多,但是大家还是一样地扔。这样持续了一阶段,后来我决定在班级取消卫生桶制度,同学听了反响很大,纷纷反对,很不习惯。当然,我没有一下子就把垃圾桶撤掉,而是先只保留一个,一个星期后将不再设置卫生桶,给他们一个缓冲的时间。同时引导他们把垃圾装在他们去小卖部购买东西时装的小塑料袋里,值日生每天用大的垃圾袋进行两次收集,这样统一收集之后,送到垃圾站。经过两个星期的过渡,学生适应了无垃圾桶制度,改掉了乱扔垃圾的坏习惯,班级的卫生管理取得显著效果。

二、自身做起,给学生树立榜样

在学校里,班主任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其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便被无形的夸大,以为教师讲的、做的都是对的。因此,班主任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尽可能地去做到。这无声的语言,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比如,每次走进教室的时候,我都会整理一下讲台上的粉笔盒和点名本,放整齐了;教室里地板上有纸屑,弯下腰捡起来放到学生的小垃圾袋里;学生的东西掉了,路过时帮忙捡起来,随之一个微笑;学生帮我们做一点事情的时候,一声“谢谢”即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一种教育。学生在劳动的时候,如果我们有时间的话,就可以简单地参与他们的劳动,这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就会大大地增加,比起我们苦口婆心地说教,效果要显著得多。这些看似很细微的事情,每个班主任都可以很轻松地完成,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教育力量。因此身教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这个榜样是他的老师。

三、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如果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所以,班主任在进行养成教育的时候,要把培养良好的班风作为班级工作的重点之一。要始终给学生灌输集体的概念,一定要让他们知道,在一个集体中共同地学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存在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原则。因此当学生存在不良习惯或犯错的时候,班集体就具有很好的约束力。当学生迟到的时候,班主任很直接地在班级告诉他,今天我们班有人迟到了,政教处检查的时候不会登记是张三迟到,而是某某班级有人迟到影响了班集体的荣誉。因此,用一种集体的力量去教育学生,让他们能够因为自己的过错行为影响了班级而感到愧疚,逐步引导他们增强集体荣誉感。

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班主任重视班级文化氛围的建设,并以此为教育手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班级文化氛围其作用主要表现为班级的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纽带和辐射力等几个方面。

四、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习惯

养成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教育问题,决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也不是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问题,应该还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方面。由于社会情况错综复杂,客观环境千变万化,学生的心理、生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家庭状况千差万别。所以养成教育的方法也应因人而异,一定要能够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因地制宜,有的放矢,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作为班主任,除了注重学生成绩之外,更应该注重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是要让学生明白做人的基本道德,而且要因式导行。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学用结合,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