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27
/ 2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学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走在前面。
  怎样构建和谐校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入手:
  
  (一)维护校园安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要逐级落实责任制,确保学校稳定安全。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员工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按照稳定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要求,高度重视、切实抓好稳定安全工作。一要拟订并完善《预防突发事件紧急处置方案》,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旦发现问题,能坚决果断地消除在萌芽状态;二要定期分析形势,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加强工作,化解矛盾;三是要改进校园管理,加强校园安全工作,防火、防盗、防毒,确保师生的安全,营造学生健康发展的环境;四是加强崇尚科学教育,防止邪教侵蚀,加强网络管理,认真做好网上舆论宣传的监督引导;五是加强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确保信息畅通,及时为领导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二)协调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协调好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使三方教育“目标一致、功能互补、配合密切”,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家庭教育是学校整体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之一。学校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所独具的优势,进行亲情教育、感恩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劳动教育等等。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关心他人的意识,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另一方面,指导、帮助家庭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综合素质和教育水平,使家长积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将有利于提高教育效率。社会是对学生产生影响的第三个地方。学校有责任与社会各界密切联系,鼓励开展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活动,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减少和避免思想腐蚀性东西对学生产生负面作用。
  
  (三)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和谐校园的生存与发展,教师是根本,班子是关键,校长是灵魂。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各项工作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带头人,只有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全校师生员工才能团结一致,形成最大的合力。因此,抓好包括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在内的班子建设,就成了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校长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我们总是力求做到使全体工作人员(从校长到看门工人)都来实现教育思想,使全体工作人员都全神贯注这些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语),这些教育思想应贯穿在校长的管理中,校长要容人容事,淡化权力意识,既要实施集中领导,发挥集体领导的方向性、引领性作用;更要分层管理,权责到人,充分发挥每名成员的聪明才智,使班子整体效能最大化。
  学校还应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领导班子,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管理学校。领导班子要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团结协作,职责分明。如果领导班子之间分帮派,明争暗斗,必然造成师生员工思想的混乱,行动的无所适从。这样的局面,连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都难以维持,就更别谈校园的和谐了。因此,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将为创建和谐校园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四)塑造有效的管理机制,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有完善、规范、合理的制度作基础。要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保证为人处事的公正和公平。管理中要突出人性化特点,尊重和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通过管理体现人文关怀,激发师生员工的爱校建校热情。要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工作权限、工作职责行使权力,努力建设一个透明、诚信、负责、理性的法治校园,这是实现学校和谐、建设美好校园的重要保证。要依法健全和规范申诉举报和信访制度,自觉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保障师生员工申诉的法定权利,及时办理师生员工申诉案件。要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及时向教职员工公布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福利待遇以及涉及教职员工权益的其他事项。要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员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员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规律,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把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发挥管理的职能,保证教育的效果。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构建和谐校园,应注重教育主体诸多要素(校长、中层干部、教师、员工)间的和谐发展,在提倡谅解与宽容、促进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增强竞争实力,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学校的各级管理者都要在学校的制度建设上出谋划策,要用自己的优良业绩、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全体教职员工,从而形成共识的价值观、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等。

  
  (五)建设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校园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复合体,在校园中,它无所不包,它具有潜移默化的天然功能。学生的1/3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品质、行为价值及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从信仰——观念体系的角度看,校园文化归根结底代表了一种被学校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如办学理念、目标、特色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一则好的校训,是酿成良好校风的催化剂。校训一旦被全体师生所认同,就会成为这个群体的规范。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就会自觉地把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而身体力行,并逐渐养成习惯,形成风气。校园文化越强的学校,师生员工对这种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就越坚定。虽然学校中的每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情趣千差万别,然而,一旦形成了强势校园文化,这些千差万别就会受到强烈感染,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就会增强,由此而产生的行为方式也会趋于一致和自觉。
  从价值——指导体系的角度看,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内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体系。显然,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导向,因此校园文化便可带有很强的教育和指导作用。如整洁优美的校容校貌,充满生机活力的花草树木,清洁卫生的校道,别致的盆景,温馨的长椅等营造的良好文化氛围,不仅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舒适,产生一种规范的体验,而且可以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同时发挥环境隐性教育作用,注意文化橱窗的布置,让墙壁、石头说话,让学生在不自觉的“绿色”校园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启迪。所以,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性情,而且还使学生们的人格得到塑造,个性得到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这种潜在的影响对于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
  从语言——符号体系的角度看,语言符号是人们文化交流的工具。“语言文化”有着巨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有了鲜明的、健康的校园文化,大家就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活动就会更显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都会看到,凡是具有强势校园文化的学校,其校园文化活动就会形式多样。既有高雅的活动,也有普及性,有学生也有教师和学校领导参加的活动。
  从知识——技术体系的角度看,它对于人的培养具有巨大的影响。开展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增智益智,促进学生认知的深化,使学生了解学科知识以外的末知世界,培养其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形成某种特长爱好,增进其社会实践活动才干。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历史事件纪念日集体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校园艺术节”中绘画、书法、器乐等比赛,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引导他们主动地去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体育节”中各种体育项目比赛,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更培养了学生公正、负责、与同伴合作的良好品质与习惯;“科技节”中小制作比赛、手抄报评比、贺卡制作比赛等,从精巧细微处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节日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将道德、情感、创新渗透于方方面面,沁入学生心灵,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总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充沛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