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宋金元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成熟阶段。在此阶段,各种传统文艺部类,诗文词、戏曲小说、书法绘画等等,皆臻于完善;与创作的发展相应,许多文艺审美理论范畴、命题,也得到详尽的阐释和充分的运用;各种文艺美学思想、各种文艺流派互相竞争,炫奇斗胜;各种文艺批评样式,应运而生,不仅诗话、文话、词话、书论、画论,林林总总,充斥艺坛,而且赠序书跋、笔记小说之中,也有不少闪烁着审美之光的真知灼见。面对这无比丰富的美学遗产,以往的研究多略小而存大,举重以明轻。虽然重点突出,但乏全面系统,似亦无庸讳言。本文拟对宋金元时期各文艺部类的重要审美理论作一次概略的巡礼。姜白石有云:“人所易言,我言寡之。”东坡、沧浪,拟一笔带过;若干中小美学家,将得以展现出他们绰约的丰姿。让我们从宋代社会说起。
简介:摘要:上世纪80年代翻译发生伦理转向后,许多学者逐渐从伦理的角度研究翻译,多数研究聚焦其概念,理论以及转向动机。翻译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需要更多学者对翻译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探讨,包括翻译批评。在中国现代翻译史上,鲁迅的翻译思想全面而又深刻。他不仅提出自己的翻译理论,还形成了自己的翻译批评思想。他的翻译批评思想为当代翻译学者提供了较为科学、客观的批评依据。本篇论文梳理归纳鲁迅的翻译批评思想,并在鲁迅思想的启示下,以伦理学的视角研究翻译批评,试图构建翻译批评的伦理。
简介:鲁迅一生对封建文化的彻底否定,并非对外来文化认同的结果;而是植根于对封建文化铭心刻骨的体认,其中含蕴的却正是对民族生命的至爱;他勇敢地“拿来”外来文化作战斗武器,却并不存有五四反传统思潮普遍认同的乐观精神,而保持着冷静和对以此建陶未来的怀疑;因为他始终对中国封建文化“极强的生命”及独特的存在方式有清醒的认识,从而形成了他“否定—绝望”悖论式的深层心态结构。鲁迅的自我在这二难选择的“绝地”中表现为自审式的深刻裂变形态:无法摆脱精神的“遗传”而彻底绝望的清醒;在希望“绝望”的速死中实现的最彻底的否定。因此形成了鲁迅独特的艺术风格及作品意蕴至深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