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1例76岁男性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EC(依托泊苷+卡铂)方案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用药后第22天,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四肢乏力、行走困难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肌酸激酶(CK)1 210 U/L,CK-MB 63 U/L。停止化疗和免疫治疗,但患者症状继续加重,实验室检查示肌钙蛋白T(TnT)336 ng/L,CK 1 025 U/L,CK-MB 74 U/L,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648 ng/L;肌肉磁共振及肌电图检查结果示肌肉受损;心脏磁共振检查示左心室心肌纤维化。考虑为卡瑞利珠单抗引起的免疫相关骨骼肌和心肌损伤。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00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13 d,患者乏力症状好转,CK及NT-proBNP降至参考值范围,TnT 491 ng/L,CK-MB 113 U/L。加用丙种球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20 g静脉滴注、1次/d治疗5 d,患者呼吸困难较前改善,TnT和CK-MB分别降至201 ng/L和59 U/L。
简介:摘要1例73岁女性患者因肺癌伴骨转移接受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200 mg静脉滴注,1次/21 d)。第6次治疗后第12天,患者出现严重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随机血糖53.6 mmol/L,血钾6.8 mmol/L;血气分析结果示pH 7.3,二氧化碳分压19.5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15.6 mmHg,剩余碱-8.9 mmol/L,碳酸氢根9.5 mmol/L,乳酸2.5 mmol/L,阴离子间隙23.5 mmol/L;血酮体阳性。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史,考虑为帕博利珠单抗所致暴发性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停用帕博利珠单抗,给予补液、降糖、纠正酸中毒及对症治疗。7 d后患者症状部分好转。实验室检查示空腹血糖12.9 mmol/L,血钾4.5 mmol/L;血气分析结果示pH 7.5,碳酸氢根28.3 mmol/L,剩余碱+5.7 mmol/L;血酮体阴性。
简介:摘要1例57岁男性患者因肺腺癌给予培美曲塞+卡铂化疗(第1天)联合卡瑞利珠单抗(第2天)免疫治疗,21 d为1个周期。第2、3周期给药后患者均出现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考虑为化疗所致,停止化疗,仅行免疫治疗。第4次免疫治疗后患者面部、颈部、背部出现血管痣,大小不等(0.1~1.2 cm),红色或红黑相间,高出皮肤表面。考虑为卡瑞利珠单抗导致的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因病情需要,继续予免疫治疗。择期予手术切除较大血管痣并加用贝伐珠单抗抑制血管生成。随访6个月,切除部位血管痣未再出现,但其他部位仍有新的血管痣出现。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癌临床观察。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肝癌晚期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靶向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卡瑞利珠单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8月-2023年8月。结果 观察组认知能力优于对照组;治疗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晚期患者应用卡瑞利珠单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患者负性情绪,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类风湿关节炎分别采用英夫利昔单抗和托珠单抗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将我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的类风湿关节炎8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试验组与参考组,分别采用托珠单抗治疗和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结果:(1)试验组和参考组治疗后血沉指标、C反应蛋白指标对照中,试验组分别是10.53±0.87(mg/l)、5.82±0.53(mm/h),参考组分别是29.64±3.71(mg/l)、11.41±1.07(mm/h),(t=7.285,p=0.000),结果有差异。(2)试验组和参考组治疗后DAS28评分对照中,试验组为2.18±0.31(分),参考组为3.52±0.45(分),(t=7.361,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类风湿关节炎采用托珠单抗治疗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讨论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22年 1 月— 2023 年 5 月来我院接受诊疗的 44 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22 例与研究组 22 例。对照组予以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研究组予以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观察 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肿瘤标志物水平。 结果:研究组客观缓解率为 86 . 36% 高于对照组的 54 . 55%( P< 0 . 05 ) 。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类型及级别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 . 05 ) 。 治疗后研 究组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糖类抗原 125 肿瘤标志物均低于对照组( P< 0 . 05 ) 。结论:晚 期肺腺癌患者采用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提高近期疗效,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 平,安全性尚可。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对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邯郸市眼科医院收治的124例RVO黄斑水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其中59例行视网膜激光治疗(对照组),65例行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黄斑区微血管结构指标[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SCP)、黄斑区深层血流密度(DCP)]差异,并记录两组治疗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BCVA、CMT组内比较,均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BCVA、CMT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FAZ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SCP、DCP组内比较,均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SCP、DCP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RVO黄斑水肿效果显著,能调节黄斑区微血管血流密度,减轻黄斑水肿,改善患者视力,安全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对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邯郸市眼科医院收治的124例RVO黄斑水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其中59例行视网膜激光治疗(对照组),65例行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黄斑区微血管结构指标[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SCP)、黄斑区深层血流密度(DCP)]差异,并记录两组治疗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BCVA、CMT组内比较,均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BCVA、CMT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FAZ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SCP、DCP组内比较,均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SCP、DCP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激光联合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RVO黄斑水肿效果显著,能调节黄斑区微血管血流密度,减轻黄斑水肿,改善患者视力,安全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DEX)起始联合雷珠单抗新策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RVO-ME)的短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临床干预性研究。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于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RVO-ME患者78例7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5例,女性43例;均为单眼患病。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40例40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38例38只眼。根据治疗策略,患者随机分为起始DEX和雷珠单抗联合治疗组(起始联合治疗组)、DEX治疗组、雷珠单抗治疗组,分别为29、26、23只眼。不同类型RVO分为BRVO、CRVO不同治疗方案组。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分析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起始联合治疗组、DEX治疗组、雷珠单抗治疗组患眼logMAR BCVA(χ2=2.376)、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F=0.05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每一个月随访1次,连续6个月。观察随访期间各组患眼BCVA、CRT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随访期间,与基线时比较,起始联合治疗组、DEX治疗组、雷珠单抗治疗组患眼BCVA明显改善(Z=110.970、90.359、207.303),CRT明显降低(F=107.172、88.418、61.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2、3、4、5、6个月,起始联合治疗组、DEX治疗组、雷珠单抗治疗组BCVA平均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522、29.570、14.199、7.000、6.434、6.880,P<0.05);治疗后1、2、3、6个月,平均CRT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13、7.520、3.699、3.152,P<0.05)。起始联合治疗组、DEX治疗组、雷珠单抗治疗组患眼BCVA改善0.1 logMAR单位所需时间分别为5.73(3.21,8.48)、9.97(6.29,18.78)、20.00(9.41,37.89)d;CRT降至300 μm所需时间分别为24.31(21.32,26.15)、29.42(25.65,31.37)、29.17(25.28,36.94)d。起始联合治疗组患眼BCVA改善0.1 logMAR单位、CRT降至300 μm所需时间短于DEX治疗组、雷珠单抗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33、-4.445、-3.670、-4.030,P<0.01)。BRVO不同治疗方案组:治疗后1、2、3、5、6个月,平均BCVA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989、21.652、11.627、7.054、9.698,P<0.05);CRVO不同治疗方案组:治疗后1、2个月,平均BCVA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7、9.746,P<0.05)。治疗后2个月,BRVO、CRVO不同治疗方案组患眼CRT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60、3.722,P<0.01)。BRVO、CRVO联合治疗组患眼BCVA改善0.1 logMAR单位所需时间短于BRVO、CRVO DEX治疗组和BRVO、CRVO雷珠单抗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RVO:Z=-2.687、-3.877,P<0.05;CRVO:Z=-2.437、-3.575,P<0.05)。CRVO联合治疗组患眼CRT降至300 μm所需时间明显短于CRVO DEX治疗组、CRVO雷珠单抗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910 ,P<0.01);BRVO不同方案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86,P>0.05)。起始联合治疗组、DEX治疗组接受再治疗眼数少于雷珠单抗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330、7.224,P<0.05)。起始联合治疗组患眼再治疗间隔时间明显长于DEX治疗组、雷珠单抗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起始联合治疗组、DEX治疗组、雷珠单抗治疗组高眼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P>0.05)。结论起始DEX联合雷珠单抗新策略治疗RVO-ME短期疗效较好;再治疗间隔时间较单药治疗组短,视力和解剖学获益速度更快,药效持续时间更久;安全性较好。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眼底激光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 100名,随机将他们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50名患者。对照组:手术前 72小时需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手术时采用眼结膜麻醉方式,再使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液从眼球玻璃腔内注射;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黄斑水肿消退情况和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黄斑水肿消退情况比较,实验组水肿消退 88%,对照组消退 62%,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术后视力比较,实验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视力降低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液联合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能够显著改善黄斑水肿症状,促进患者的视力恢复,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评价其对虹膜新生血管(NVI)消退和眼压控制的作用,可作为全视网膜光凝的辅助手段,减少活动性a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36例(36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的青光眼,采取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结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以及部分行复式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NVI消退程度、眼压控制情况和视力提高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分别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随访,所有病例虹膜新生血管均完全消退,视力和眼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眼痛、头痛症状缓解。结论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VI患者,对NVI消退和眼压控制起到一定作用,同时提高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加快了玻璃体积血的吸收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消退,降低PDR的严重程度。但这一作用具有时间局限性,需要反复进行雷珠单抗注射以维持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针对纳入100例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 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对照组(单纯27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玻切术前加用雷珠单抗眼内注射治疗),各50例,针对患者视力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术后较术前患者视力明显改善,存在差异(P<0.05),术前无差异(P>0.0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