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左西孟旦+多巴胺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脂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重症心脏瓣膜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浆内脂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指标。结果:联合用药治疗组的无论在的临床疗效还是血浆内脂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指标均优于多巴胺治疗组,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治疗中采用左西孟旦+多巴胺,用药安全,有效提高心肌细胞再生能力,防止心肌组织纤维化,保护患者心室结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方面的作用及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
简介:摘要:评估惠中生物研制的糖化血红蛋白质控品与NGSP认证样本间是否存在基质效应。本文将IFCC糖化血红蛋白校准品和惠中糖化血红蛋白测试系统作为比对通道,将惠中糖化血红蛋白校准品和惠中糖化血红蛋白测试系统作为评估通道,用NGSP样本和惠中生物研制质控品作为样本在两个通道进行比对测试,分析两种样本间是否存在基质效应。结果显示惠中糖化血红蛋白质控品和NGSP样本之间无基质效应。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血液血红蛋白(Hb)在透析(MHD)患者中的波动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52例住院透析患者,观察6个月,记录和分析Hb分布及12个月波动情况,观察和记录心脑血管疾病病例,分析HB变异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大多数选定患者在目标下限附近移动(46.15%),且仍较少(1.92%)。Hb模式组、波动组33组、无波动组19组、波动组29例、波动组23例、Hb最高值和最低值组27例、无波动组25例、52例受损组10例Hb标准偏差(SD)和变异系数(CV)均较高(分别为9.54±4.28vs.6.41±2.44,0.086±0.035vs.0.059±0.022,P均<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SD组和高CV组患者生存率小于低SD组和低CV组,高波动(HA)组生存率低于其他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始血透患者第1年RRF降低与血红蛋白变异性有关,HIF-PHI和EPO对血红蛋白变异性无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胆囊结石患者术前肝功能水平对隐匿性胰胆反流(OPBR)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行胆囊结石手术治疗的249例患者,同时收集术中胆汁和临床资料。根据胆囊胆汁淀粉酶水平将纳入患者分为OPBR组(胆汁淀粉酶>110 U/L)和对照组(胆汁淀粉酶≤110 U/L)。比较两组术前肝功能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在两组间有差异的肝功能指标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对OPBR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PBR的相关因素。结果249例患者中男83例,女166例,年龄50(37,62)岁;其中对照组218例,包括男70例、女148例,年龄49(36,61)岁;OPBR组31例,包括男13例、女18例,年龄58(51,65)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肝功能指标,OPBR患者的GGT[M(Q1,Q3)][35(18,59)U/L]和ALP[80(71,97)U/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9(13,34)、69(57,83)U/L;均P<0.01]。ROC曲线提示术前GGT和ALP水平对OPBR有预测诊断作用,其各自的诊断界值和ROC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GGT≥30 U/L,0.656(0.542~0.770),P=0.005;ALP≥70 U/L,0.693(0.613~0.77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GT≥30 U/L[OR(95%CI)=2.856(1.260~6.473),P=0.012]和ALP≥70 U/L[OR(95%CI)=3.685(1.314~10.333),P=0.013]是胆囊结石患者合并OPBR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术前肝功能评估对胆囊结石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其中GGT和ALP是预测胆囊结石患者合并OPBR的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水平在脓毒症性心肌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07例脓毒症患者,根据入科时心脏超声显示射血分数是否<50%分为普通脓毒症组(n=79)和脓毒症性心肌病组(n=28),比较两组患者入科2 h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乳酸水平、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钙蛋白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常规凝血指标和凝血分子标志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血栓调节蛋白(TM)、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性心肌病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危险因素对脓毒症性心肌病的诊断界值,并用Kaplan-Meier法分析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脓毒症患者28 d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与普通脓毒症组入科时的心肌钙蛋白I[0.02(0.01,0.09)ng/ml]、NT-proBNP[1 118.09(333.25,2 687.00)pg/ml]、乳酸[1.35(0.90,2.60)mmol/L]、TAT[6.50(3.94,12.14)ng/ml]、PIC[1.256(0.668,2.045)μg/ml]及t-PAIC[10.50(6.70,21.30)ng/ml]比较,脓毒症性心肌病组入科时的心肌钙蛋白I[0.75(0.01,6.02)ng/ml]、NT-proBNP[12 125.14(4 185.89,33 611.62)pg/ml]、乳酸[2.35(1.43,4.34)mmol/L]、TAT[19.85(9.08,45.78)ng/ml]、PIC[2.115(0.878,4.114)μg/ml]及t-PAIC[22.03(15.61,33.20)ng/ml]水平均升高(P<0.05)。Logistic回归显示NT-proBNP阳性和TAT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性心肌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TAT水平预测脓毒症性心肌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78;取血浆TAT水平界值为8.26 ng/m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依次为0.82和0.63。K-M分析结果显示针对TAT>8.26 ng/ml的脓毒症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者28 d生存率是未抗凝者的8.6倍。结论血浆TAT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性心肌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TAT>8.26 ng/ml的脓毒症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启动子在放射性碘难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RAIR-PTC)中的突变频率,探讨该基因突变对RAIR-PTC的摄碘特征及碘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原医院进行放射性碘治疗的RAIR-PTC[37例,其中男15例,女22例,年龄(49.8±16.1)岁]和碘治疗有效[40例,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39.8±10.9)岁]PTC患者的TERT启动子突变及B-Raf原癌基因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V600E突变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基因突变类型的摄碘特征及碘治疗疗效差异。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比较。结果RAIR-PTC中,TERT启动子突变率为40.54%(15/37),高于碘治疗有效组(0,0/40;P<0.001),均为C228T位点突变,未发现C250T突变;而BRAFV600E突变率(64.86%,24/37)与碘治疗有效组(72.50%,29/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8)。TERT启动子突变患者年龄更大(t=3.76,P=0.001),远处转移灶不摄碘率更高(P=0.037)。启动靶向治疗者及死亡病例中TERT启动子突变患者分别占2/3和3/4。35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阴性患者中,11/14的TERT启动子突变者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升高,而无突变组该比例为57.1%(12/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7)。结论RAIR-PTC患者中TERT启动子突变率增高,临床工作中可将该基因突变作为预测碘难治的指标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椒目瓜蒌汤结合比索洛尔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微循环及氧化/抗氧化平衡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3月-2021年2月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中医医院128例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比索洛尔,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椒目瓜蒌汤。2组均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记录24 h心电图ST段下降频次、持续时间及心肌缺血总负荷情况;采用荧光法检测脂质过氧化物(LPO),比色法检测SOD、MDA、GSH-Px活性;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60/64)、对照组为79.69%(51/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P=0.019)。研究组治疗后气短、痰多、胸肋胀满、疲倦乏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48、8.15、8.86、6.88,P值均<0.001)。治疗后,研究组LVEF[(53.26±5.18)%比(48.65±5.27)%,t=4.99]高于对照组,LVESD[(42.59±3.26)mm比(46.98±3.55)mm,t=7.29]、LVEDD[(52.79±4.15)mm比(57.48±4.60)mm,t=6.06]低于对照组(P<0.01);ST段下降频次[(2.51±0.42)次/24 h比(3.79±0.55)次/24 h,t=14.80]、持续时间[(15.26±3.45)min/24 h比(22.65±3.71)min/24 h,t=11.67]及心肌缺血总负荷[(25.79±5.13)mm/min比(38.02±5.44)mm/min,t=13.09]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血清GSH-Px、SOD水平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97、14.37,P值均<0.001),LPO、MDA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50、11.04,P值均<0.001)。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9%(3/64)、对照组为7.81%(5/6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715)。结论椒目瓜蒌汤结合比索洛尔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促进机体氧化/抗氧化平衡,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注射液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内皮素-1,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胰岛素注射液,给予观察组胰岛素注射液+利拉鲁肽,并对两组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血糖水平、内皮素 -1、瘦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利拉鲁肽和胰岛素注射液,能有效的稳定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内皮素 -1和瘦素,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确定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联合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使用标准检索式[(“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OR“PAH”)AND(“Bosentan”OR“Ambrisentan”OR“Macitentan”OR“Sildenafil”OR“Tadalafil”)]检索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使用检索词“肺动脉高压”“波生坦”“安立生坦”“马西腾坦”“西地那非”“他达拉非”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和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2月12日。阅读所有文献筛选纳入比较3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2种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以及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以随访12~16周6 min步行距离作为主要结果指标,病死率、临床恶化率、WHO心功能提升、不良事件(AE)和严重不良事件(SAE)作为关键的次要结果指标。使用STATA 16.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合并估计结果的优势比(OR)或加权平均差(WMD)和95%置信区间(CI)。使用累积排名曲线下面积(SUCRA)来计算各干预项的概率,帮助解释OR或WMD。结果共纳入29篇文献,包含5 949例PAH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6 min步行距离方面,与安慰剂比较,波生坦+西地那非提升最大(WMD=53.93,95%CI:6.19~101.66),其次为波生坦+他达拉非(WMD=50.84,95%CI:7.05~94.62),安立生坦+他达拉非(WMD=46.67,95%CI:15.88~77.45),波生坦(WMD=29.44,95%CI:5.86~53.02),安立生坦(WMD=23.90,95%CI:0.31~47.48),马西腾坦(WMD=21.57,95%CI:2.45~40.69)。不同干预措施对提高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6 min步行距离的效果,根据SUCRA排序依次为:波生坦+西地那非(82.9%)>波生坦+他达拉非(78.4%)>安立生坦+他达拉非(77.1%)>波生坦(49.2%)>西地那非(48.5%)>安立生坦(40.3%)>马西腾坦(37.3%)>他达拉非(33.0%)>安慰剂(3.3%)。在提高WHO心功能分级方面,与安慰剂相比,西地那非最优(OR=2.90,95%CI:1.04~8.08),其次为波生坦(OR=2.15,95%CI:1.15-4.04),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降低临床恶化率方面,相较于安慰剂,波生坦+他达拉非最优(OR=0.08,95%CI:0.01~0.49),其次依次为波生坦(OR=0.20,95%CI:0.11~0.38),波生坦+西地那非(OR=0.21,95%CI:0.09~0.46),安立生坦+他达拉非(OR=0.27,95%CI:0.15~0.50),西地那非(OR=0.33,95%CI:0.17~0.66),他达拉非(OR=0.44,95%CI:0.21~0.90)。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所有干预措施与安慰剂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病死率方面,安立生坦(OR=0.28,95%CI:0.11~0.74)在统计学上优于安慰剂,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与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联合治疗方案在短期改善运动功能方面均表现较好。并且在安全性方面,与单药治疗并无明显差异。然而,未来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以及患者的需求进行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否存在昼夜节律,及其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04例,其血清肌酐(SCr)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正常。根据收缩压的昼夜节律类型,将患者分为杓型组37例、非杓型组35例和反杓型组32例,分别测量各组4个时间段(8:00-14:00、14:00-20:00、20:00-2:00、2:00-次日8:00)尿肾素(U-REN)和尿血管紧张素原(U-AGT)的含量。结果(1)U-REN的含量在20:00-2:00和2:00-次日8:00反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均高于杓型组(均为P<0.05),且反杓型组较非杓型组升高更为明显(均为P<0.05);(2)U-AGT的含量在14:00-20:00、20:00-2:00和2:00-次日8:00反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均高于杓型组(均为P<0.05),在20:00-2:00和2:00-次日8:00反杓型组高于非杓型组(均为P<0.05);(3)U-REN和U-AGT在杓型组各个时间段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U-REN和U-AGT含量在20:00-2:00和2:00-次日8:00明显高于8:00-14:00和14:00-20:00(均为P<0.05),反杓型组更为显著(均为P<0.05)。结论U-AGT和U-REN在非杓型和反杓型EH患者中呈现昼低夜高,而在杓型EH患者中昼夜变化不明显。测量日间和夜间尿液中U-AGT和U-REN的含量可能将有助于判断肾脏局部RAS的激活程度,并进一步了解血压节律受损程度。
简介:摘要病理性瘢痕是真皮纤维化疾病中的一类,以过度纤维化和胶原沉积为特征,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病理性瘢痕形成的潜在病理机制尚未阐明,且其临床疗效不佳、复发率高,故其防治一直是临床上致力解决的难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维持心血管稳态的重要内分泌级联,其组成成分均在皮肤各细胞中表达,皮肤局部RAS可以独立于血浆RAS发挥作用。在创伤修复过程中,皮肤局部RAS激活,其主要活性成分血管紧张素Ⅱ(ATⅡ)通过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受体1(ATR1)和血管紧张素受体2(ATR2)两个特异性受体对受伤创面发挥相反的作用影响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本文首次全面综述了皮肤局部RAS系统的经典通路、肥大细胞诱导的糜酶旁路及瘢痕疙瘩相关淋巴组织诱导的溶酶体蛋白酶旁路环路在创伤修复及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卡贝缩宫素和缩宫素治疗剖宫产高危产妇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高危产妇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0)和研究组(n=30),常规组采用缩宫素治疗,研究组采用卡贝缩宫素。对两组患者产时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者产时出血量为(244.50±44.30)ml、产后24h出血量为(400.74±56.10)ml,均要少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剖宫产高危产妇治疗中应用卡贝缩宫素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减少产时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及催产素在剖宫产后出血防治中的效果。方法:病例来自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采取剖宫产手术的孕产妇,共纳入78例参与研究,随机分入两组,对照组39例,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催产素用药方案;治疗组39例,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用药方案,对两组产后出血防治效果以及不同时点出血量予以对比。结果:两组产后出血防治效果比较,治疗组97.44%,对照组84.62%,治疗组明显更高,P<0.05;两组产后30 min内、产后2 h内以及产后1 d内出血量比较,治疗组出血量均更小,P<0.05。结论:相较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催产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在剖宫产后出血中的防治效果更佳,并能够有效减少孕产妇产后出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