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采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对26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干预,旨在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对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治疗的作用及体会。方法均对26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治疗过程均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最后利用GOS完成评估预后。结果9例患者安全度过脑水肿期,经过临床保守治疗后,康复出院;剩余17例患者则接受脑挫裂伤灶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此后,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随访结果恢复良好12例,轻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6例,死亡患者4例。结论颅内压监测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争取保守治疗机会;当患者病情加重时,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为病人争取最佳手术时机,获取生命机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发育不良的尿道海绵体成形阴茎头以降低近端型尿道下裂术后阴茎头裂开和冠状沟部尿道瘘发生、改善阴茎头外观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Duckett或背侧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板重建卷管成形术的75例近端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尿道海绵体阴茎头成形的作为研究组(47例),采用常规阴茎头成形的作为对照组(28例)。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手术年龄分别为(32.65±15.75)个月和(32.05±17.26)个月。研究组将尿道板两侧发育不良的尿道海绵体与其近端正常海绵体分离,联合其外侧宽0.3~0.4 cm的Buck's筋膜一起在阴茎海绵体白膜的表面游离至阴茎头,参与形成阴茎头两侧翼,并覆盖于新成形尿道表面共同成形阴茎头。对照组不分离发育不良的尿道海绵体组织及Buck's筋膜,冠状沟段尿道仅有皮下浅筋膜及皮肤覆盖。比较两组阴茎头外形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重建尿道长度为(3.95±1.04)cm,尿道海绵体分叉点到冠状沟距离为(2.39±0.85)cm,尿道板两侧发育不良海绵体宽度为(0.37±0.18)cm;两侧海绵体及Buck's筋膜合拢后的长度为(1.74±0.36)cm,宽度为(0.87±0.29)cm;术前冠状沟前后径为(0.79±0.12)cm,术后为(0.83±0.07)c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对照组重建尿道长度为(4.11±1.26)cm;术前冠状沟前后径为(0.82±0.07)cm,术后为(0.84±0.23)c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0)。研究组和对照组冠状沟前后径的术后增加差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所有75例患儿术后均予一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20.36±6.29)个月。研究组出现尿瘘10例(21.28%),其中冠状沟瘘2例(4.26%)、阴茎体部瘘4例(8.51%)、阴茎根部瘘4例(8.51%),未出现阴茎头裂开现象;出现尿道狭窄2例(4.26%),均位于阴茎根部;出现尿道憩室4例(8.51%)。对照组出现尿瘘15例(53.57%),其中冠状沟瘘8例(28.57%)、阴茎体部瘘3例(10.71%)、阴茎根部瘘4例(14.29%),有2例(7.14%)出现阴茎头裂开现象;出现尿道狭窄4例(14.29%),2例位于阴茎根部,2例位于冠状沟水平;出现尿道憩室1例(3.57%);阴茎弯曲复发1例(3.57%)。研究组冠状沟瘘、阴茎头裂开及尿道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3和P=0.008);而研究组尿道憩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采用发育不良的尿道海绵体成形阴茎头增加了阴茎头的组织量,有效地减少了冠状沟尿道瘘和阴茎头裂开的发生,改善了阴茎头外形,但有尿道憩室发生率上升的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挫裂伤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缓解认知功能损伤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脑挫裂伤患者80例,其中40例为针对性护理干预,设为A组,另外40例采用常规干预模式,设为B组,比较认知功能、预后情况。结果:认知功能比较,A组[(39.37 ± 5.50)分]高于B组[(30.75 ± 5.65)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预后情况比较,A组并发症率5.00 %,B组22.50 %,A组预后较好(P<0.05)。结论: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脑挫伤患者有效减轻了认知功能损伤,促进患者预后,应用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神经学超声(neurosonogram,NSG)检查发现胎儿大脑外侧裂形态异常对于产前诊断胎儿脑皮质发育畸形(malformation of cortical development,MCD)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NSG检查发现大脑外侧裂形态异常胎儿的基本资料,以及超声检查、遗传学检查、MRI检查等资料。将其中明确的致病基因联合脑结构异常定义为胎儿MCD。采用描述性分析产前超声发现胎儿大脑外侧裂形态异常与MCD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13例胎儿遗传学信息完整(发现致病性拷贝数变异或未发现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并进一步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其中12例最终诊断为MCD。12例MCD胎儿中,7例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5例为致病性基因点突变,涉及6个致病基因及4个遗传综合征;10例产前超声发现双侧大脑外侧裂形态异常且对称,其中6例外侧裂宽大表浅、4例异常成角,另2例双侧形态异常,且形态不对称,均为一侧宽大表浅,另一侧异常成角。12例MCD胎儿产前超声与MRI检查对于胎儿MCD的各种异常征象显示基本一致。结论胎儿NSG检查发现胎儿大脑外侧裂形态异常对于MCD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建议对超声发现大脑外侧裂形态异常的胎儿行遗传学检查,以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联合全外显子组测序为宜。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在早期脑挫裂伤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105例经CT或MRI检查明确诊为脑挫裂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型颅脑损伤65例,重型颅脑损伤40例;将同时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95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排除神经系统疾病。采集两组研究对象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浓度。结果健康对照组、轻型颅脑损伤组和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分别为(0.10±0.03)μg/L、(1.11±0.43)μg/L和(2.60±0.63)μg/L,各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S100B蛋白水平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脑挫裂伤诊断及评估伤情程度的辅助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对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的提升效果。方法:2023年3月-2023年10月,选择我院100例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提升情况以及心理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更高(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有利于帮助患者提高记忆力等能力,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引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平和心态,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胎头娩出的速度在防护产妇会阴裂伤中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度就诊于我院并行自然分娩的110例产妇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其中半数产妇仅接受常规阴道防护,纳入对照组,对其余55名产妇则以控制胎头娩出速度为主要方式,并适当结合常规阴道助产保护。观察两组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率及分娩后恢复情况。结果统计两组产妇会阴裂伤率及会阴侧切率发现,观察组产妇分别以5.45%的会阴裂伤率以及16.36%的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对比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助产法是继传统会阴保护法后,降低会阴裂伤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有效保护产妇会阴的完整,可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