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抽选我院8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化学发光法、心脏超声检查患者血浆NT-ProBNP和心室情况。结果肺心病无心衰血浆NT-ProBNP浓度对比健康组有明显差异,且随着心衰分级增加而增高,P<0.01。且血浆NT-ProBNP与LAD等指标存在关联,经治疗后,心衰Ⅲ~Ⅳ级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浆NT-ProBNP可作为慢性肺心病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回顾性心力衰竭病例分析,研究分析临床心力衰竭患者分期及症状与红细胞分布宽度、脑钠肽前体等之间的关系。目的 收集我院2021年5月1日-2023年5月1日诊断为心力衰竭的252例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心功能I级组、II级组和III级组RDW-CV比例分别低于心功能IV级组, RDW-CV组间进行均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分析RDW-CV与相关指标,结果表明ALB、LVEF与RDW-CV等相关指标成负相关(P<0.05);NT-proBNP、DBIL、UA指标与RDW-CV成正相关(P<0.05)。结论 RDW-CV数值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治有临床价值,可以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评估,并且可以作为危险评估分层的指标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评价;RDW-CV与NT-proBNP、LVEF等可以起到协同诊断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脑利钠肽前体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查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前体含量,对比心功能不同分级血浆脑利钠肽前体的浓度。结果患者治疗前血浆脑利钠肽前体为(1645.4±615.2)pg/ml,治疗后变为(1055.2±285.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为2级的患者治疗前血浆脑利钠肽前体浓度为(755.4±200.2)pg/ml,治疗后变为(523.5±185.8)pg/ml;心功能分级为3级的患者治疗前血浆脑利钠肽前体浓度为(1875.2±405.5)pg/ml,治疗后变为(1125.3±302.5)pg/ml;心功能分级为4级的患者治疗前血浆脑利钠肽前体浓度为(2985.2±574.2)pg/ml,治疗后变为(1854.2±465.3)pg/ml;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的血浆脑利钠肽前体在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查患者血浆脑利钠肽前体浓度,有助于诊断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同时还可以对心功能分级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检测在不同程度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到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同程度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脓毒症组(40例)和一般感染组(40例),另选取4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其N端前体脑钠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各组的水平差异。结果脓毒症组患者NT-proBNP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及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一般感染组和对照组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休克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严重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休克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端前体脑钠肽水平能够准确预测脓毒症的发生情况和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预后提供诊断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脑钠肽(BNP)检测对中年患者呼吸困难伴心力衰竭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6月本院急诊收治呼吸困难伴心力衰竭的中年患者(年龄40~60岁)90例,分为A1组(40~50岁)和A2组(50~60岁);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中年人(年龄40~60岁)90例,分为B1组(40~50岁)和B2组(50~60岁)。比较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诊收治呼吸困难伴心力衰竭的中年患者血清BNP水平显著高于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中年人,并且随着患者心力衰竭程度越严重脑钠肽BNP水平越高,且脑钠肽A2组高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与B1组脑钠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脑钠肽BNP检测对急诊早期发现中年人呼吸困难伴心力衰竭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急诊科医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利于病人的预后及转归。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钠肽监测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指导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心内科诊治的慢性心衰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监测组(100例,进行脑钠肽监测)和对照组(100例,进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以及脑钠肽预后影响。结果监测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8%和2%;对照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4%和16%。监测组患者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及NYHA心功能分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脑钠肽水平检测,并对临床治疗方案作出及时的调整,可对心衰患者的病程发展起到延缓作用,同时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改善。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容量负荷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0例MHD患者,根据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控制不良组(72例)和血压控制良好组(48例)。检测透析前后NT—proBNP水平,记录患者心胸比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水肿指数、低血容量发生次数、超滤量并比较,分析NT-proBNP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血压控制不良组的收缩压、舒张压、透析前NT.proBNP、心胸比例、LVMI、水肿指数、低血容量发生次数分另U为(159.7±18.2)mmHg(1mmHg=0.133kPa)、(95.3±14.8)mmHg、(11837.13±1374.26)ng/L、0.61±0.12、(174.364±21.35)g/m2、2.93±1.72、12例次,周,血压控制良好组分别为(131.64±17.3)mmHg、(86.54-13.2)mmHg、(7649.54±1106.18)ng/L、0.52±0.11、(151.83±18.94)g/m^2、1.02±1.48、26例次/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透析前后NT-proBNP的差值与超滤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透析前NT-proBNP与收缩压、舒张压、心胸比例、LVMI、水肿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而与低血容量发生次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MHD患者NT-proBNP水平与血压、心胸比例、水肿指数、低血容量发生次数、超滤量密切相关,通过检测NT—proBNP水平可更好地评估患者透析中血容量的变化,及时调整透析处方,保证透析的充分件.对提高MHD患者牛存质量具有首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中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0例CHF患者连续治疗半年,包括予以利尿剂、洋地黄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并指导低盐饮食、合理休息等,对治疗前后的BNP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BNP水平变化与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CHF组治疗前后的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治疗后较之前明显降低(均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发现,CHF患者的BNP水平与LVEF之间的相关系数r=-0.41,说明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CH患者治疗前后的BNP水平变化可一定程度地反映治疗的有效性,可作为评价疗效的客观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动态变化,研究二者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117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入院第3天、出院时抽血测定血浆BNP和NE浓度,分析患者血浆BNP和NE浓度的变化,出院后随访3个月心脏病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使用ROC曲线分析出院前血浆BNP及NE水平对事件发生的预测能力。结果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和NE水平在心力衰竭治疗后第3天均明显下降[BNP:(781±580)vs(1368±939)ng/L;NE:163(109,281)vs295(174,509)ng/L;P〈0.05],但之后BNP变化不明显,NE持续下降(P〈0.05);出院前血浆BNP和NE浓度与患者预后相关,事件组出院前BNP和NE浓度均高于非事件组(P〈0.05)。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1,NE为0.739,二者对事件发生的预测准确性中等,NE略优于BNP。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组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急性心力衰竭组(P=0.008,P=0.035)。结论出院前血浆BNP和NE水平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作用,NE略优于BNP;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血浆BNP及NE水平均显著高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且具有更高的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小儿肺炎合并呼吸困难类型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396例小儿肺炎中确诊为心源性呼吸困难40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39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4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均进行血清NT-proBNP检测,观察3组血清NT-proBNP水平,分析心源性呼吸困难患儿血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间的相关性。结果小儿肺炎合并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儿血清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697,P〈0.05)。结论NT-proBNP可作为鉴别小儿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客观指标,其方法简单、迅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脑钠肽(BNP)和血尿酸(UA)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5O例健康就诊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脑钠肽和血尿酸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伴随着患者心脏功能级别表现出一定程度增大,患者对应血尿酸水平以及血清脑钠肽水平表现出显著升高,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并且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同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表现为正相关(r1=0.76,r2=0.83),同左心室射血分数表现为负相关(r=-0.72)。结论患者在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后,会使得血尿酸水平以及血清脑钠肽水平表现出一定程度升高,并且在心功能分级逐渐增加的情况下,提升程度更为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和脑钠肽对判断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近几年我院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定义为研究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轻度组(Ⅰ~Ⅱ级)和重度组(Ⅲ级和Ⅳ级)。对比(1)两组肌钙蛋白I和脑钠肽水平。(2)两组患者出院后12月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肌钙蛋白I和脑钠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钙蛋白I和脑钠肽联合检测有助于判定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评测患者预后及心功能恶化的一个常有效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钠肽和慢性肾功能不全者肾小球率过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据此分组,分别为观察组1(eGFR在30ml/min-1以下,n=26)、观察组2(eGFR在30~60ml/min-1,n=24),选取同期我院体检正常人设为对照组(eGFR在60ml/min-1以上,n=24),检测3组脑钠肽,对比其水平。结果观察组2BNP、Crea明显高于观察组1,观察组1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说明eGFR与BNP为负相关。结论BNP水平越高说明肾损害越严重,在考虑肾功能时可依据BNP判别CRF患者有无心力衰竭合并症,可靠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