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检验中的静脉血检验和末梢血检验结果进行对比。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8月~2020.8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病患,选择的例数为70例,根据不同的检验血液对病患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在血常规的检验中主要使用末梢血进行检验,观察组在血常规的检验中主要使用静脉血进行检验,对比两组不同的检验数值。结果:在血小板、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及平均血红蛋白总量数值的对比上,两组数据的对比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在血红细胞、血细胞比容以及白细胞数值的对比上,两组病患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对病患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采用静脉血进行检验得到的检测准确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检查中抽取静脉血与末梢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为临床选取采血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例体检自愿者,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别抽取每个自愿者的静脉血及末梢血,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观察两种血液的血小板(PLT)、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血色素(HG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等血常规数据差异。结果血细胞分析仪测定两种血液血常规结果显示,WBC、HGB、HCT等3项指标检测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BC、MCV、MCH、MCHC、PLT等5项指标检测结果(P>0.0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对于血常规检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于静脉采血人为干扰因素小,所以血常规检查建议使用静脉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末梢血及静脉血价值对比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62例,检验时间为2019年1月指2020年1月之间,采血地点为我院检验科,将其按照随机的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抽取31例患者使用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观察组抽取31例患者使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对两组患者检验后的血常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检验后,观察组MCHC、PLT、MCH、HGB、RBC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所得结果,MCV、WBC均低于对照组所得结果,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红细胞较对照组更低,白细胞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末梢血与静脉血样本在血常规检验中对检测结果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年1月期间以我院接收的血液检验患者60例,分成两组采取不同的采血部位,对照组为末梢血与观察组为静脉血,对比血常规指标。结果:结果显示,如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及中间细胞百分比对比发现两组血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常规检测中,采静脉血和外周血液检测的准确性较高;在采集末梢血液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静脉血采血量较大,并且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也不容易混入到血液中,所以,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在临床上收集到的静脉血,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具有更大的优势。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血和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基本情况相近,分别对这56例患者进行静脉血和末梢血,对比不同采血方式的两组血液样本差异。结果:经过两组结果比较,末梢血组WBC、HB、MCV指标高于静脉血液组,且该组的RBC、HCT、MCHC、PLT水平更低,与静脉血液组比,差异显著,P<0.05,MC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时,静脉血和末梢血的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静脉血能准确地反映血常规变化,值得临床广泛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对比观察。方法:选择本院自2022年2月-2024年5月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者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指尖采末梢血,研究组给予静脉采静脉血,并对两组健康检查的血常规检测数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后,研究组的白细胞(WBC)数值、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数值以及红细胞(RBC)数值的检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静脉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健康检查数据,可以进一步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枸橼酸抗凝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14例患者共进行CVVH治疗34例次。将4%枸橼酸钠置换液前稀释输入,速度为2000ml/h或3000ml/h。用静脉推注泵将10%葡萄糖酸钙和25%硫酸镁从外周静脉或滤器静脉端输入。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h测定患者血清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测定治疗后滤器容积。结果共进行CVVH治疗34例次,每次治疗时间10-28小时,平均15.60±6.51h;30例次未更换滤器完成治疗,治疗后滤器容积(97.19±2.75)ml,均大于原有容积的80%;滤器使用寿命平均14.79±5.98h。14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出血并发症或原有出血加剧。结论认为建立通畅的血管通路和合理使用抗凝是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钙剂的输入部位应从外周静脉泵入,延长了血滤器的使用寿命,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简介:目的观察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临床疗效。方法12例SAP患者在接受基础治疗的同时行CVVH治疗,每例次至少持续12h:监测并计算血气分析、血生化、CRP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CVVH治疗后,血气分析、血生化、CRP及APACHEⅡ评分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早期、及时、合理地使用CVVH治疗SAP,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是一项的重要措施。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与总胆汁酸(TBA)水平关系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产CL-7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102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正常献血员血清PA、TBA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PA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B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PA值逐渐下降,TBA值逐渐升高;肝硬化患者血清PA与TBA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82,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清PA水平下降,TBA水平升高,血清PA与TBA呈明显负相关,联合检测血清PA、TBA水平能较早地反映肝脏合成及其代谢功能,对病情和预后的早期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血常规检验中的末梢血、静脉血检验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2015年4月~2016年11月期间接收的94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4例患者均于同期实施静脉血、末梢血采集,对比2项采集标本的检测结果差异。结果本研究94例患者血常规检验的末梢血、静脉血检验结果对比可知,除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之外,末梢血检验组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红细胞比容(HT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C)、平均红细胞体积(H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水平均相应低于静脉血检验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血常规检验中,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相对末梢血检验结果较为稳定,且数值也比末梢血精确,可相应强化疾病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血常规及末梢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展开观察与对比,以探寻最佳的血常规检验方法。方法选取94例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静脉血组与末梢血组,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相比于末梢血组,静脉血组患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b)、血小板(PLT)以及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的检验结果与标准品的标准值更为接近,且数据差异与末梢血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末梢血常规检验相比,静脉血常规检验的稳定性及准确度更高,因此,为充分促进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可优先采用静脉血常规的检验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易进行静脉采血以及需反复接受血检的患者,则可采取末梢血检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