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进行剖宫产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静脉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对患者下肢深静脉栓(DV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9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患者护理工作,观察组采用静脉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进行患者护理工作,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后的凝血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凝血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进行剖宫产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静脉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栓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剖宫产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1月-2021年12月接收94例需接受静脉置管新生儿作为本次对比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将其均分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优质护理,对比其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评分、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新生儿 脐静脉置管 综合优质护理 置管时间 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液滤过(CVVHF)治疗急性高钠血症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分析7例高钠血症患者25例次CVVHF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钠及其纠正速度、肌酐、渗量和血气的变化及血压、心率等改变。结果采用CVVHF平均治疗40h,治疗后患者钠、肌酐、渗量明显下降(P<0.01)。5例昏迷者中2例意识有所好转,1例抽搐症状消失,1例死亡;2例意识模糊者治疗后恢复正常。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CVVHF治疗高钠血症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可作为治疗急性高钠血症新的途径。

  • 标签: 连续性血液滤过 高钠血症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通过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培养纯化条件,得出结论血中含有MSC,可以作为细胞移植的种子细胞。

  • 标签: 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培养 纯化
  • 简介:目的:探讨来源的CIK细胞大容量培养方法,研究一种运用于临床治疗的细胞制剂,以期用于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免疫治疗.方法:取自妊娠足月正常分娩的产妇.两步离心法加Ficoll分离出单个核样细胞,在含5%正常人AB血清的液体培养体系中加入γ-INF、CD3单克隆抗体、IL-2诱导CIK细胞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对K562、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每份分离后可获得(0.8~1.2)×108单个核样细胞,加细胞因子扩散10天后,CIK细胞增殖最高,达60~100倍以上,30天后趋缓.CD3+CD56+细胞双表达由培养前1.0%~1.2%到30.0%~80.1%.对K562、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为5∶1时达50.0%~71.7%,培养14天时最高,30天后逐渐降低.结论:采用药用细胞因子及正常人血清培养来源的CIK细胞,具有增殖旺盛、对K562、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强的特点,可以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脐血 细胞因子 CIK细胞 制备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缺血性皮肤损伤干细胞治疗的护理方法,以保障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提高干细胞治疗的效果,促进创面的愈合。方法7例缺血性皮肤损伤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创面做干细胞悬浊液局部注射,同时经静脉输注干细胞悬浊液。结果7例干细胞移植术均安全、顺利完成,无任何不良反应;局部注射部位也没有发生红肿、不适等感染症状。结论通过对干细胞治疗的护理方法的探究,加强了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提高了干细胞治疗的效果,促进了缺血性皮肤损伤的创面的愈合。

  • 标签: 缺血性皮肤损伤 干细胞 脐血干细胞 干细胞治疗 护理
  • 简介:围产期母检测到相关病毒的IgM抗体,提示孕期该病毒原发或复发性感染,因母胎间病毒可垂直传播,胎儿有先天感染的可能。近年我们对孕期弓形虫(toxoplasma,TOXO)、风疹病毒(rubelltvirus,RV)、巨细胞病毒(clnomaglovirus,CM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erpessimplexvirus,HSV-H)四种特异性抗体阳性的21例孕妇,进一步行胎儿静脉穿刺宫内诊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宫内诊断 TORCH感染 围产期 临床分析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特异性抗体阳性
  • 简介:目的建立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的体外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DC的功能、特性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技术方法。方法取正常人,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利用贴壁法去除悬浮细胞后,加入1000U/mLrhGM-CSF、500U/mLrhlL-4,至d7再加入500U/mLTNF-α进行培养,收集培养至d10的DC,分别从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功能上加以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d10,大量细胞出现典型的树突状形态;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高表达HLA-DR、CD80、CD83、CD1a、CD11c;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其在体外能有效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结论在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下,能够在体外利用成功诱导出成熟DC。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脐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液体复苏后乳酸(Lac)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Pcv-aCO2/Ca-cvO2)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7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收集复苏前及复苏6 h桡动脉和上腔静脉气分析结果,计算Pcv-aCO2/Ca-cvO2比值。根据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临床治疗情况、6 h乳酸清除率(LCR)、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以及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指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①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更高〔APACHEⅡ评分(分):23.96±4.31比17.70±3.92,SOFA评分(分):12.74±2.80比9.23±2.43,均P<0.01〕,机械通气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比例更高〔机械通气:85.2%(23/27)比50.0%(35/70),CRRT:51.9%(14/27)比25.7%(18/70),均P<0.05〕,6 h补液量更多(L:2.92±0.24比2.63±0.25,P<0.01),6 h LCR更低〔(11.61±7.76)%比(27.67±13.71)%,P<0.01〕,ICU住院时间更短(d:6.37±2.70比7.67±2.31,P<0.05)。②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复苏前平均动脉压(MAP)更低〔mmHg(1 mmHg=0.133 kPa):52.63±4.35比55.74±3.01,P<0.01〕,Lac和Pcv-aCO2/Ca-cvO2比值更高〔Lac(mmol/L):7.13±1.75比5.22±1.36,Pcv-aCO2/Ca-cvO2比值:1.67±0.29比1.48±0.22,均P<0.01〕;死亡组复苏6 h MAP仍显著低于存活组(mmHg:62.59±4.80比66.71±3.91,P<0.01),而中心静脉压(CVP)、Lac、Pcv-aCO2及Pcv-aCO2/Ca-cvO2比值明显高于存活组〔CVP(mmHg):10.74±1.40比8.80±0.75,Lac(mmol/L):6.36±1.86比3.90±1.95,Pcv-aCO2(mmHg):7.59±2.02比4.34±1.37,Pcv-aCO2/Ca-cvO2比值:1.87±0.51比1.03±0.27,均P<0.01〕。③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复苏前及复苏6 h Lac和Pcv-aCO2/Ca-cvO2比值是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复苏前Lac:相对危险度(RR)=1.434,95%可信区间(95%CI)为1.070~1.922,P=0.016;复苏6 h Lac:RR=1.564,95%CI为1.202~2.035,P=0.001;复苏前Pcv-aCO2/Ca-cvO2比值:RR=2.828,95%CI为1.108~4.207,P=0.038;复苏6 h Pcv-aCO2/Ca-cvO2比值:RR=4.386,95%CI为2.842~5.730,P=0.000〕。④ ROC曲线分析显示,复苏6 h Lac和Pcv-aCO2/Ca-cvO2比值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均有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95%CI为0.762~0.914)和0.905(95%CI为0.828~0.955),二者联合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明显大于Lac〔AUC(95%CI):0.976(0.923~0.996)比0.849(0.762~0.914),Z=3.354,P=0.001〕,敏感度为97.14%,特异度为88.89%。结论Lac和Pcv-aCO2/Ca-cvO2比值是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血氧含量差比值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血乳酸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末梢静脉样本于血常规检验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取院内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计70例作实验观察主体,分组借鉴以随机法则处理,就对照组(35例,末梢血样本)和观察组(35例,静脉样本)的血液检测结果作比较。结果:观察组RBC、Hb、PLT和MCHC水平较对照组呈更高,WBC和MCV较对照组呈更低(P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样本 血常规检验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府逐瘀汤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栓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90例下肢深静脉栓患者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单一尿激酶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尿激酶联合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栓控制率;患肢周径正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静脉管径。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肢周径正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静脉管径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静脉管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府逐瘀汤治疗下肢深静脉栓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改善症状,缓解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尿激酶 下肢深静脉血栓 可行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鞘内首次注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后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给药分娩镇痛对脐带静脉血药浓度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择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A、B、C、D、E5组。A、B、C、D、E5组分别鞘内首次注射舒芬太尼6μg、7μg、8μg、9μg和10μg,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给药维持。新生儿娩出后,进行新生儿脐带静脉血药浓度测定和脐带静脉血气分析。记录5组孕妇的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及新生儿评分。结果鞘内首次注射舒芬太尼10μg组脐带静脉血药浓度及血气分析与鞘内首次注射舒芬太尼6μg、7μg、8μg、9μg组有明显差别。结论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给药分娩镇痛时,鞘内首次注射舒芬太尼的剂量应小于10μg。

  • 标签: 舒芬太尼 Spinocath 导管 分娩镇痛 血药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联合疏通注射液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骨科术后患者64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实验组则给予中医护理联合疏通注射液干预。干预后统计并对比两组DVT发生率,伤肢肿胀改善程度等情况。结果实验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4d伤肢肿胀程度均明显缓解,但实验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骨科术后患者,给予中医护理联合疏通注射液干预,能够显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血液高度凝结状态,对预防DVT、缓解伤肢肿胀、减轻患者痛苦均有积极意义,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护理 疏血通注射液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末梢静脉样本在血常规检验中对检验结果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 期间在我院接收的血常规检验患者60例,均采用末梢静脉检测,对比血液学检验指标。结果:检测结果显示,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对比无差异(P>0.05),在进行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分析对比发现两组血样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采血 血常规 末梢血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护理联合疏通注射液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了降低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栓的发生几率,研究就中医护理联合疏通注射液的具体应用效果展开深入的探讨,将本院60例骨科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并在分组后分别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干预后得到的不同干预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比较两种干预措施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和对照组均存在较大差异,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骨科患者手术后为其采取中医护理联合疏通注射液可以有效的降低下肢深静脉栓的发生几率。

  • 标签: 中医护理 疏血通注射液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静脉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时的价值。方法:2018年7月~2020年11月,挑选在我院收治的6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均分为甲组(n=30例)、乙组(n=30例)。甲组实行静脉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乙组依照常规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满意率和康复效果。结果:甲组满意率为96.67%,高于乙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