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深度教学是一种创新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与“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学生的深度学习,需要教师深度教学的引导。实施深度教学,有助于教学从浅显走向深入、从单一走向全面,对于提高教育综合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的关系出发,探索深度教学的实践。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主客观评价系统分别评价深度学习方法在动静脉期CT上的分割效果,并探索影响动静脉期胰腺分割差异的因素及影响静脉期胰腺分割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至11月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218例胰腺CT扫描数据,每例均包含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并按照训练集+验证集与测试集为7∶3的比例将数据随机划分为训练集(139例)、验证集(20例)及测试集(59例),使用训练集训练二阶段全局局部渐进融合网络,在验证集上寻找最优分割效果的模型参数,对测试集进行预测并对结果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基于胰腺与周围器官的临界区域,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客观评价采用Dice相似系数(DSC)。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检验比较动静脉期主客观评分的差异。结果在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空肠曲、左肾上腺、门脉、肠系膜上静脉、脾动脉及脾静脉处胰腺临界区域动脉期主观评分[M(Q1, Q3)]分别为4(4, 5)、5(4, 5)、5(4, 5)、4(4, 5)、5(4, 5)、5(5, 5)及4(3, 5)分,静脉期主观评分[M(Q1, Q3)]分别为4(4, 4)、5(4, 5)、5(4, 5)、5(4, 5)、5(5, 5)、4(3, 4)、5(5, 5)分,以上临界区域的胰腺动、静脉期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脉期DSC略高于动脉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SC:0.923比0.921, P=0.952)。胰腺与十二指肠空肠曲、胃、左肾上腺存在脂肪间隙组在静脉期主观评分分别为4.64、4.68及4.63分,无脂肪间隙组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56、4.62及4.56分,胰腺与十二指肠空肠曲、胃、左肾上腺有、无脂肪间隙两组间的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7、2.112、2.277,均P<0.05)。除外脾,胰腺临界区域与其余周围器官的密度差在动静脉分割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用双期CT构建深度学习胰腺自动分割模型,并对分割效果进行主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可以提高今后胰腺临界区域的分割能力。
简介:摘要近十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并逐渐由学术界走向产业界,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深入。受技术和伦理的局限,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更多处于辅助决策的地位。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发病率在全球日益增长,如何利用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实现对抑郁症的筛查和诊断,促进抑郁症早发现和及时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近几年以人工智能为手段的抑郁症辅助诊断技术进行了文献调研和总结,主要从人脸表情、语音语调、文本语义、姿态行为及多模态数据融合5个方面入手,介绍人工智能在面向患者日常行为分析的抑郁症辅助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简介:摘要: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在信号处理领域的发展,其在高精度仪表信号去噪、特征提取和精确测量方面的潜力得以显现。本文首先综述了现有采样信号处理技术在高精度仪表中的局限性,随后详细介绍了一种新颖的深度学习模型结构,该模型专门针对仪表信号的特性进行设计,用于有效提升采样信号的质量和测量精准度。此外,本文还探讨了算法的实时性和嵌入式实现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简介:摘要: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医学影像识别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算法在医学影像识别中的应用,重点关注其在癌症早期诊断、疾病分析和医学图像分割中的作用。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医学影像可以更准确地被解读和分析,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决策支持。本研究强调深度学习在提高医学影像识别准确性、降低漏诊率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方面的关键作用。未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医学影像识别将迎来更多的创新和进步,有望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突破点。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算法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对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发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其在电子产品中的重要性。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功能的增强,对图像处理算法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而传统的图像处理方法往往无法满足复杂场景下的要求。针对电子产品中常见的图像处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解决方案。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算法在智能交通监控系统中的应用。通过设计并优化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了对交通场景中车辆、行人及交通事件的准确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识别准确率、实时性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为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