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确保危重患者的各类导管安全,快速识别各类导管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护理措施,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的管理。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两年的不同之处。结果得出结论,并针对我院出现非计划拔管出现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简介:摘要非计划性拔管有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有患者方面的因素,导管管理方面的因素及医护方面的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佐辛对全麻插管术后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探讨其在麻醉苏醒期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地佐辛组于术前约20分钟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对照组相应给予生理盐水1ml,观察并记录患者拔管前10min、拔管时、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的MAP、HR、SpO2,以及拔管时至拔管后半小时内患者躁动的情况。结果地佐辛组患者在全麻拔管期MAP、HR较为平稳,心血管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可以明显减轻全麻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及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集束化护理措施。方法选取360例ICU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所有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记录,并对非计划性拔管导致的并发症或者死亡情况进行统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两组患者的责任护士分别进行自我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6.7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因非计划性拔管导致1例并发症,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死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88.33%);观察组责任护士对工作的自我满意度评分(96.25±3.8)分及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评分(95.86±3.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有效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率,其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全麻拔管期间麻醉恢复、心血管反应和拔管期间呛咳和躁动等全麻苏醒期表现的影响,探讨最佳应用方法。资料与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120例,ASAⅠ~Ⅱ级,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R组,实验组S1组、S2组和S3组,每组30例。咪达唑仑0.05mg/kg,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1.5~4.0μg/ml)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5~4.0ng/ml),维库溴铵0.1mg/kg诱导行气管内插管,泵注维库溴铵(1.0~1.5μg/kgmin)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R组以瑞芬太尼维持至手术结束,实验组于腹膜关闭后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0、0.15和0.20μg/kg,至手术结束。分别记录患者麻醉前、给舒芬太尼前及拔管后1、3、5min和10min的HR、BP和SPO2。记录拔管时间、拔管时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和呼吸暂停或抑制发生率。结果与R组比较,S1、S2和S3组拔管期间心血管效应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期间呛咳和躁动发生率R组和S1组较S2和S3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或暂停发生率S3组较R、S1和S2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在静脉全麻拔管期间可以有效抑制拔管反应,以0.15μg/kg舒芬太尼并发症最少,为合适剂量。
简介:机械通气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抢救中,与其相关的并发症甚多,其中意外拔管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非计划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病人将插管拔除或插管脱落。它既可以是病人自行拔管造成,也可以是护理治疗中意外拔除,少数是由于气管气囊破裂漏气及气管导管阻塞引起,其发生率占3%~16%。妥善处理非计划拔管有可能缩短插管时间而改善预后,减少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反之,病人有可能由于过早拔管,终止病人所需要的机械通气支持,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充分了解非计划拔管的原因,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对策,以便今后在ICU工作中加以改进,有着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麻复苏患者延迟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31例全麻复苏患者作为样本,调取其病例,对其延长拔管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原因,提出不同护理对策。结果31例患者中,受管道刺激影响而延迟拔管者7例(22.58%);受低体温影响而延迟拔管者7例(22.58%);受心理烦躁影响而延迟拔管者9例(29.03%);受苏醒延迟影响而延迟拔管者8例(25.80%)。结论应根据全麻复苏患者不同延迟拔管原因,采取不同护理对策,确保患者可适时苏醒,控制麻醉药物使用量,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减轻管道刺激,控制患者体温,避免低体温问题发生,加强心理护理,减少由患者心理烦躁所带来的延迟拔管发生几率,确保患者术后可正常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