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各位代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第三届理事会,2002年11月选出,2006年10月届满。在这四年里,我国对外贸易事业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发展。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年贸易总额突破一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1548亿美元,2005年达到14220亿美元,在全球贸易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继续稳步增长,截止11月底,进出口额为1593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3%,预计2006年可达到175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为“十一五”的开局年开了一个好头。我学会本届理事会的工作,就是在这大好形势下进行的。
简介:<正>我国自1979年实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和往来日益加强。中外进行经济合作的前景是良好的。中外经济合作有没有可靠的法律保障?这是国外经济界、法学界非常关切的问题。为此,中外法学界同行们曾经进行过探讨,交换意见,增进相互了解。今年一月,在我国广州市召开的中日企业法律顾问工作交流会上,两国法学家进行了有益的交流。今年七月,又在我国青岛市召开了中日经济法讨论会。中日两国的法学家、企业家们就中国经济立法,尤其是涉外经济立法进行了坦率的讨论,沟通了一些情况。这些讨论会对中外朋友之间互相了解彼此的法律制度起了良好的作用。
简介:【摘要】1950-1977年间中国的对外援助是七十多年中国对外援助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时期中国的对外援助以战略性援助为主,配以部分发展性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在冷战的大环境下,中国需要在外交上寻求突破。中国援助周边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突破外交封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中国的对外援助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四点政策”和八项原则,在具体操作上,中国借鉴了苏联早年援华的制度经验,先后实行了总交货人部制和承建部负责制。在这一时期,援助的执行者主要是部队、企事业单位和省市各级厅局等,政治色彩比较浓厚。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开展对外援助,并将之作为一项重要的对外事业来长期推进。在对外援助初期,中国提出了对外援助“八项原则”,倡导平等互利、不附加条件等受广大发展中国家欢迎的理念。但这一时期,中国步入了援助规模过大、脱离中国国情的误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继承与反思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提出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发展、丰富对外援助理念,推动对外援助工作深入发展。21世纪初,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不忘初心,加大对外援助力度,提出了合作共赢的理念,携手广大发展中国家紧抓时代发展机遇,共享发展与繁荣。步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总结中国对外援助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正确义利观、真实亲诚等新理念,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建同舟共济、和谐繁荣、共赢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70年来的对外援助实践中,中国不断发展、继承、创新和完善对外援助理念,逐渐形成反映中国对外援助本质、目标、利益、功能、方式、力度等不同层面的援助理念体系。中国对外援助理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先进性,体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和国际责任感。中国树立了在国际援助舞台的独特地位,成为国际援助体系的一面崭新旗帜。对外援助在增强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友谊和信任,推动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及周边环境的构建方面发挥着积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