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霉素联合高渗糖治疗新生儿乳糜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科收治的9例红霉素联合高渗糖治疗新生儿乳糜胸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儿中,男性5例,4例女性,平均年龄5.2±4.3d,1例双侧乳糜胸,均接受保守治疗无效后开始采用红霉素联合高渗糖胸膜腔内注射治疗。留置胸腔引流管17.4±4.4d,注射治疗后至拔除胸腔引流管13.9±5.6d,平均住院时间26.7±2.7d。所有患儿随访1-12个月,均恢复良好,X线片无异常,无一例复发。结论采用红霉素加高渗糖胸腔内注入治疗新生儿乳糜胸,具有易于操作、耐受性好及有效等优点,是适合临床应用的一种最佳的保守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麻醉。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的20例胸主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全身麻醉和使用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分析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支架释放前、支架释放时、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患者的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均比较平稳,手术过程均比较顺利,术毕患者的苏醒效果比较良好,患者支架释放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分别为(85.49±3.32)mmHg、(43.35±3.52)mmHg、(67.51±2.67)mmHg、(58.68±6.01)次/min,与麻醉诱导前的(135.56±9.56)mmHg、(69.68±9.28)mmHg、(89.15±7.58)mmHg、(68.57±8.52)次/min相对比,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行腔内隔绝术的胸主动脉瘤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和使用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
简介:目的CT影像测量胎儿标本胸12椎体(T12)水平正常椎管的形态、大小,并分析其随胎龄增长的发育趋势。方法利用64排螺旋CT对30例23~40孕周脊柱发育正常的胎儿标本进行扫描,并以T12椎体中份水平为中心进行3D重建,在T12椎体中份水平横断面图像上观察T12椎管的正常形态,使用ImageJ软件测量椎管的前后径、左右径和面积,计算出各胎龄所测径线的平均值,并对所测数据和胎龄作回归分析,分析其随胎龄增长的发育趋势。结果T12水平椎管可以清晰显示,呈类圆形,并随胎龄逐渐增大,其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均随胎龄呈线性增长,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管前后径(mm)=0.126+0.26×X胎龄(周),R2=0.857,P〈0.01;‰管左右径(mm)=-0.411+0.274×X胎龄(周),R2=0.822,P〈0.01;‰管面积(mm2)=-52.09+3.43×x胎龄(周),R2=0.911,P〈0.01。结论CT可清晰显示胎儿T,:椎体水平椎管形态;T12水平椎管各径线的大小与胎龄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用来评估胎儿脊柱发育。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130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年龄分布多集中在40-59岁,占45.38%(59/130),20-39岁患者神经损伤占51.11%(23/45),合并症发生率为40.00%(18/45),均高于其他年龄组,20-59岁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而在15-19岁、60岁以上年龄段则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在130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高坠伤最为多见,所占比例为43.08%(56/130),重物砸伤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神经损伤百分比为53.85%(7/13),合并症发生率为38.46%(5/13),均高于其他致伤原因组。结论根据创伤性胸腰椎骨折临床特点可以看出,40-59岁年龄段为该疾病高发人群,且多由高坠伤所致,重物砸伤所致患者神经损伤百分比及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疾病特点进行有针对性防治。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实施胸外科开胸术后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症状的临床分析,探究致使其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方法40例开胸手术后并发生心律失常症状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从同期患者选取40例开胸手术后未发生心律失常症状患者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对比。结果年龄较大、长期吸烟、淋巴清扫术前存在并发症等原因是造成术后心律失常的最常见诱因,观察组比例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经过胸外科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属于比较常见的,为了预防这一状况的发生,要求术前医生对于患者的身体有充分的了解,在手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在小儿漏斗胸矫形术中的应用价值,合理选择麻醉方法。方法此次实验研究对象选择了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收治行漏斗胸矫形术的患儿,总计60例。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将60例患儿分为三组,每组例数相同,即肌注联合静注氯胺酮麻醉(1组)、全麻气管内插管及全麻(2组)、硬膜外神经阻滞(3组),对比三组患儿麻醉满意度情况以及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情况。结果三组患儿麻醉效果均显著,麻醉满意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1组、2组、3组患儿均在手术完成后按时拔管。2组患儿芬太尼总量低于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漏斗胸矫形术在选择麻醉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病情具体情况以及患儿情况,一般简单手术不建议在幼儿期使用气管内插管,避免造成器官性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早期内固定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间接诊的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病患64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的方法,将64例病例随机等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记忆钛合金或胸骨接骨板进行早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应用保守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为(60.1±2.4)h、ICU停留天数为(5.0±2.6)d,均比对照组的(81.5±3.9)h、(10.3±3.0)d显著缩短,P<0.05;实验组的肺部感染率和胸廓畸形率分别是9.38%、6.25%,比对照组的28.13%、31.25%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此外,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更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病患施以早期内固定治疗,可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促进病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胸腰椎段脊柱损伤,讨论实施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胸腰椎段脊柱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开放直视下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处理;针对观察组患者,应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段脊柱损伤患者,是临床上的重点医疗对象,该病的治疗必须通过手术来完成。椎弓根内固定术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对患者能够最大限度的康复。建议在日后的治疗中,选择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方法来完成,可进一步的缩小患者切口长度,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与改良Ivor-Lewis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对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患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给予改良Ivor-Lewis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对照组给予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半年、一年、两年进行随访,调查其复发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总局部肿瘤复发率为9.3%优于对照组20.93%,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Ivor-Lewis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复发可能性,术后放疗可帮助患者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外科医生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总结微创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1年5月至2015年12月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封堵术治疗VSD的患者86例.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筛选适合封堵的VSD患者;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次评估VSD是否适合封堵治疗,并确定封堵器型号,引导封堵器释放,评判封堵效果.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86例VSD患者中84例成功封堵,成功率97.67%,2例封堵不成功转体外循环下修补.随访6~24个月,无残余漏,心功能改善.结论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配合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封堵VSD技术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经后路椎管减压术中辅助B超探查椎管骨折块压迫、脊髓搏动及受压情况,术后患者椎管形态、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骨折合并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截瘫患者共35例,其中术中应用B超辅助探查18例,未使用B超辅助探查的普通组17例列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椎管后正中矢状径测量、ASIA分级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14.6个月。普通组由术前椎管矢状径(6.81±0.79)恢复到术后(12.95±1.34);B超组由术前椎管矢状径(7.06±0.85)恢复到术后(14.78±1.29);B超组与普通组术前ASIA分级无差异,术后B超组ASIA分级优于普通组。结论胸腰椎骨折后路减压术中辅助B超监测下可帮助术中复位骨折块,解除椎管受压,使术后患者椎管形态恢复,脊髓神经损伤恢复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