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对患者C反应蛋白在不同时期的水平与预后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探讨,对于科学制定治疗方法以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方法:收集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及同期体检健康的50例成年人。按照患者出血量分为大、中、小三组,对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对患者预后效果详细记录,初步探讨C反应蛋白水平与出血量及预后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入院时脑出血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高(P

  • 标签: C反应蛋白 急性脑出血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3C疗法在儿童1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A组展开双C疗法治疗,B组展开3C疗法治疗,并对比效果。结果B组患儿血糖改善情况优于A组,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均少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3C疗法应用到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的管理中,可助其血糖水平快速达标,并减少日常胰岛素的使用量。

  • 标签: 3C疗法 儿童1型糖尿病 胰岛素 动态血糖监测 糖尿病治疗管理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双C理念引领下的人文关爱护理对ICU 口渴患者的影响于护理价值。方法:选取60例近期在本院ICU 病房接受观察治疗的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分组比较的方式,进行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口渴情况和舒适度。组别设置为:观察组n=30例,实施双C理念引领下的人文关爱护理干预,对照组n=3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既:由责任护士以棉签蘸水行口唇涂抹或者以凡士林行润唇来缓解患者口渴不适。结果:观察组患者口渴痛苦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ICU 病房口渴患者进行开展护理工作中,实施双C理念引领下的人文关爱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ICU患者口渴不适,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双C护理 人文护理 ICU 口渴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对患者C反应蛋白在不同时期的水平与预后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探讨,对于科学制定治疗方法以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方法:收集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及同期体检健康的50例成年人。按照患者出血量分为大、中、小三组,对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对患者预后效果详细记录,初步探讨C反应蛋白水平与出血量及预后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入院时脑出血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高(P

  • 标签: C反应蛋白 急性脑出血 预后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由TDRD6基因变异所致的男性少弱畸形精子症,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提取患者及其双亲外周血DNA,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法检测相关基因变异,并通过Sanger测序法验证。结果患者为男性,25岁,以"少弱畸形精子症"为主要表现。经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发现,患者TDRD6基因第1外显子存在c.1256A>G (p.Tyr419Cys)纯合错义变异,该变异为国内外均未见报道的新变异,变异经PolyPhen-2、SIFT、PROVEAN、Mutation Taster等变异预测软件预测,结果均为有害。并经Mega7分析TDRD6基因编码蛋白第419位Tyr在哺乳动物及无脊椎动物中均高度保守。结论TDRD6基因c.1256A>G (p.Tyr419Cys)变异可能为该患者原发性少弱畸形精子症的致病原因。

  • 标签: TDRD6基因 男性不育 少弱畸形精子症 错义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境因素与6~14岁儿童少年屈光参数的关联。方法于2016年9—12月在天津市南开区和红桥区,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566名6~14岁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测量屈光度及屈光参数,包括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玻璃体腔深度(VCD)、角膜曲率半径(CR),通过计算得出轴径比即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半径的比值(AL/CR)和等效球镜屈光度(SER)。采用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各屈光参数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9.8±2.5)岁,其中男性302人(53.4%);SER、AL、CCT、ACD、LT、VCD、CR和AL/CR比值分别为(-1.31±1.85)D、(23.67±1.16)mm、(546.60±31.98)μm、(3.06±0.27)mm、(3.48±0.21)mm、(17.12±1.13)mm、(7.78±0.25)mm和3.04±0.14。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职业和家庭收入后,与每日读写时间>6 h者相比,每日读写时间≤2 h、3~4 h、5~6 h学生的AL和VCD均较小,每日读写时间≤2 h和3~4 h的学生AL/CR比值也较小,每日读写时间3~4 h的学生ACD较小,而LT则较大(P值均<0.05);与每日睡眠时间>9 h者相比,每日睡眠时间8 h和9 h的学生AL较大,每日睡眠时间8 h的学生CCT较大,每日睡眠时间≤7 h的学生CR较大(P值均<0.05);与每日电子屏幕使用时间>1.5 h者相比,使用时间≤1.5 h的学生AL、VCD和CR较小(P值均<0.05)。结论每日读写时间、每日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和每日睡眠时间是与眼睛屈光参数相关的主要环境因素。

  • 标签: 屈光, 眼 流行病学因素 儿童 环境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使用6S管理法,观察该种应用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2月之间的手术室内的环境、设备、药品、物品等进行分类考核,2020年1月--2020年6月采用基础管理方式,2020年7月--2020年12月采用6S管理法。结果:2020年1月--2020年6月手术室管理效果为60.76%,2020年7月--2020年12月手术室管理效果为95.19%,(x2=27.641,p=0.000),两组数据有差异。结论: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使用6S管理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管理 6S管理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称重法在剖宫产手术6小时出血量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剖宫产手术患者1186例作为对象,根据时间点分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7月末,n=532例,出血量

  • 标签: 称重法 剖宫产 手术6小时 出血量 应用价值 主观目测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EB病毒(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儿科医师对本病认识。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初诊并规律治疗的6例EBV阳性DLBCL患儿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性别、年龄、首发症状、病程),病理结果[免疫组织化学、EBV编码的核糖核酸(EBER)、潜伏膜蛋白(LMP)、C-MYC基因],免疫功能,血EBV指标及治疗方案、预后。结果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6.67岁,病初尿酸266.2 μmol/L,乳酸脱氢酶水平346.5 U/L,1例存在免疫缺陷病。化疗前免疫功能检测提示4例患儿辅助性T淋巴细胞比例下降,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6例患儿EBV抗体均无近期感染依据;3例EBV-DNA增高。Ⅲ期2例,Ⅳ期4例,巨大瘤灶者1例,B症状者2例,结外侵犯者6例,中枢侵犯者4例,骨髓侵犯者1例。治疗分组:B组2例,C组4例。3例死亡,3例至今存活。6例患儿病理形态均为单型性,免疫组织化学:1.患儿均表达CD19、CD20、CD79a,5例表达CD30。2.患儿均经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C-MYC基因,未见MYC、Bcl-2及Bcl-6的断裂及扩增。3.EBV:患儿均表达EBER及LMP-1。结论EBV阳性DLBCL病理改变与成人相似,非生发中心来源更多见,就诊时结外侵犯、中枢侵犯较常见。本病伴中枢侵犯的患儿预后极差,疾病复发、进展多出现在治疗中或停药早期,目前尚无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建议晚期患者在强化疗结束后尽快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提高生存率。

  • 标签: EB病毒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儿童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S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例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试试6S管理模式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态度、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使用6S管理模式后,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手术室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实施前,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也有了明显的改观。结论:6S管理模式的应用对于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6S管理模式 手术室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6S管理模式的应用过程,并对其在消化内镜护理中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完成 护理效果的评估。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人员为我院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共选定患者人数100例,对应时间范围选择在2021年1月-7月之间。根据研究要求,以护理管理模式的不同应用,将患者以50人为一组,分两组进行,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对应6S管理模式、常规护理管理。结果:针对护理环境、护理效率、消毒管理和护理安全四个方面,观察组对应护理质量评分较另一组明显处于较高水平,且在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中,该组患者也做出了较高分数的评价,组间数值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6S管理模式较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关于护理细节质量把控、人员管理各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消化内镜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临床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6S管理模式 消化内镜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改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向心力与归属感,提升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从而提升区域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质量,树立品牌形象。方法 成立6S管理小组,采用6S管理模式(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区域及辅助区域进行科学的清理与整合。结果 通过科室全体人员共同参与6S管理,每个人都把6S的意识、理念形成了规则、规范,员工精神饱满,科室凝聚力显著增加,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结论 运用6S精益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进行管理,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员工的满意度提高,从而显著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了服务医院的认可与满意。

  • 标签: 6S精益管理 区域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脑炎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 EMCV)的3C蛋白酶抗体并检测抗体特异性反应位点。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QE30-3C,将蛋白进行体外原核表达,免疫纯种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制备的抗体与3C蛋白结合的特异性,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抗体与EMCV病毒中表达的3C蛋白酶结合的特异性。原核表达具有不同抗原性的EMCV 3C的3个不同片段,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单克隆抗体与EMCV 3C蛋白酶不同片段的反应特异性。结果单克隆抗体与原核表达的3C蛋白酶反应良好,通过Western blot可以检测到病毒中表达的3C蛋白,通过免疫荧光也可以检测到EMCV病毒中的3C蛋白。通过与3C片段的反应发现,单克隆抗体与C端反应,即抗体针对的是C端处的抗原决定簇。结论成功制备EMCV 3C蛋白酶的抗体,能与原核表达的3C蛋白和病毒3C蛋白反应,且针对的是C端的抗原决定簇。

  • 标签: 脑炎心肌炎病毒 3C蛋白酶 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CRP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时间段为建库至2021年4月1日,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质量后,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合计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组778例、非骨质疏松组933例。合并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组患者CRP水平高于非骨质疏松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0.55,95%CI(0.03,1.07),P=0.04]。进一步按照不同分组标准、CRP检测方法进行的亚组分析显示,骨质疏松症组患者CRP水平高于骨质正常组[SMD=0.88,95%CI(0.07,1.69),P=0.03];骨质疏松组患者CRP水平与骨量减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3,95%CI(-0.05,0.31),P=0.15]。全自动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法、酶联免疫法检测的CRP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均无相关性;免疫比浊法检测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组CRP水平高于非骨质疏松症组[SMD=1.50,95%CI(1.10,1.90),P<0.01]。结论CRP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关,高水平CRP可能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 标签: C反应蛋白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AO分型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接诊的134例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的67例患者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的67例患者接受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A组术后3个月的腕关节活动度及治疗优良率均优于B组(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AO分型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均较显著,但钢板内固定可更快恢复患者腕关节活动度。

  • 标签: 钢板内固定 外固定架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用于乙肝肝衰竭患者合并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从我院收治乙肝肝衰竭合并感染患者抽取50例作为感染组,另选取乙肝肝衰竭非感染患者50例作为非感染组,选取时间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监测患者的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指标变化。结果:感染组患者相较于非感染组,PCT和CRP指标均较高,P<0.05。结论:乙肝肝衰竭患者合并感染患者相较于非感染患者的PCT和CRP指标均较高,可应用在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乙肝肝衰竭合并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纳入80名急性阑尾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研究期2019年1月-2020年1月,利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模型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检测方式进行检验,尿常规检验(对照组。n=40),C反应蛋白检验(观察组,n=40),比较不同检验方式的检出率、检验用时。结果:观察组急性阑尾炎总检出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x2=4.1143,p=0.0425);观察组检验用时(4.04±0.54)h明显高于对照组(1.81±0.46)h,(T=19.8822,p=0.0000)。结论:在临床熊二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检测均表现出较好的效果,但C反应蛋白检测检出率高,尿常规检验用时短。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C反应蛋白 诊断 小儿急性阑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