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疾病中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本院在2017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接收的9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对象,按照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比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9例,前者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后者对患者实施消化内镜治疗,将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各项指标和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均好于对比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有效情况对比后,实验组(95.92%)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比组(77.55%),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提示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疾病中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并发症较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内镜治疗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62例老年内镜治疗患者(年龄≥65岁),患者入组时间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按照双盲法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将两组老年内镜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开展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低血糖、溃疡、出血、穿孔)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9.03%),(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住院时间(3.12±1.05)天短于对照组(5.18±1.22)天,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4.52±2.13)分高于对照组(85.42±3.52)分,(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内镜治疗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突出,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内痔出血采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收治的50例患有内痔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治疗痔疮的套扎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镜下套扎术治疗,治疗结束后,皆需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的实施,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有效率为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来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内镜下的表现。方法:随机地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之间接诊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8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以及内镜下的检查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与分析。结果:通过统计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早期胃癌患者中男性患者有48例,男性患者占比60%,女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占比40%,年龄55岁以上的占比58.75%,55岁以下的占比41.25%,同时我们也看出,患者早期胃癌的分化程度和患者体内的淋巴转移情况有着一定的关系,而且与浸润的深度也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年龄与性别则与胃癌的转移没有必然的联系(P
简介:摘要:目的 结合门诊内镜室确诊耳鼻喉感染的危险因素,探究相关的风险干预管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9年4月年至2020年6月我院门诊内镜室治疗的耳鼻喉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医院发展情况,判断患者耳鼻喉感染是否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0例。结合两组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分析相关单因素、多因素导致患者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及回顾性分析,判断相关引发医院感染的危害因素。从而强化门诊内镜室实施干预治疗患者出现的危险因素病症,并将两组耳鼻喉患者进行相关感染发生率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单方面分析相对耳鼻喉门诊内镜室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主要围绕患者的年龄、诊疗季节以及ASA分级治疗、其他并发疾病、内镜消毒不规范等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相关的整体感染发生率(1/10)10.0% ,通过对比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耳鼻喉感染患者的感染发生率(2/10)20.0% 。结论 经过分析Logistics回归因素,全面控制医院耳鼻喉门诊内镜室,针对两组患者进行的诊治过程,细化分析临床多种危险因素,易造成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几率,从而在临床中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关的预防干预措施。确保针对这些风险,有效防范干预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概率,有效提高耳鼻喉门诊内镜室治疗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导致患病患者的病症愈后效果,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FK)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且角膜刮片或真菌培养阳性的FK患者147例角膜标本147份,其中行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患者84例,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患者42例,病灶切除患者21例;选取1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活检组织作为阴性对照。对角膜组织标本分别行真菌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将染色完成的切片分别置于荧光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比较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率、不同手术方式获得的FK角膜组织以及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例数。结果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为60.5%(89/147),真菌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9.6%(117/147),荧光染色法诊断FK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0,P<0.01),2种染色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P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85.7%(72/84),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65.5%(5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P<0.01);L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1.4%(30/42),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52.4%(2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P<0.01);病灶切除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法进行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1.4%(15/21)和57.1%(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P=0.25)。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的阳性例数不同,其中茄病镰刀菌复合群、谲诈腐霉菌、烟曲霉复合群、季也蒙假丝酵母、木霉和铺叶沼兰褐莺真菌行荧光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9、5、5、1、1和1例,行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1、0、3、0、0和0例。11例阴性对照均为阴性结果。结论荧光染色技术应用于石蜡包埋角膜组织检查真菌成分较过碘酸希夫染色法敏感性高,可显著提高真菌检测的阳性率。
简介:【摘要】目的:CR4500型内镜用CO2送气装置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纳选本院2020年4月初始,截至2021年4月接受结肠内窥镜检查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计算机1:1随机数列分布分设对照组(n=62例,空气注气),研究组(n=62例,CO2注气)。比对两组结肠镜操作情况及肠管扩张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操作成功率、肠道准备评分、术者满意评分、操作时间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均P>0.05),在检查60min后,对照组患者肠管扩张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中应用CR4500型内镜送气装置,安全价值较高,且可降低术后肠管扩张程度,提升舒适度,可推广。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及显微镜辅助切除治疗颅底中线区脑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6例颅底中线区脑肿瘤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例,对照组开展单纯显微镜切除术,观察组开展神经内镜和显微镜辅助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和显微镜辅助切除术对颅底中线区脑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术中出血量较少,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患者的出院速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科胸腔镜下氩气刀联合碘伏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5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8例行胸腔镜下氩气刀联合碘伏胸膜固定术(观察组),36例行胸腔闭式引流后注入顺铂胸膜固定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17/18)和52.78%(1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0%(9/18)和41.67%(1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胸腔镜下氩气刀联合碘伏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具有疗效高、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